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发财,他横渡大西洋,顺便开启了世界近代史

 悦读读书 2020-08-04

2020年一月共读

《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一本让你对身边所熟悉的东西开始重新定义的书。

领读者:跑跑单车

世界公认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划分,是以1500年为界。之前是古代史,是只有国别和地区的历史,之后才有了世界史和近代史。这一切都是因为哥伦布带着发财的梦想横渡了大西洋,可以说人类的梦想都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开创了人类发展新纪元,当然这一点,印第安人不同意。在塞维利亚举行的纪念哥伦布到达美洲500周年的纪念会上,国王胡安·卡洛斯在讲话中说:寻找使我们联合在一起的那些东西,这些东西肯定比使我们产生分歧的东西多得多。

从全球化背景下,重新看待哥伦布开创的大航海时代,无论怎么评价都不算高。之前我们学的课本,总是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这造成一个错觉,似乎中国的发展和世界没有关系,然后到了1840年,突然被人按在家门口摩擦。好像我们人畜无害的几千年来爱好和平,列强毫不讲理,偷偷发展军事实力,然后来欺负我们。

如果之前可以这么学,那么在一带一路之后,至少现在应该把大航海时代之后的世界和中国的联系起来学习了。哥伦布是一位比白求恩还要可爱的外国人,他带给我们的远比所谓先贤圣人要多,不夸张的讲,至少灶王爷旁边应该有哥大爷的位置,接受人们的供奉。

跑跑单车的加餐:

印第安人经常会说自己是土著,美洲应该是他们的,白人都是外来人种,所以天然带着罪恶。那么,印第安人是哪来的呢?

关于印第安人的起源,有很多种研究说法,目前学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从非洲一直走过去的。但是是从什么时候走过去的,众说纷纭。因为这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洞,进化史上的断层。

关于人类起源于非洲,这个说法已经是公认的了,但那个“人”准确的是人科动物,后来分化出了很多人种,我们就是智人后代。离开非洲的是什么人?认识不一致。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作者认为人类两次离开非洲,第一次是10万年前,在各地有了克里马农人啊北京人啊什么的。第二次是智人,到各地一统江湖,才有了现代人。这个理论认为中国人也是从南亚地区迁徙过来,干掉了当地的原始人,然后成为我们的祖先。

这些人在冰期通过白令海峡到了现在的美洲,成为了印第安人的祖先。冰期过后,白令海峡解封,于是分成了两个大陆。

也有研究者认为,人类史分散进化,在各地自己进化成人的,比如,部分中国专家认为我们就是蓝田人、北京人的后代,不是什么非洲人的后代。因为这种研究,需要更多证据,所以他们顺带着就认为,印第安人是自己进化的。

还有学者凭着秘鲁地区发现的文物遗迹认为,中国殷商后裔通过西伯利亚白令海峡到了美洲,他们才是印第安人的祖先。以上内容,只是介绍学界的研究结果,本人不持立场。愿意相信哪种学说都是可以的。

不管是哪种学说,都离不开一点,人类起源来自非洲。即使是多点起源说,也不敢说是自己独自发展的,因为没有演化证据。大板牙也好、小脚趾的指甲断裂也好,蒙古胎记也好,这些都是在后来漫长的种族分化和融合中出现的,表征不能代表一切。

蒙古人种、高加索人种、非洲黑人什么的,应该都是两万年前人类第二次离开非洲,玩智人大侵袭后才有的。最后,不管是哪种假说,负责任的讲,说中国人是欧洲人祖先,从湖北占领全世界的,应该是烧糊涂了。

关于非洲人为什么那么黑,也有专门研究。以后我们再聊。

书友打卡

梦里花

哥伦布为了寻找“遍地黄金”的中国,开启了他的航海之旅,谁知还没有找到梦寐以求的丝绸和瓷器,却发现了新的陆地,2.5亿年的裂缝从此慢慢被缝合。哥伦布给这片大陆带去了新的文明,带去了新的植物、动物,带去了新的病毒,带去了杀戮,甚至带去了泰诺人从地球上的消失。

哥伦布带给人类的究竟是成功还是灾难,被他影响着的后人评说不一,在如今的我们,全球一体化的现今看来,也许他是一体化的先驱与开创者,就如同对待如今的一体化问题,也是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

同样随着贸易与交流的不断发展,中国也进入了这滚滚红潮之中,由于外来物种的介入,人们开始了大规模的迁徙与砍伐,人们被食物,被白银牵着鼻子,一步步走向了动荡。不知为何看到这里,脑海里“崇祯”这个名字蹦了出来,天灾与人祸让他再勤勉也无法拯救积重难返的大明王朝。

随着美洲大量的白银的流出,究竟为世界带来了什么?它引发了战争,不停地侵略,掠夺来白银当做军饷,再去发起战争,从而周而复始。

毛毛虫

由伊莎贝拉镇讲到哥伦布如何带着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到达美洲大陆,并对当地的社会和生态产生了重大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

由灯塔和哥伦布纪念碑讲到后人对哥伦布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但无论如何,哥伦布大交换都对世界,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他偶然创造的世界,也就是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同质世的世界。”。

由黎牙实比和乌达内塔的雕像,讲到他们与中国建立了贸易关系,他们对于经济学的意义,相当于哥伦布对于生态学的意义:不论是否无心插柳,却都是一场伟大统一运动的起源。中国和西班牙同样对大帆船贸易感到不安。

通过假设的高空环游,讲到美洲的银矿的发现对世界政局产生的重大的影响,哥伦布大交换对生态甚至政治产生的巨大影响。怎么也想不到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会造成“小冰期”,并成为明朝覆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北京是世界上最繁华富有的城市,甚至是造成哥伦布大交换的原因,读到这些,不知道是该骄傲还是叹息。

李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和非洲,是一把双刃剑。开阔了新大陆,引来了大批欧洲人的淘金热。大批黑奴从非洲船运到美洲,开采白银,白银跟中国做贸易买丝绸运往西班牙,荷兰的水手用来自印度洋马尔代夫群岛的玛瑙贝壳,在大西洋海岸的安哥拉买卖人口。这一切的利益都在手里不停的瓜分底层人民的利益。

若是哥伦布没有开启各种大交换,可能会形成区域性的生态结构。哥伦布的远航标志性意义是联合古陆的裂隙重新弥合,引起物种大交换生态大爆炸。不光带来了物种去新大陆,伴随的是外来物种的大爆炸式的增长。还有各种疾病如痢疾、黄热病、天花等,成了巨大的人口灾难。

哥伦布的影响着真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井喷式出口贸易增长,中国人需要白银,欧洲人需要稀有的丝绸、瓷器和茶叶。通时这个贸易也加快了丝绸之路发展。加上马可波罗写的游记,进入大航海时代。

同时扩张的土地,用焚烧树木开垦土地,导致气候变的寒冷进入长达近200年“小冰期”。后期补种树木, 同时影响了很远的东亚地区的充沛雨水和干旱。

Queen

哥伦布是什么时候有了航海去寻找中国的想法呢?他又是怎么知道在世界的另一头有一个国度,那里地大物博,遍地都是财宝,人民生活祥和?也许那里就是他心中理想的完美世界,才使他终其一生,四次航海去寻找向往的地方—中国。然而哥伦布最终也没有到达他向往的地方,但是他的航海之行却让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哥伦布似乎是地球—这个神秘的星球派来的使者,他所到之处都意义非凡。

今天读了《1493》的序曲“在同质世之中”的第一张两座纪念碑。当时世界的另一端被两大势力占据着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不断开拓殖民地。哥伦布却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他说服了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伊莎贝拉支持他,启动了昂贵的航海计划,去寻找他的梦想国度,开启了全球化的时代,更神奇的开启了生物大交换的序幕,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

克罗斯比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所以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跟着哥伦布一起航行的还有蚯蚓,蚊子,蜜蜂,老鼠,还有小麦(来自中东),大蕉(来自非洲),甘蔗(原产于新几内亚)。就这样本土生物与外来物种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互动,打乱了当地生物秩序。随之而来的灾难也不可避免,“天花、流感、肝炎、脑炎、肺结核、白喉、霍乱、猩红热、细菌性脑膜炎---生物进化史的不同让西半球对这些一无所知。

这就是同质世的开始,这一术语指的就是同质化的过程:将不具有相似性质的物质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整齐划一的混合品种。就像在中国某个小城里会找到麦当劳、肯德基,而在美国的大街上也会遇见沙县小吃。

真正实现哥伦布愿望的是另外两个西班牙人,黎牙实比和乌达内塔,实现了与中国建立持久的贸易关系,这在经济学上意义非凡。中国也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白银,也为中国的百姓带来了食物—红薯和玉蜀黍(到现在我才弄明白就是玉米)。

它们的到来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事件之一”。水稻是中国的农业基础,世代以来一直在河谷附近(长江和黄河)。而红薯和玉蜀黍可以在干燥的高地生长,这就解决了一大部分人吃不上饭的问题。可是接踵而来的便是乱砍滥发,水土流失和洪水爆发。至此开始了人类命运的逆转,战争,疟疾,瘟疫席卷了整个地球。

子易

“生活在当下混杂状态中的我们,并不孤独。因此,似乎有必要看看我们是如何一路走来的。”——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看过第一章,觉得校长决定开年第一本书就领读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是经过深思熟虑、极其英明的,因为第一章内容就包含了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数个学科的知识范畴,而且作者就像是BBC纪录片的解说者一样,不徐不疾地介绍哥伦布大交换的第一幕,画面感极强。以下是我的读书感受: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血淋淋的。物种大交换的起始,也带有血腥。“1514年,在科隆初航22年后,西班牙政府为了将印第安人作为劳力分配给殖民者,对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印第安人进行了统计。人口普查执行官深入到全岛各处,却只找到了26000名泰诺人。

34年后,据一位受过教育的西班牙裔居民记载,只有不到500名泰诺人还活着。……最新研究暗示,泰诺人从地球上消失了……”尽管如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带给人类的影响,却实在是深远并有意义的。就如咱们一日三餐,你知道吗,西红柿、番薯、土豆、圆白菜、黄瓜……这些餐桌上常见的蔬菜,竟无一例是产自中国本土!这就是物种大交换最明显的影响。

那么影响是不是都是好的呢?当然不可能,也有不好的,例如欧洲的一些细菌病毒,也随着交换席卷了中美洲,欧洲曾经经历的黑暗,也同样带给了美洲。光明与黑暗总是如影随形,但是我相信,黑暗的尽头一定是光明。

二、纵横交错的世界,其实更有趣。历史大家都学过,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我们在课堂上很有有机会能纵向去观察历史,这个视角其实很有意思。1570西班牙国王派遣黎牙实比出航菲律宾,当时的中国皇帝明穆宗隆庆正沉迷媚药,还有两年就驾鹤西游。

全球气候进入寒冷的小冰期期间,西班牙忙着打仗,而中国的明思宗崇祯正被内忧外患整的焦头烂额,尽了最大的努力(据说衣服都打补丁),依然没能保持大明江山。气候这一问题也可以算作大明亡国的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吧。一道文综题就是这么整理出来了。

即日起,关注公众号可获得上月共读书目电子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