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各书体的代表作

 飒松子 2019-04-09

中国的书法,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如果按照书体来划分,中国的书法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下面,就每种书体的分类,分布遴选出它们分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与大家分享。

一、先说篆体。

篆体书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使用文字(也称为大篆),到秦国时候,由丞相李斯将秦国的小篆作为官方文字。不过两汉之后,篆体字就很少再被使用了。直到唐宋之后,兴起了复古篆体字书风,清朝是篆体书法的一个高峰。

秦代李斯《峄山碑》

相传是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为李斯的作品。

会稽刻石

史籀篇

唐代李阳冰《三坟记》

清孙承泽云:“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今观《三坟记》,运笔命格,矩法森森,诚不易及。

还有秦朝之前的《石鼓文》,为大篆字体。

还有毛公鼎上的大篆铭文

另外,还有近代篆书书法集大成者吴昌硕的作品。

二、隶书

隶书又称为汉隶,主要使用时代为两汉时期,尤其是东汉。

隶书传世至今的代表作,主要有:《曹全碑》、《史晨碑》、《礼器碑》、《乙瑛碑》、《华山庙》、《张迁碑》、《衡方碑》、《西狭颂》、《鲜于璜碑》、《石门颂》、《开通褒斜道石刻》等。

曹全碑

史晨碑

苏东坡 寒食帖

王珣 伯远帖

王献之 鸭头丸贴

欧阳询 仲尼梦奠帖

柳公权 蒙诏帖

黄庭坚 松风阁诗帖

五、草书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草书主要代表作有:三国时期吴国皇象的《急就章》、东汉张芝的《冠军帖》、西晋陆机的《平复帖》、东晋王羲之的《豹奴帖》、东晋王献之的《中秋帖》、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唐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唐代张旭的《古诗四帖》等。

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章草代表作:

(1)三国时期吴国皇象的《急就章》

(2)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3)东晋王羲之的《豹奴帖》

(4)明代宋克的《急就章》

今草代表作:

(1)东汉张芝的《冠军帖》

(2)东晋王羲之的《十七帖》

十七帖局部

(3)东晋王献之的《中秋帖》

(4)唐代孙过庭的《书谱》

(5)唐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

狂草代表作:

(1)唐代张旭的《古诗四帖》

(2)唐代怀素的《自叙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