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细管理 精致打造 精彩武陵

 kuangshi 2019-04-09

    □本报通讯员 李谊诚 罗小平 记者 夏孟琦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地处湘西北咽喉的历史文化名城——常德,近年来大力“三改四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面貌提质美化,城市管理精细打造,城市颜值气质并重,文明风尚蔚然成风,“桃花源里的城市”正绽放她日渐更美的容颜。

    作为中心城区,武陵区是常德的“第一眼印象”,时刻准备着,以最佳状态迎接各地宾客。当人们惊叹“中国还有一座这么干净、美丽、宜居的城市”时,是一群可爱可敬的城市管理者在坚守付出。

    从管理到服务

    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共治

    老大难问题不再难

    在武陵街头走一走,那一抹“天空蓝”是每天最平常的风景:社区热闹的早市里,城管队员们熟络地给菜农搭把手、和居民聊几句家常;华灯初上的夜色中,城管执法车穿行在大街小巷,提醒夜宵店主们规范经营;油烟污染执法他们一丝不苟,各种专项整治行动他们全力投入,一切只为了擦亮“美好武陵”城市形象招牌。

    紫桥社区是城区最大最早的开放式小区,居民集中,农贸市场容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许多近郊的菜农集中到该社区流动贩卖,以致于早晚市时噪音大、路不通、车难行、卫生差等。一边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刚性需求,一边是规范市容解决城市管理难题的现实要求,都得兼顾。2016年开始,武陵城管创新思路,变管理为服务,变堵为疏,通过和街道社区商量、征求居民代表意见,在社区指定路段设置了露天的便民早市规范区。经过2年的运转,如今每天早上刚过7点,紫桥东路便民早市就热闹起来,150米左右的临时性封闭道路两旁,菜农们将各式鲜蔬按划定的摊位区域摆放经营。9点一到,伴随着环卫保洁车开进早市,菜农们马上自觉结束贩卖,陆续离场。有序的管理背后是城管人每天7点到岗指导规范的辛劳。家住皇木关的菜贩徐生发告诉记者:“我在这边卖菜有两年多了,以前每天用三轮车推着几百斤菜在紫桥农贸市场外面的巷子里卖,堵塞了交通影响了环境,天天和城管打游击,人也疲惫菜也不好卖。有了便民早市后,小货车能开得进,卖菜也安定了,还有专人管理秩序和清扫卫生,扣掉摊位保洁费,平均每天能多卖几十到百元,蛮好。”目前,武陵区还在永安街道的东风路、白马湖街道的骡马甸巷、芷兰街道的芷兰农贸市场区设置了便民早市规范区,实现了市容管理、供、需三方的共赢。

    环保是这几年群众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2017年武陵城管开始承接环保执法新职能,面对群众对环保执法的期盼,武陵城管人从零开始,克服经验、人力、技术不足的困难,全面取缔区内非法占用道路、公共场所的露天烧烤摊点,全面实行使用无烟烧烤炉具,依法整治餐饮业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油烟污染,向油烟污染坚决说“不”。去年5月,城管南坪中队接到芙蓉盛世小区门面德钵食餐馆油烟污染及下水道堵塞问题投诉后,立即现场调查,与商家、物业方联系制定整改方案。整改全程,城管部门派专人跟进,督促商家对油烟系统及排水系统进行彻底改造。完工后的整治效果物业满意了,业主高兴了,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芙蓉盛世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特地上门送来锦旗为城管大力点赞。

    常德市火车站市场群商户多,设施老化,管理无力,安全隐患多,一直是城市管理者的一块心病。2017年6月,一支由城管队员、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城市文明志愿者组成的队伍活跃在市场的每条街巷,挨家挨户地入户宣传《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耐心引导劝导商户们搬走放在消防通道的物品,摆齐停放在店前的工具车辆,撤回出店经营的货物,规范各自的广告招牌。一次次上门、一张张笑脸,从懒得搭理,到互动建议,到积极配合,整治工作得到商户们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后续停车位的整体划定,有效改善了市场群内交通拥堵无序的问题,给商户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实现了安全通道的保障,不少商户自觉当起了义务管理员,和城管部门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此外,着眼于城市管理精细化,城管部门还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人行道清爽行动、校园周边“护苗”行动、共享单车规范管理整治、不文明行为整治、马路市场整治、噪音扰民整治等各类整治行动10余项,每次行动都发动城市文明志愿者广泛参与,通过增强居民的主人公意识和对城市的归属感,全社会共同努力维护整洁、清爽、有序的市容常态。

    从人工到智能

    从万籁俱静到万家灯火

    用年华点亮城市的初心不变

    你见过凌晨三、四点的城市吗?环卫工人最有发言权。当大多数人在酣睡,那一抹橙黄的城市洁净守护色就星星点点穿行在武陵街头巷尾了。万家灯火时,风霜雨雪天,时时处处能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不是风景,却胜似风景。

    武陵区首届田工道德奖获奖名单里,有一位武陵人熟悉的面孔——最美环卫人邓亚兰。为了树立城市洁净形象“争创一流”,她“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在环卫战线多个岗位上默默无闻奉献二十余载,从青葱岁月到不惑之年,见证了武陵环卫的发展嬗变。

    “三改四化”后武陵旧貌换新颜,城市品位提升了,群众对环境卫生的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武陵区环卫处以“率先”的姿态创新环卫清扫保洁工作,推动环卫“科技化、智慧化、精细化、标准化”创一流水平。目前武陵环卫全面实行精细化作业,不断更新环卫设备,尤其是进口了国外先进的清洗打磨设备,集合高压冲洗、化学清理、人工打磨等多道工艺,一寸一寸清除路面、立面香口胶、油污等污渍,给路面“洗脸去污”,还道路洁净面貌,打造武陵步行城靓丽城市形象名片;广告牌、路牌、休闲坐椅、墙体及附属设施精加工清洗也成为保洁常态。

    环卫机械化常态作业后,数字化管理系统同步建立。作业车辆有了GPS定位监控,运行路线、作业状态和油料消耗得到实时监控,精准管理。通过数据收集,实时采集作业车辆行驶里程、油量,结合车辆速度、作业情况、作业路段信息,环卫维管成本得到有效利用,环卫清扫保洁服务效果得到更好保障。

    今年年初,伴随着腊八温暖的粥香,冷空气忽然南下。一夜之间,武陵被白雪妆砌成冰雪世界,银装素裹分外明丽。雪景虽美,可市民们都担心恶劣的天气会如十年前的极寒冰灾时一样,影响交通出行、日常生活。可让人惊喜的是,第二天一早,虽然道路两侧有很多积雪,但城区几条主干道的主行车道和人行横道都清扫出来,当人们畅通出行时,无不对身着橘黄色环卫工装的环卫人表示感谢,还有很多市民穿上红色志愿服,和文明武陵志愿者们一起加入到铲雪除冰的行动中,如同一簇簇火焰点亮了冬天,温暖了人心。

    十年,时代在变,城市在变,人在变,但这一抹橘黄色下的初心未曾改变,他们就像一团团火焰,默默用年华点亮城市,陪伴市民迎来又一个春天。

    从吐槽到点赞

    从中心城区到城乡接合区

    创新模式规范治理是法宝

    渣土车呼啸而过,卷起一阵“土”风,还不时有垃圾从敞开的车斗中撒漏,城乡接合区经常可见偷偷乱倒的建筑垃圾,引来市民吐槽声一片。好在,这已成为历史。

    2016年开始,武陵区渣土管理者创新网格化路段包片管理制度,不定期对工地存量建筑垃圾进行统一排查,对辖区内百余家在建工地进行详细摸底,以一工地一档案的方式建立了武陵城区工地渣土管理档案,每个工地公示一名责任人,按照《武陵区建筑垃圾日常监管和服务标准》从施工工地、渣土运输企业、渣土承运企业车辆三方面规范渣土日常监管服务,逐步实现由突击式、运动式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和常态化管理转变。同时,用好科技手段进行管理,目前武陵区已更换的340余台新型渣土车全部实行公司化管理,每台车都安装了车载北斗终端,通过监控平台,随时扫描北斗系统的工作情况,还可通过“智慧城管”系统,同时监控多个工程现场的建设情况,让任何违规行为难逃“法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缩小、消灭城乡接合区和中心城区治理成效上的差别势在必行。武陵区积极探索应对,不断调整管理模式,逐步完善大城管格局。修改完善《武陵区城市管理工作考评办法》,将日常管理考核范围覆盖到全区14个乡镇街道,从68个中心城区社区增加至全区83个社区,基本实现城市管理在区域上的全覆盖。城市管理工作深度发展,进社区、进小区、进厂区、进校园、进市场,不再局限了城市大街小巷。2017年更是拓展建立城乡接合部环卫清扫新模式,在丹洲乡、河洑镇、芦荻山乡、东江街道成立乡村环卫站,改变以往由村组包干清扫保洁不及时不彻底的局面,实现城乡环卫清扫一体化。集镇整洁化建设纳入城市管理工作内容,城市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和放射性进一步强化。

    另外,在武陵区城市综合治理“网格”品牌的基础上,城市管理部门正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置和城市“路长制”,从城市生活点滴细节入手,从培养市民文明习惯入手,提升城市品位。

    武陵在变美,不仅在于道路的通畅发达,交通的便捷舒适,生活的舒心快乐,还在于城市管理的精细呵护,城市面貌的精致打造,城市居民的精彩生活。美好武陵,精彩武陵,欢迎常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