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adldfj 2019-04-10

大航海时代除了主动的探索、杀戮、帝国梦想和财富,也被动的带来全球病菌、动物、粮食、人种的大转移、吞噬和融合。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全球一体化的开始。

本书试图解读哥伦布航海大发现后引起的物种大交换,原本各自独立的大洲形成同质世;南美银矿发现与中国白银通货短缺在现代菲律宾一带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最后一环;玉蜀黍(玉米)、番薯(红薯)、土豆的引入,因此欧洲、亚洲人口爆炸式增长;农业对肥料的需求,以及南美鸟粪全球贸易,引发了单一生态系统的灾难;种植园的兴起,促进了奴隶贸易;随之而来的逃奴问题一直影响到现代美洲政治。

一、同质世的形成

在作者看来,欧洲人开启大航海就是要避开横亘在欧洲和中国之间的穆斯林国家,因为几次十字军东征,穆斯林世界和基督教世界已经不共戴天,原来的丝绸之路已经被彻底关闭。但是欧洲对瓷器和丝绸的需求仍然旺盛,哥伦布错误地计算了地球的半径,认为可以向西航行,很快找到去中国的航线。当他於1492年这一年到达美洲大陆,拉开了欧洲、亚洲、非洲与美洲飞速同质化的大幕。【同质世是生物学领域的新概念,指1492年新大陆发现后全球生态系统趋同质化、生物多样性衰退的时代。】本书作者认为,欧洲人的远征和扩张促成了全球生物物种的混杂、交换和融合,最终导致各大洲的生物种类越来越相似,同一化程度加深。【同质世与另一个新概念“人类世”形成了有趣的呼应,后者指人类活动开始影响全球的地质条件和生态系统的时代。】

哥伦布之后,亿万年来相互分离的生态系统开始相遇融合,形成了“哥伦布大交换”,这一交换将玉米带到了非洲,将番薯带到了东亚,将马和苹果待到了美洲,将大黄和桉树带到了欧洲,同时也交换了一些不那么常见的生物,如昆虫、草、细菌和病毒。当事人并没有完全理解或者控制这场交换的意义,欧洲人所做的只是将大部分美洲和亚洲,以及小部分非洲改造成欧洲的生态版本,从而让他们这些外来人口更舒适地享用这块新土地。

哥伦布在伊莎贝拉开始建立第一个占领地开始,拉开了欧洲长期占领美洲的序幕,此举也让他开启了全球化时代,这是一个独一无二、势不可挡的商品与服务贸易的交换,其影响已经波及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人居住的地方。

二、白银贸易

西班牙人在南美安第斯山脉高原波托西镇上发现一条几近裸露,含银量50%以上的银矿,结合周围发现的汞矿,提纯成银块的方法被发现。银块被运回西班牙,这些占全世界产量80%的白银征服了它所到之处的政府和金融机构。这些白银首先被投入欧洲,使得欧洲范围的白银总量很可能翻番了。而这些无节制、过快地冲击货币供应并不是好事,经过60年的狂热生产,世界上积累了太多白银,于是它开始贬值了。而这只是白银贸易的一段“小插曲”,因为大部分白银实际上都运往了亚洲:福建的月港。

郑和大航海后,大明王朝停止了长途航海活动,“原因和美国停止送宇航员登月一样:那里没有东西能证明值得为此支付如此大的成本”。但是毁船令下达50年之后,另一位皇帝又改变了路线。不久后,明朝被卷入了全球性的交流网络。顷刻之间,中国的经济与欧洲(一个曾被认为太穷而不足挂齿的地方)和美洲(一个帝王还不知其存在的地方)牵连了起来。推动明朝皇帝做出决定的是经济因素:中国陷入了严重的货币灾难,明帝国的货币制度已经失控了,商人们不得不用小银块来买卖货物。为了得到必需的白银,中国解除了贸易禁令,向世界敞开了国门。不久后,大帆船贸易的船舶载着丝绸与白银横渡太平洋——这是哥伦布司令在加勒比群岛和黎牙实比在菲律宾群岛长期努力开创的全球经济与生态网络的最后一环。

而在其中,处于中国和欧洲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城市是:马尼拉,它吸引任何欧洲人的唯一原因,是它代表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为西班牙白银出的价钱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两倍。而且中国商人愿意以惊人的低价出售丝绸和瓷器。“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太合适了,几乎就是免费的。”中国人第一次来马尼拉时,一个西班牙人欢呼说。然而,莫名其妙地,生意就是不像新来者期待的那样回报丰厚。令西班牙人沮丧的是,中国人总是能挑拨他们内斗,一次又一次地将价钱砍下去。身处贸易的连接点让马尼拉的殖民者变得富裕,但却没有他们渴望的那样富裕。

然而,面对大量涌入的白银,和西班牙一样,明朝廷也必须调和贸易的两个对立角色。一方面,丝绸贸易带来的白银成为了帝国财富与力量的源泉。美洲产的白银帮助维持了庞大的军事工程,包括明代一直在改建和延伸的长城。而且它促进了中国国内贸易的大发展,后者带来了经济的大繁荣。另一方面,这些让商业蓬勃发展的货币同时也引发了通货膨胀,受侵害最严重的是穷人。同时,白银对王朝来说也是一个政治威胁,因为朝廷既没有控制贸易也无法掌握其来源。令人担忧的是,皇帝希望能限制因为走私猖獗涌入福建的白银,但却束手无策。

朝廷命令百姓用白银来缴纳税款,但它制定的课税清册仍以人们需缴纳的白银重量为单位,而非价值。和西班牙一样,中国也没有根据通货膨胀来调整税率。当白银价格下跌时,等量税金的价值也就一样不如过去了。明王朝发生了收入短缺,突然间,它就连国防开支都没有了,而此时正值与努尔哈赤进行决战时期,明政府对白银贸易的依赖将它推到了悬崖边缘。

三、食物交换引起人口爆炸

中东和埃及的文明史是围绕着小麦和大麦种植展开的;相似地,墨西哥和美国中部的原住民社会是建立在玉蜀黍之上的。在亚洲,有关中国的故事被记录在米浆做的纸张上(来自于水稻)。安第斯山地区与这些不同,其文化的繁荣不是依靠谷类作物滋养,而是依靠块茎和块根作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土豆。今天,土豆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作物,比它产量高的只有甘蔗、小麦、玉蜀黍和水稻。

许多学者认为将马铃薯引入欧洲是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这是因为,马铃薯开始在欧洲被广泛食用的时间,与欧洲北部饥荒终结的时间大致重合。当只有一种口粮可以吃时,土豆比任何其他食物都能更好地维持生命。它含有除维生素A和D之外所有的必需营养素,另两者可以由牛奶提供;在甘薯和玉蜀黍充当了中国人口爆炸的助产士的同时,土豆推动了欧洲人口的增长——土豆越多,人口越多。(全球性的人口爆炸是“同质世”时代开始的标志和结果。)土豆被引进欧洲一个世纪后,欧洲人口总量大概翻了一倍。

近2000年来,中国的人口增长是非常缓慢的。但这在暴虐的清朝掌权后的几十年内彻底改变了。从新王朝建立伊始的美洲农作物传入,到18世纪末,中国人口狂飙式地增长,历史学家一直在争论增长的确切规模,许多人认为人口大致增加了一倍,达到3亿人。而这都跟同期来自美洲作物:玉蜀黍、甘薯和烟草有极大关系。玉蜀黍可在土质糟糕到令人惊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快速生长,其成熟时间比大麦、小麦和粟都短。玉蜀黍由澳门的葡萄牙人引进中国,又名“御麦”“苞谷”和“玉米”等。甘薯则能在连玉蜀黍都不能生长的地方种植,它能耐受土壤酸性很强、有机物极少、养分很少的条件。甘薯甚至不需要太多阳光。

四、鸟粪贸易以及单一生态系统

人口爆炸发生后,欧洲和美国的农业就变得依赖于高强度施肥——这种依赖从此再也没有被撼动过。鸟粪成了现代农业的样板,农民们就将土地当作倾倒整袋整袋的化学营养素的载体。这些营养素从南美很远的地方运来,或者在遥远的工厂中合成出来。农业成了将外部的营养素转移到田间作物中的行动:洒下大量的氮,收获大量的玉蜀黍和土豆。直到1840年,秘鲁和英国之间的直达航线开辟出来。该路线运输的是鸟粪。在鸟粪狂潮中,数十艘船舶为此从欧洲驶向钦察群岛。这些轮船中的某一艘在无意中将害晚疫病的土豆带到了比利时,并危及一个大陆的概率是很高的。

无论以什么标准来衡量,这些都是惊人的成就。然而,和所有人类的努力一样,密集农业也还是有缺点的。催生了现代农业的鸟粪贸易,通过哥伦布大交换,带来了其最糟糕的问题:外来害虫的洲际传播。也许永远不能确证,但人们普遍相信鸟粪船带来了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搭便车的客人:马铃薯晚疫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由于被单一的一种块茎作物的一个品种所无性繁殖出的后代所包围,爱尔兰西部的克拉钦跻身全世界最为单一的生态系统。该疫霉引起的晚疫病于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的土豆田爆发,这种植物病害夺去了200多万人的生命,其中一半是爱尔兰人,这就是日后所称的“大饥荒”。

工业革命需要三种基本材料,“钢铁、化石燃料和橡胶。”快速工业化的欧洲和北美国家能获得远超过需要数量的钢铁和化石燃料,于是,确保橡胶供应便更加势在必行。一个多世纪前,已经有少数橡胶树从原产地巴西来到亚洲。如今,这些树的后代像地毯般遍布了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一些地区,以及中国的这个地区。巴西橡胶树还越过国境,进入老挝和越南。这种在1492年之前从未在亚马孙河流域之外存在过的植物,现在成为了东南亚生态系统的主宰。事实上,植物学家早就警告过,橡胶主导了面积如此广大的区域,只要出现一种类似马铃薯晚疫病的传染病,就会迅速引发一场生态灾难,甚至还可能导致全球性的经济崩溃。某一天,哥伦布大交换的循环将要最终完成,从而带走它曾经给予的东西。橡胶树木会很快死亡。疫病将会覆盖一大片区域,国际上将大规模地动员资源来对抗这一场疫病的爆发。种植者们也突然发现他们生活在同质世中,在这个时代里亚洲和美洲会越来越近似。

五、奴隶贸易以及逃奴问题

人类在地球的传播,其转折点就是从非洲出发的两次迁移。第一次是人类最初从其故乡——东非平原上出发的迁移,这发生在约7000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第二次是跨越大西洋的奴隶贸易,也就是本书的主题之一。哥伦布大交换的第一波人类交换——奴隶贸易是冲破了隔绝非洲人、美洲人、亚洲人和欧洲人的存在已久的地理屏障的移民浪潮的最大原动力,而非洲人成为奴隶首选的主要原因来自于黑人对黄热病和疟疾的天然免疫,由此给奴隶主带来更高的投入产出比。

在2009年公布的其最新成果,从1500年到1840年——即贩奴活动的全盛期,估计约有1170万非洲人被捕获、运往美洲。这一大规模的人类运输现象是史无前例的。在同一时段内,据估计有340万欧洲人迁出欧洲。粗略地说,每有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就有三个非洲人踏上旅途。这些数据的规模本身和意义都令人震惊。教科书在讲述美洲历史时,通常说欧洲人迁入了一个少有人烟的半球。但实际上,这半个地球里住满了数千万印第安人。而这一迁入美洲运动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非裔人,他们很快就在印第安人没有控制的几乎每个角落都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直到19世纪晚期,美洲与其说是欧洲的延伸,不如说是非洲的延伸。

种植园奴隶制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非洲人的强制迁徙;然而该奴隶制无意间促进了印第安人和非洲人之间的非同寻常的文化融合。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并肩作战、不分你我,为了共同的目标结成同盟,有的时候他们同时做到以上这些。但不管他们的策略是什么,目标都是不变的:自由。

到了1565年,非洲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欧洲人的7倍。欧洲人诧异地发现,他们很难管控他们的人形财产。数以百计的逃亡奴隶组成了大量多民族的强大村社,从安第斯山脉和委内瑞拉逃亡出来的印第安人奴隶和地峡地区残余的自由的印第安人族群也加入到他们之中。由对西班牙人的共同憎恨团结在一起,他们解放奴隶、杀死殖民者、盗窃骡子和牛。有的时候他们也侵犯妇女。损失越来越可观。西班牙面临着一团糟的逃奴问题。事实上,直到奴隶贸易结束,逃亡者们都不断地藏进森林之中。许多逃亡者都融入了自由的逃亡者村落,建立了非洲裔–印第安人政治实体、微国家,而它们经常能从西班牙人手中赢得事实上的独立;到了1819年地峡从西班牙治下独立时,这些社区的起源几乎已经被人遗忘了,而逃亡者们赢得了最高一级的自由——他们成为了普通的公民。这种顽强的、以自由为目标的斗争,在美国独立宣言之前数十年甚至数个世纪之前,就在美洲建立了大片的自由区域。

哥伦布大航海之后带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人类漂浮在其中,双脚下探,希冀找寻到坚实的土地,然而适于立足的总归还是自己的,而非他人的领域。由于人类的无穷的欲望实现了同质世,数十亿人穿行于越来越同一的景象,独特之处则愈加难寻。仿佛一切事情都发生了改变,变得引人忧虑。一些人迷失在方言、传统服饰或是对自身历史或宗教的想象里,另一些人躲入自己的家中或是菜圃里,而还有少数人则拿起了武器来保卫自己的精神家园。世界会保持统一还是会分裂,未来会给我们答案。。。。

来源:复述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