3.内寒内热的症状 【原文】黄帝曰:便病人奈何? 歧伯曰:夫中热消瘅1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2;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 【译文】黄帝问:怎样才能用方便的方法治疗病人呢? 岐伯说:肠胃中热患消瘅病的人,适宜于用寒的疗法,而内寒的病人则适宜于用热的疗法。胃中热,食物消化得快,使人心悬,常有饥饿感;脐以上的皮肤发热。肠中热,则排出的粪便象糜烂的粥;脐以下的皮肤发寒,胃中寒,就会腹胀;肠中寒,就会肠鸣,大便清稀且有不消化之食物残渣。胃中寒,肠中热,则腹胀而且腹泄;胃中热,肠中寒,就会总觉得饥饿且小腹疼痛。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内寒内热的症状,热者施以寒,寒者施以热。寒热之气,皆由中而发,由内而外也。脐以上皮热者,肠中热,脐以下皮寒者,胃中寒,寒热内外之相应也。寒热者,阴阳之气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