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楼】兴福寺救虎阁:子准主捐,众人助之(上)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9-04-10

我对兴福寺藏书的了解,始于得到常熟藏书家徐兆玮钞本《兴福寺藏书目》。徐兆玮号虹隐,故其藏书楼名为虹隐楼。几年前我曾入常熟探访过该楼,至今虹隐楼保持完好,他当年的藏书量约有两万多册,到1949年徐兆玮捐出一部分藏书给常熟图书馆,剩余的部分在1951年由常熟文管会接管。虹隐楼旧藏在这两年之间曾有部分散出,我所得到的《兴福寺藏书目》应当就是这个时段流出者。

《兴福寺书目》二卷  民国虹隐楼抄本,徐兆玮跋

关于《兴福寺藏书目》的来由,徐兆玮在该钞本中写有两段跋语,其第一段为:“此罟里瞿氏邑人著述目也,尚是子雍先生手抄本,据云书亦不全矣。良士曾以示余,后因辑《海虞艺文考》,从书贾沈镜明借录一本。镜明曾在罟里装书,能识宋元板本,即其手录此书,亦可谓勤于问学矣。其中错杂无序,悉仍其旧,癸印九月虹隐记。”

看来虹隐楼钞本的底本乃是铁琴铜剑楼钞本,徐兆玮听说兴福寺原藏之书已经不全,其所指乃是道光六年有游僧从兴福寺偷书之事,该钞本卷前说明点出了所丢之书的具体名称:“遗失七种,于道光六年被游僧窃去:《明殿阁部院大臣年表》一部、《太湖新录》一部、《锦峰春游诗》一部、《游西山诗》一部、《始安略》一部、《蒋萃田集》一部、《白庵余集》一部。”

《兴福寺书目》二卷  民国虹隐楼抄本,卷首

一般而言,佛教寺庙中都有藏书,然其所藏大多数是佛教典籍,故藏经楼中所藏基本是经书,然而兴福寺藏书却与他寺不同,潘祖荫所刻《滂喜斋丛书》中收录有陈揆的《稽瑞楼书目》,潘在此书的序言中写道:

嘉庆年间陈子准先生及张氏金吾并以藏书称。张氏书及身而散,陈子准无子,殁后书亦尽散。吾师翁文端公与子准厚,既恤其身后,以重值收其藏本,仅得三、四,散失者已不少矣。今《稽瑞楼书目》荫从翁叔平假得刊之,庶可与张氏《爱日精庐藏书志》并传。

潘祖荫称清嘉庆年间常熟一地的藏书家以陈揆和张金吾颇具名气,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在其去世后散出,而陈揆因为没有儿子,他过世后书也散了出来。潘的老师翁心存当年跟陈揆关系很好,翁为了照顾陈的后人,特意花高价买下了一批陈的旧藏,但也只得到了其中的三四成。而稽瑞楼的藏书大部分都已失散了,为了保留一代文献,潘祖荫特地从翁同龢那里借得《稽瑞楼书目》,而后刊入《滂喜斋丛书》中。潘认为《稽瑞楼书目》的流传可以像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那样,成为后世目录版本学家有用的史料。

《兴福寺书目》二卷  民国虹隐楼抄本,内页

关于陈揆跟兴福寺藏书的关系,瞿凤起在《兴福寺藏书目》的跋语中写道:“吾邑城东子游巷陈氏子准名揆,富收藏,得宋本《稽瑞》,因以名其楼。与张氏爱日精庐并峙邑中。陈氏藏书于乡邦文献致力尤勤,积四百种。先后庋藏破山寺救虎阁,以供众览,早有今日公共图书馆之至意。编移送书目两卷,颜之曰《兴福寺书目》。兴福寺者,破山寺之别称也。首有闻筝道人序,称氏住南门内小石桥,与邑志异,未知孰是。”

瞿凤起在此解释了陈揆堂号的来由,亦提及稽瑞楼藏书与爱日精庐藏书并称于常熟,而瞿凤起同时说陈揆在藏书时特别留意乡邦文献,稽瑞楼在这方面的藏书达四百种之多,但陈揆有着肥马轻裘与朋友共的心态,将他的这个藏书专题藏在了破山寺救虎阁,以此供公众阅览。瞿凤起夸赞陈揆的所为,已经有了现代公共图书馆的意识。

我所得的《兴福寺藏书目》虹隐楼钞本,前有闻筝道人道光七年所书序言,该序所言内容与瞿凤起跋语相类似:“《兴福寺所藏书目》二卷,常熟陈揆编。揆字子准,常熟诸生,住南门内小石桥,卒于道光五年乙酉六月。生前酷嗜古籍,家有稽瑞楼,为贮宋元秘本之地,而于里中人著述尤加意购访,一月必游书肆数番,以故所获尤夥。积三十年心力,共得常熟人著述四百部,心恐秘之家,外人罕觏,因移庋兴福寺内之救虎阁,使学者便于观览焉。邑之人佥曰:‘是举也,可以识子准之用心厚矣’。因为之序。道光丁亥八月,钞毕后以红笔改正二字。”

《兴福寺书目》二卷  民国虹隐楼抄本,闻筝道人序言

闻筝道人乃是常熟藏书家郑德懋,此人不但藏书同时也搜集当地藏书家文献,他曾写过《汲古阁刻板存亡考》,另外还辑有《汲古阁校刻书目补遗》,他还给毛晋写过《汲古阁主人小传》。可见他对当地藏书史的研究不遗余力,而巧合的是毛晋也跟兴福寺有着密切关系。

以上提及的兴福寺又名破山寺,关于该寺的名称演变来由,《常熟破山兴福寺志》中有详细记载,程嘉燧在《常熟县破山兴福寺志》中称:“常熟居海滨,地无大山,县依山之阳,是为隅方,以滨海之隅也。又名虞山,以昔人治虞于此也。山北行九里,是为破山,以斗龙破山而为涧也。”

这段话谈到了常熟地名的演变,而后称虞山北九里为破山,而破山之名乃是有龙争斗破山为涧而来者。但《宝祐志》上另有说法:“破山之名,旧传唐贞观中,有老宿在寺说法,常有白髯老人,每旦必先至。一日,师问为谁?曰:‘某,山中白龙也。’师愿见其形,老人云:‘我见形时,当念摩诃经号,助我之威。’师怖,误诵揭谛神咒,神以忤击龙,龙冲山而去,遂成破涧。”

这段故事讲得颇为形象,看来白龙斗不过佛教经咒,以至于冲山而去,由此而形成破涧,故有了破山之说。然该文说这个故事发生于唐贞观年间,然而范成大的《吴郡志》中则称:“梁大同三年改兴福寺,飞泉石桥,修廊复阁,气象雄古,多唐时屋也。僧堂三柱,皆有雷篆倒书,奇怪不可识,相传唐初雷震故然。”

山门

早在梁代破山上就已有寺庙,在大同三年改名为兴福寺。以此说明,贞观之前就有此寺存在,但这段文字并没有说兴福寺在改名之前叫何名,而瞿汝稷在《重修兴福寺唱导文》中称:“破山兴福寺,邑人郴州牧倪德光捨宅以建于齐,始名大慈,入梁乃更今名。”

瞿汝稷称建在破山上的兴福寺原名大慈寺,到梁代才改为今名,他所说的今名不知是破山寺还是兴福寺,或者称为破山兴福寺,然足以说明该寺名称历史之悠久。但破山之名的来由,也有人有其他说法,例如李维柱在《重修破山寺碑》的跋语中称:“海虞破山,相传白龙母葬此,忽一夕雷雨移其棺,改葬今白龙祠,而山为之破,因是得名。”

这种说法虽然与主流故事有差异,但也称与白龙有关,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破山兴福寺将两者化而为一,自然就成为了千古名寺。然该寺名扬天下却跟一位唐代诗人为此寺所作的一首诗有极大的关系,此人即是常建,其写过一首《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这首诗在我幼年之时即可背诵,只是该诗的颔联更为我所熟悉,但那时所背的字句是“曲径通幽处”,与此差一个字。我幼年之时读诗尚少,认为此句之佳无与伦比,而后在读书时也常见人引用该句。《红楼梦》第十七回写到为了迎接元妃省亲,贾府特地修了新园子,而贾政请众人进园题咏,客人们起了一堆自认为的雅名,然皆不合贾政之意。宝玉则说了一句“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闻后纷纷赞同,以此可见这里也用的是曲径。

救虎阁二楼

当年的欧阳修也认为常建该诗中这两句最具名气,其自称:“吾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遇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晚来青州,始得山斋宴息,因谓不意平生想见而不能道以言者乃为己有,于是益欲希其仿佛,竟尔莫获一言。夫前人为开其端,而物景又在其目,然不得自称其怀,岂人才有限而不可强?将吾老矣,文思之衰邪?兹为终身之恨尔。”

看来欧阳修所读常建该诗与后世流传版本差了两个字,但他说这联诗乃属天成,他很想模仿该句,但始终达不到原句的意境。这有如李白的所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苕溪渔隐丛话》中则载有如下一段:“东坡云:常建二句,欧阳文忠公最爱赏,以为不可及此语,诚可人意,然于公何足道,岂非厌饫刍豢反思螺蛤邪。”

看来苏东坡认为欧阳修太谦虚了,虽然文忠公所作之诗没有这样的名句,但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却远超常建,这说明人们对常建的这首诗最欣赏的还是那两句。然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比如明代屠隆在《重建破山寺碑》中就明确地说:“诗之千古,实维两言:‘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屠隆明确地说常建的这首诗能够千古传唱的诗句乃是该诗的颈联。为此,他在该文中作出了如下解读:“夫有山则有光,有潭则有影,有鸟则有性,有人则有心。譬之刹竿立表,形在而影随。山亦可以言影,潭亦可以言光,鸟亦可以言心,人亦可以言性。譬之帝纲缀珠,交光而涉入。山不与鸟期,鸟性自悦;鸟不与山约,山光自临;潭不因人设,人心自空;人不与潭谋,潭影自印。”

空心潭

细看屠隆的阐述,似乎真是那么回事,但显然他是以诗来解佛性,才有了这样的感悟。故其在该文中又写道:“则山光即是佛光,鸟性即是佛性,悉表真如;潭影无非佛影,人心无非佛心,尽归般若。”

且不论常建的这首诗是否真如屠隆所言,乃是以诗来解佛性,但他在此《碑记》中提到的一件小事却颇为有趣:“有神僧见烹螺者,求其放生。言:‘尾已去。’僧言:‘不妨。’今有小池,螺皆无尾,或徙之他处则尾如故。”

破山寺的螺无尾,这倒是别致的品种,可惜我未曾目睹过,而《海虞文徵·虞山记》中又写道:“潭中产绿毛小龟、无尾壳螺,皆他处所无也。”

看来兴福寺的螺无尾确实有名气,但这里的水潭还有一种绿毛小龟也很稀见。常建在诗中说“潭影空人心”,却未曾提及无尾螺和绿毛龟,不知这是否是后期的品种。但宋代的刘拯所作《破山八景诗》,其中一首名为《空心潭》,显然此潭之名乃是本自常建的该句诗,由此亦可见常建此诗对破山寺有何等大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