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9月欧洲行-意大利之威尼斯一日游之一

 hsgzlgg 2019-04-09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威尼斯评价:

    始建于5世纪、由118个小岛构成的威尼斯,10世纪成为当时最主要的航运枢纽。总体上来说,它就是一幅非凡的建筑杰作。

素有“西方苏州”之称的威尼斯 四周环海,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滨的威纳托省(Veneto)。从地图上看,威尼斯仿佛一颗镶嵌在美妙长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亚得里亚海的波涛中熠熠生辉。



     由于是跟团游,导游仅安排了不到四小时。陆地上参观仅局限于圣马可广场周围(上图红色方框内),乘坐贡多拉小船和黄金大运河。还加上一个购物点。留下诸多遗憾!



    大巴将我们送到码头。码头停泊着漂亮的豪华游轮,许多游客乘坐豪华游轮到威尼斯旅游。


    我们登上游艇向主岛驶去。反方向是码头和一座现代化的桥。


这桥象龙骨一样,是有轨电车专用桥。


    电影里才见过的多桅杆船,可惜帆没有拉起来!我们乘坐的游船与迎面驶过来游船一样。


    看到安康圣母大教堂的大圆顶,远处圣马可广场的钟楼的方尖顶,圣马可大教堂的圆顶。



    圣马可广场的钟楼,
河边有两根威尼斯著名的白色石柱,一根柱子上雕刻的是威尼斯的守护神圣狄奥多,另一根柱子上雕刻有威尼斯另一位守护神圣马可的飞狮,这两根石柱是威尼斯官方城门,威尼斯的贵宾都从石柱中间进入城市。石柱左侧是图书馆,石柱右侧是总督府。


支流上方是著名的叹息桥。



到达轮流码头。



    上岸,赵导(红T恤)带我们向西走。并告诉我们这是集合的位置。标志是这橙色房子大门上的蓝色星旗和墙上的圆钟。

    这条大道叫“斯拉夫人堤岸”,把游船码头和圣马可广场连接起来,这条大道商铺林立,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超级长裙。

维托里奥·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

    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1820年~1878年)萨丁尼亚-皮埃蒙特国王(1849年~1861年在位),即撒丁国王;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个国王(1861年~1878年)。意大利人给他的绰号“祖国之父”。

    意大利各地尽管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民族认同,但是自罗马帝国时代以来,从未统一在同一个政权之下,9世纪曾出现过一个由查理曼子孙统治的意大利王国,其统治范围也同近代意大利民族的边界迥然有异。因为四分五裂,意大利在历史上饱受周边大国的争夺和摧残,法国、德国、西班牙、奥地利,乃至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都曾在这里点燃过战火。



    1861年2月18日,在撒丁王国的议会大厅里,维克托·艾曼努尔迎来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议会庄严地宣布“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为他自己,为其后裔领取意大利国王的头衔。”

1871年,意大利王国的首都庄严地迁到罗马。在意大利统一的过程中,忍耐、等待和让步同决心、力量和进取一样重要,令人数次体会到“有时,退让比勇往直前需要更多的勇气”这句话的价值。一个自身正陷于专制危机中的小国,最终能够完成统一意大利的重任,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最得力的依靠是人气,而最能体现智慧的是他的迂回待变的策略。




最多的是卖画的摊位。内容均是威尼斯风景。



水巷


 
   与中国传统水乡相比,一是水清,二是两侧房屋是彩色的楼房,三是水道上方有连接的廊桥,四是船是威尼斯唯一的交通工具。

    贡多拉游船。因为都是水,抬腿走几步就要过桥,所以,威尼斯一辆汽车也没见到,连自行车之类的都没有见过。 

大道靠楼房一侧有露天酒巴。只有买单才能入座。


    停靠在岸边的贡多拉。右侧是水上巴士码头。对面是圣乔治马乔雷教堂。



这里是旅游小商品摊位。


    总督宫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往昔为政府机关与法院,亦是威尼斯总督的住处。王宫建于9世纪,500年后才变成今天的模样。拜伦称它为“巨大而又奢华的宫殿”,是威尼斯市内最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临河的南面和朝向小广场的两面均长70多米。下面两层白云石的尖卷列柱敞廊,具有浓厚的哥特式风格。1577年被大火烧毁,后被达庞蒂修复。


立面的雕塑。


    叹息桥是威尼斯多座建于16世纪的桥梁之一,完工于1600年,造型属于早期巴洛克式风格,封闭式的拱桥由石灰岩铸成,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的石梁上开有两个小窗。从叹息桥内部的小窗向外看,真的可以体会到当年囚犯从此失去自由的感慨。


    继续西行,潟湖边有两根威尼斯著名的白色石柱,一根柱子上雕刻的是威尼斯拜占庭时期的守护神圣狄奥多,另一根柱子上雕刻有威尼斯另一位守护神圣马可的飞狮,这两根石柱是威尼斯官方城门,威尼斯的贵宾都从石柱中间进入城市。 


    拜占庭时期的守护神圣狄奥多,他站在鳄鱼的背上各手拿着长枪和盾。


一只展翅欲飞的青铜狮,它就是威尼斯的城徽——飞狮。


    这两根石柱是小广场的入口。小广场南侧是潟湖,西侧是图书馆和钟楼,东侧是总督宫的正面,北侧是时钟大楼和圣马可大教堂南立面。


    圣马可图书馆为16世纪的建筑,是著名建筑师珊索维诺在威尼斯留下的一个杰作,所以这座图书馆又以他的名字命名。

    建筑全长84m,共21开间,分上下两层。一层立面为拱廊,后面是商店,图书馆在二层,通过中央开间的楼梯到达。立面上用圆形壁柱。


    二层的壁柱为罗马爱奥尼克式。檐壁宽度接近壁柱高的1/2,装饰有浮雕和通气孔,拱廊的肩部也装饰有人物浮雕。


屋顶上的石栏杆顶部有人物立像,四角为方尖碑。


    威尼斯钟楼耸立于圣马可广场,这座由红砖砌就、高98.6米的钟楼建于十五世纪末期,它既是威尼斯城市的纵坐标,也是广场建筑群空间构图的重心。

    首座钟楼完成于1173年,当时是作为灯塔,为潟湖里的船只导航。中世纪时,它的任务较不光彩,专用来吊酷刑笼,犯人关在笼里,有时甚至任由他们死在笼中。钟楼的今貌可溯至16世纪初期,是彭恩(Bartolomeo Bon)在一次地震后所修复的。1902年7月14日,钟楼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由于地基崩垮而突然倒塌,不过只殃及钟楼下的前廊 (Loggetta)和看守人的猫。重建钟楼的捐款如潮般涌至。翌年,一座“在原地、依原样”建造的钟楼开始铺石奠基。新钟楼于1912年4月25日(圣马可日)启用。

    今日所见的钟楼,取代了1902年倒塌的那座。钟楼顶部与背后的圣马可大教堂钟楼下部——前廊于16世纪由珊索维诺兴建,其古典风格的雕塑,与共和国的光彩相辉映。下半部是由砖块构成的巨大柱状建筑,每边长12米,高50米;上方则为拱形钟楼,共放置了5座钟,


    拱形钟楼的上方是方形建筑,外墙分别由狮子与威尼斯的女性象征(正义女神)所妆饰。历史钟楼的最上方则是金字塔状的尖塔,而尖端上则放置了一个金色的天使加百利形状的风向标。


    圣马可图书馆的对面是总督宫,它是欧洲中世纪杰出的建筑物之一,是威尼斯强盛时期的象征,也是威尼斯共和国战胜诺亚和土耳其的胜利纪念物。总督宫正面与南侧一样,36根雕花大理石柱托着70个圆拱,是当年威尼斯大公的宫殿,素雅的外立面墙面用白色和玫瑰色大理石交相敷贴,图案是一种伊斯兰风味,拱廊和里面的建筑却是西方的哥特式。现在已成为艺术兵器展览馆。第二层的第九根和第十根柱子为浅红色,这两根柱子间原来是用于张贴死刑判决书的。


    位于总督府与大教堂相接之处是两扇巨大的青铜门,被称为“纸门”。大门的门楣上有威尼斯总督对圣马可之狮叩首的雕刻,这是总督就任时向圣马可的宣誓,象征着要服从共和国的利益。


    门的左下角有4个雕像,是传说中四位代表罗马时代的人物:戴克瑞安(Diocletian)、马克西米连(Maximilian)、瓦利瑞安(Valerian)和君士坦丁(Constantine),雕像用斑岩雕成。

   

总督府北侧是圣马可大教堂的南立面。上面正在维修。



    继续北行,进入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初建于9世纪,当时只是圣马可大教堂前的一座小广场。马可是圣经中《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将他奉为守护神。相传828年两个威尼斯商人从埃及亚历山大将耶稣圣徒马可的遗骨偷运到威尼斯,并在同一年为圣马可兴建教堂,教堂内有圣马可的陵墓,大教堂以圣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广场也因此得名“圣马可广场”。1177年为了教宗亚历山大三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会面才将圣马可广场扩建成如今的规模。1797年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赞叹圣马可广场是“欧洲最美的客厅”和“世界上最美的广场”,并下令把广场边的行政官邸大楼改成了他自己的行宫,还建造了连接两栋大楼的翼楼作为他的舞厅,命名为“拿破仑翼楼”。

    圣马可广场由总督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新、旧行政官邸大楼、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圣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钟楼和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和威尼斯大运河所围成的长方形广场,长约170米,东边宽约80米,西侧宽约55米。

    圣马可广场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是唯一被称为“Piazza”的广场,其他的广场无论大小皆被称为“Campi”。

两侧是新、旧行政官邸大楼、中间是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


    旧行政官邸大楼的东侧是圣马可时钟塔。圣马可时钟塔修造于15世纪,在一座早期文艺复兴建筑上。在塔楼的平台屋顶上,则装置有两个非洲摩尔人青铜雕像,每一个都有2.7公尺高,每个小时会轮流的敲击位于他们两人之间的鸣钟,

    上面可以看到有罗马数字的时钟圆盘、24小时、12星座,中间还有地球、太阳与月亮的时间指示。时钟部分的直径为1.5公尺。塔楼最上面的门墙,装饰有一个新约圣经描述的,具有翅膀的狮子,为圣马可广场祈求和平,上面刻着一行拉丁文:“我只计算快乐的时光”。


    在塔楼正面的嵌版上面,装置有圣母玛丽亚怀抱幼时耶稣的雕像,雕像左右两旁并有两道门,经由这两道门,东方三博士人偶雕像,会向圣母玛丽亚与耶苏敬礼致敬,右边的会以罗马数字显示时间,左边的则以阿拉伯数字显示分钟。这栋塔楼北方的墙壁,具有第二个面盘,其直径为4.4公尺,由两个系列的12个罗马数字时标所组成,为根据太阳运行所制订的24小时时间指示。

面盘显示与人偶活动装置

1. 最外圈的面盘为小时指示,由1到24的罗马数字所构成,为根据太阳运行所制订的24小时时间指示。

2. 位于钟表外圈内部的中间钟环,则是根据恒星所得到的黄道12宫指示盘。

3. 在黄道12宫指示盘的里面,也就是面盘的中心圆盘部分,直径为5公尺,其为月相盈亏显示,在这个面盘的部分,具有一个圆球装置,一半为贵金属,另一半为黑色,绕着中心轴,以一个月(阴历)选转一圈的速度,缓慢的旋转,所以可以显示月相盈亏的状态。

4. 在这个面盘的中心部分则是金质所制成的金球,其代表地球。

    位于广场东侧的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骄傲,圣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出发地。威尼斯的荣耀,威尼斯的富足,当然,还有威尼斯的历史和信仰,尽在于此。


    它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它原为一座拜占庭式建筑,15世纪加入了哥特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17世纪又加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如栏杆等。从外观上,它的五座圆顶据说是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正面的华丽装饰是源自拜占庭的风格;而整座教堂的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设计,为融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杰作。

下面网络图片充分表达了大教堂外观的建筑特点。

    教堂正面长51.8米,有5座棱拱型罗马式大门。顶部有东方式与哥特式尖塔及各种大理石塑像、浮雕与花形图案。


  圣马可是圣经《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为护城神,其坐骑是狮子,当威尼斯摆脱拜占庭的控制,成为一个城市共和国后,元老院决定圣马可为城市的新守护神,以代替狄奥多尔,所以威尼斯的城徽是一只巨大的狮子抱着福音书。

  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雕像下。飞狮抓着一本圣书,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天主教的圣谕:“我的使者,你在那里安息吧!”


    飞狮下面半圆形的石雕门楣上人物造型精美逼真。前面有一个阳台,阳台上有4座青铜马像(复制品),真品现在收藏在教堂内,这是公元前四世纪的青铜驷马,威尼斯人在1204年掠夺自君士坦丁堡,虽然曾被做拿破仑带回巴黎,但后来又回到了威尼斯。


两侧各有两个半圆门楣。上面是关于耶稣的故事。









    教堂的正面五个入口及其华丽的罗马拱门是陆续完成于十七世纪,在入口的拱门上方则是五幅描述圣马可事绩的镶嵌画,分别是“从君士坦丁堡运回圣马可遗体”、“遗体到达威尼斯”、“最后的审判”、“圣马可神话礼赞”、“圣马可进入圣马可教堂”等五个设计师主题,金碧辉煌非常的耀眼。

   “从君士坦丁堡运回圣马可遗体”。右侧是偷圣体,主体画面是圣体失窃,人们慌张的情景。


“遗体到达威尼斯”


“最后的审判”


“圣马可神话礼赞”


“圣马可进入圣马可教堂”


    每一个大门的结构都是这样:两侧是两层石柱,每层5根。完全是装饰性的。怪不得大教堂内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半球形的拱顶,石雕的门楣。




大教堂的南侧。上面阳台在维修。


大教堂的北侧


    接着,导游带我们去购物点-玻璃制品。威尼斯的玻璃品以其在世界上最顶级的品质和最具风格的设计而闻名于世。从珠宝和饰品、酒杯盘子、到台灯吊灯、精致的陶瓷小纪念品,在威尼斯,你可以找到用玻璃做的任何东西。


















    导游安排自费项目是乘坐贡多拉和黄金大运河。为了充分了解威尼斯,我和老伴分工:老伴参加自费项目,我继续在广场参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