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军史上最为悲壮的篇章——牛庄战役(五)

 铁血老枪 2019-04-10

牛庄失守,造成反攻海城的清军后路被切断,海城之围,不攻自解。显然,牛庄之战并不败于清军怯战,根本原因在于清军将领缺乏对日军战略意图的了解,“兵事进止为人所制”。长顺、依克唐阿原以为凤凰城日军西进和海城、盖平日军北上是为夺取辽、沈,因此弃鞍山站之险不守,退保辽阳。驻田庄台的吴大澄和海城前线的晏安澜同样也未估计到海城日军主力北攻击鞍山,实为绕道西出牛庄,反认为“倭人分兵山东,海城必虚”。他们无视形势变化,一味墨守成规地推行反攻海城的计划,置牛庄于不顾,甚至到3月4日午后,闻牛庄形势极其严重,晏安澜既不调军回援牛庄,又不乘虚攻取海城,更未袭击日军侧后,而使各军迟疑观望于海城外围,终使日军“抽攻牛庄,无人牵制”。当然,清军中并非都为泛泛之辈。帮办军务宋庆早已“深虑牛庄空虚”,恐日军“由牛庄扰后”,使营口、田庄台腹背受敌,曾建议派重兵“迅速进驻牛庄,防其抄后”,然未受采纳,仅有魏、李两军先后自愿前往。而作为牛庄守军的魏、李两军固然英勇可嘉,然未分兵扼守周围要隘,而是均聚市择民居死守,惨遭敌密集炮火的杀伤,损失大部。

湘军史上最为悲壮的篇章——牛庄战役(五)

刘坤一的部将之所以如此指挥作战,归根结底是因为遥遥坐镇山海关的刘坤一缺乏统筹全局的战略决策所致。同时,牛庄失陷与其不调重兵援助有关,使得前线分兵御敌,终被优势之敌各个击破。洪良品在奏折中说:此次牛庄之败,闻由刘坤一拥兵不救所致。……倭度威海所留朝鲜兵三千人坚伏不出,迨吴大澄率湘军暨吴元恺炮队至十三站,调度关内余虎恩、熊铁生两军合剿,刘坤一概不允从,吴大澄又遣营务处黄自元面陈厉害,刘决意不准调往。刘本人也承认“此次关外牛庄湘鄂诸军挫溃,仍系被倭包抄,失亡粮械甚多,损折将卒不少”。然失策于刘坤一在战术上缺乏灵活,未积极采取相应的反包抄战术,才遭战事失利,并陷整个战势更益险恶。文廷式失望地说:“刘坤一驻山海关,一日伪言倭兵至,坤一惧而三徙,其怯谬如此。举国望湘军若岁,至是乃知其不足恃”。

湘军史上最为悲壮的篇章——牛庄战役(五)

曾一度消逝的湘军在甲午牛庄之战的悲壮谢幕,成为退出历史舞台前的回光返照;而历史翻开至20世纪初的1902年,连任两江总督达13年的湘军后期首领刘坤一之死,则为湘军集团消亡的标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