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泻下剂:黄龙汤、新加黄龙汤】七

 石门易卜 2019-04-10

(一)黄龙汤

1、组成

大黄(9g),芒硝(12g),枳实 (6g),厚朴(3g),当归 (9g),人参(6g),甘草(3g)。

2、用法

古代用法: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煎之后,再入桔梗煎一沸,热服为度。

现代用法:上药加桔梗3g、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芒硝溶服。

3、功用

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4、主治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清,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抽空理线,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5、方解

本证多由邪热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气血不足所致。治疗以攻下通便,补气养血为主。邪热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故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舌苔焦黄或焦黑;素体不足,或耗伤气血,故见神疲少气,脉虚;邪热炽盛,内扰神明,故见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抽空理线。

方中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大承气汤)攻下热结,荡涤肠热;当归、人参益气补血、扶正祛邪;桔梗开宣肺气,以助大黄通腑;姜、枣、草补益脾胃。

6、加减应用

气血虚者,去芒硝,加大人参、当归的用量。

7、注意事项

神识不清的患者不宜口服,应行鼻饲,以防不测。

(二)新加黄龙汤

1、组成

细生地、元参、麦冬(连心)各五钱(15g),人参(另煎)、当归各一钱五分(4.5g),芒消一钱(3g),生甘草二钱(6g),生大黄三钱(9g),海参(洗)二条,姜汁六匙。

2、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杯,冲参汁五分,姜汁二匙,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也,候一二时不便,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不便,再服第三杯。如服一杯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汤一剂,余参或可加入。

3、功用

清热,和血,润肠。

4、主治

阳明温病,应下失下,正虚邪实。

5、方解

温病热邪,内传阳明,与糟粕相结成里实。故见大便秘结,腑中胀满而硬。温热之邪,久羁不愈,耗气伤津,致气阴两伤,则神倦少气,口干咽燥,唇干焦裂,苔焦黄燥裂。

本证虚实夹杂,若单纯攻下则正气不支且正虚不能运药,下之不通;单纯扶正则实邪愈壅,且邪气不除,正气亦难以复常。治当攻补兼施,邪正兼顾。

方中大黄、芒硝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实热积以攻邪,为方中君药。

人参、当归益气养血,扶正补虚,运药力行药势以利攻积祛邪,又可使下不伤正,为方中臣药。

生地玄参、麦冬、海参甘寒质润,滋阴养液,既补耗竭之阴液,又能滋润肠燥,以助通便,寓有“增水行舟”之义。甘草益气和中,顾护胃气,又制硝、黄峻猛泻下之力,以防其伤正姜汁和胃止呕防止拒药不纳,同时借其降逆作用,以助通降肠胃气机。二味为方中佐使之用。

诸药配伍,泻热通便,益气养阴,邪正兼顾,扶正有助祛邪,祛邪以利安正,共成攻补兼施之剂。

6、加减应用

如无海参,可重用生地;如腹胀满较甚者,加厚朴、莱菔子以行气消胀;如正虚重者,去芒硝,减缓泻下之力。

7、注意事项

本方寒凉滋润,若属冷积便秘,则易慎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