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技术,能延长人的存活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代医学在这方面的成就,又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惑:新的医疗技术能延长寿命,但却常常伴以更多的病痛,以及更昂贵的医疗费用。 昂贵的治疗,虽然挽救了某些病人的生命,延缓了死亡的进程,但却不能有效改善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甚至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美国一项调査显示,在所有医疗费用支出中,50%被用于仅存活半年的病人身上。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单纯依靠医疗技术来延长生命是有欠缺的。 迪福斯在《谈健康和疾病》一书中说道:“慢性疾病的比例,正大幅度地增大,随着长寿者的增多更是有增无减。因此不由得联想到,无论家庭医院、疗养院,那些受病痛折磨的老人,肯定会日益增多。这是由于现代医学勉强延长了病人生命,但没有使其恢复健康的缘故。”这席话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现代医学的状况。 由于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使病人有可能以某种方式延长生命,这是过去的医生根本无法想象的。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形:生物学意义的生命还在继续,而有人生意义的生命已经停止了。 有些病人生活在不可逆的昏迷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植物人;还有些病人生活在剧烈疼痛和药物性昏睡之间。从医学角度看,人的确还活着,但毫无生命品质可言,生命已经失去了意义。这使人们对现代医学的目的产生了疑问,医学的使命是拯救病患的生命、维护生命的尊严、解除疾病痛苦、提高生命品质,还是仅仅使人活着? 类似的情形,正在许多医院发生着:一位遭遇车祸的男孩被送进了监护室,此时他生命垂危,几乎不能说话。然而,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医院不允许父母进去看望这个随时会告别人世的孩子。3小时以后,也只允许一位亲人进去看望5分钟。父母一直在在监护室外焦急的等待,直到护士出来通知他们,孩子已于几点几分身亡。此时父母想到没能在最后时刻陪伴孩子,让孩子孤独的离开这个世界,那份愧疚、遗憾与悲痛是可想而知的。 最残忍的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许多病人还得被动接受过度治疗,有些病人直到最后,还在接受创伤性的治疗,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在万分痛苦和无奈中离开人世。 正如美国医学批评家罗伊·波特所说:“医学已经征服了许多疾病,缓解了疼痛,但是现在,它的目标已经不再那么明确,它的授权已经变得混乱。它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它的界限应该在哪里?医学可能迷失了方向,或许需要重新定义它的目的。医学的主要责任,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尽可能使人活着吗? (原创:身体自愈研究者,百家号或微信内搜索“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可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