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脑可助养生

 工程院 2019-04-10
  1. 《黄帝内经》对脑的认识。(1)脑的解剖基础:《黄帝内经》认为脑位于人体之首,寄居于头颅骨内,由髓汇聚而成。〈灵枢海论〉说:“脑为髓海,其输上在于盖,下在风府。”指出了脑上抵颅盖,下至风府穴。这一部位实际上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风府穴以下脊骨内之髓,称脊髓。脊髓经顶后髓孔上通于脑,合称脑脊髓。(2)脑的功能:〈黄帝内经〉认为,脑与十二经脉相连,具有宜封藏、喜静恶躁等生理特点,有总统诸神,主十二官、五官七窍,可运动等功能,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脑总统诸神:“头者精明之府”,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聚之处,总统神、魂、魄、意、志诸神、〈黄帝内经〉已认识到精神、意识、思想、情感、记忆、语言等 高级神经活动及脏腑、经络、五官七窍、四肢百骸的功能活动皆由脑之元神主宰。脑神健旺则五神有主,功能正常。脑主十二官:脑为元神之府,主司五脏六腑。从解剖结构讲,十二经脉上连于脑,下络五脏六腑。〈黄帝内经〉所谓,“心主十二官”,实为“脑主十二官”。〈素问灵兰秘典论〉:“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引处十二官即指脏腑而言,应包括心在内。因此心不能为主,主应是位于人体之首的脑。“主明则下安”是说脑神对脏腑的主宰作用。脑髓充盛,脑神功能正常,则五脏六腑功能亦正常;脑神功能失常,对脏腑失去控制,五脏六腑功能随之失常,故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脑主五官七窍:五官指眼、耳、鼻、口、舌。五官功能由脑所主。脑主目:目司视觉,其功能由脑支配。可见目之能“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之视觉功能,由脑所主脑髓充足,脑神功能正常,则两目烔烔有神,灵活自如,视物清晰。脑主耳:耳司听觉,其功能由脑支配。可见耳与脑有经络相连,两耳之听声聆音之功能,由脑所主。王清任指出:“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脑髓充足,脑神功能正常,则两耳聪明。脑主鼻:鼻司嗅觉,其功能由脑支配。〈素问解精微论〉:“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脑主口舌:口舌司发声和味觉,其功能由脑支配,口舌与脑有经络相连。如手少阴心经。脑神功能正常,则口舌发声和酸苦甘辛咸味觉正常。(3)脑的病变。脑为元神,主司精神、意识、思维、记忆、情感、感觉和脏腑、经络、五官七窍、四肢百骸的功能 活动。脑髓充足,脑神正常,则精神振奋,精力旺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脏腑、经络及五官七窍、四肢百骸功能正常。若外邪侵扰,或内邪上犯,或脑髓不足,或气血逆乱等,皆可导致脑的病变,如出现“头晕”、“眩冒”、“大厥”、“薄厥”、“狂”、“善忘”及“目眩”、“视歧”、“目无所见”、“耳鸣”、“鼻渊”、“衄”、“腰背痛”、“胫酸”等病症。

  2. 脑养生。脑不衰则全身不衰,因为脑为全身之首,令人吃惊的是,人的一生中衰退是慢的是脑,活到80岁,脑的平均重量才减少6.6克。更令人吃惊的是, 即使脑开始衰老也不是整个大脑一起老化,而是分区域的,并且这一群脑细胞衰退了,另一群脑细胞又代偿了,而且脑的衰退并不和年龄的增长成正比,尤其是思维功能衰老得最慢,可见人老了而脑并未老,脑为人一身的司令,脑灵则一身都灵,所以脑不衰则全身不衰 令人惊叹的是,人脑是个太极图。(1)锻练大脑的方法:脑静功:脑静功的目的即在于排除杂念,净化大脑,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整,从而提高智能。我我国道、佛家极为提倡“定能生慧”。脑静功分为独步静功及静坐功两种。独步静功为独自漫步,以缓慢而有节奏的步伐结合深而慢的吐纳功,独自漫步于幽静之处,然后逐渐想一个美好的良性愿望而排除杂念。所谓以一念代万念,最后由沉醉于美好的愿望而逐渐沉静下来,处于无念无欲的漫步,让大脑出现清静无欲的澄清程度。此时是一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状态,让大脑有一个充分休整的机会,这样有利于休整后的智力开发,孔子称为“心斋”。此法以黄昏傍晚或月下独自漫步效果最佳。脑力劳动者尤为适合,回屋后大脑清爽,工作效率倍增;脑静功另一法为静坐,即闭门独坐,头后靠,眼半闭,取自然舒适位置,然后开始慢而深的吐纳功或结合默念,逐渐诱导入静,此时入静决不等于大脑皮层抑制,入静后必须进行积极的内视意守,即“返光内照”。手足健脑功:手与脑及足与脑之间有一种特殊的手脑通线及足脑通线。因此运动手足可以达到健脑的目的。

  3. 3. 动脑延年:思维活动能够延缓脑神经细胞的衰老过程,使老年人可能保持健全的思考和推理能力。同时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因此他认为,人的大脑思维活动像体育锻炼那样重要,能够增强人的体质,延长人的寿命。  实际生活中,终生从事脑力劳动并取得突出成就的长寿者也大有人在。我国著明经济学家、教育家、原北京大学名誉校长马寅初活了101岁。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活了87岁,英国著名女作家巴巴拉.卡特兰80岁时仍出版了《迷人的故事》一书。德国的伟大诗人哥德,82岁高龄时完成了他的代表作、诗歌〈浮士德〉第二部的创作。   为什么常动脑筋有益健康呢?这是因为人的脑神经细胞共有150多亿个,一生中实际启用的只有1/3,可供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另外,思维是一种涉及反射和意向的活动,可以减缓血管老化过程,对视觉和听觉的影响较大,也使脑细胞因不断开发利用而延缓其衰老,因而有益于健康。4. 读书也可治病养生:我国西汉时期的刘向提出这样的观点:“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意思是书像药一样,好好读书可以医治愚蠢。如果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读书也是可以治病养生的。人的健康有两个方面,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响。心乃内因,身是外因,身通过心而起作用,心则常常反作用于身。身健和心健对人都很重要。而读书,于心健和身健都有禆益。读书于生理健康有益处。祖国医学说“脑为元神之府”,意即大脑是否健康,直接影响人的整个机体。医学家做过调查,大多数喜欢读书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都具有发达的脑神经,即使到了耄耄之年仍旺盛不衰。生命在于运动,脑力在于活动。读书治学,有助于增强脑神经系统对机体的控制能力,是健脑壮身、养生防疾的良方。读书于心理健康也有益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见疾病大多与心理因素有关,许多疾病可通过心理治疗不药自愈或早愈,许多疾病又会在心里状况不佳时乘虚而入或进一步恶化。读书主要用于情志方面疾病的治疗,诸如疑虑、灰心、心烦、急躁、萎靡、气盛等,大都可以通过读书得以调理和矫正。其原因不难理解,情绪不好,心理失衡,会影响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春秋时有个鲁国人叫闵子骞,因为怀才不遇,积郁成疾,看了不少医生也不管用,后来对孔子的书产生了兴趣,久读之后,心一开窍,忧虑病就逐渐好转了。读书能延年益寿。日本人口学专家研究发现,人群中寿命最和匠是哲学家。美国的人口学者预测寿命时给勤奋学习的人加3岁。古今中外,文人与学者长寿者甚多,这与他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读书写作密切相关。书,虽可治病,但如果读了坏书,那也如同吃了不对症的“错药”,或吃了含有毒副作用的“毒药”一样,不仅不能治病,还会对身体和精神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青少年误读一些暴力色情的书籍,甚至会导致其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读书要读好书、读精品。当然,书不能完全替代体育锻炼,亦不能取代治疗疾病的药品,然开卷有益,纵然不治病,也能陶冶性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所以不妨多读读书。5.“遗忘”亦养生:“遗忘”可以减轻太脑的负担,降低脑细胞的消耗。人的脑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每天约死亡的神经细胞10万个左右。但是,如果受到外界条件的强烈刺激,大脑每天死亡的神经细胞比正常情况下就增加几倍。这种情况如果持结下去,大脑就难以承受。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这种情况,对由于某些事情或者意外事故造成的心理压力过大的病人,人们常常采取转移当事人视线的做法,来分散其注意力,从而达到减轻痛苦的目的,这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遗忘规律”。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遗忘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绝对必要听。人们在生活中,每天要接触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留下的印象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俱备。在这许多印象中,有此进愉快美好的记忆,有些却是无用的琐碎信息和扰人心绪的烦恼。这些烦恼和无用的印象,既影响人脑中必要信息的巩固,又羁绊着思维的活跃度,更重要的是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损害。爱因斯坦说过:“我常常使自己的头脑轻松,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我所要研究的问题上。”他还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我找出可以把自己引至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可见,“遗忘”是有相当积极作用的生理过程,特别是对于那些使人心潮难平的烦恼,更要善于把它渐渐淡忘掉,从而经常保持自己平静的心境。有病的人,更需要把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一切疑虑完全抛开,安心静养,使大脑的保护性抑制容易发生,以利疾病康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