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读《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一)

 123xyz123 2019-04-10

     《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全篇以“问题”为线索,从导入、行动到解答引领教师一步步实现“问题化学习”。该书作者基本上是一线教师,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操作借鉴。下面是学习第一部分《准备》的体会
     西方文化重人性,也就更重视表达。在我国认为著书立说是教授的事,是专家的事,但外国不是这样,不管是谁,都热衷于著作,他们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想搞清一个问题,就为这个问题写一本书”。
     《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就是研究一个问题,写成的一本书。2003年,在几位热心于研究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参加了祝智庭教授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立项子课题“基本网络的问题化学习”,历经七年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成这本书。说来惭愧,自己在那个年代,也曾主持教育部和中央电教馆两个子课题,只是着眼于实践与总结,并没有萌发写书的念头。
     这本书第二个特点是以“问题”为线索,从导入、行动到解答,引领读者一步步实现“问题化学习”,并具体体现在编写的体例上:准备部分、行动部分和总结部分。在“准备”这个部分,作者提出了三个方面内容,很有意思,一是可能要引起读者的兴趣,二是确实是一名教师遇到的问题,如:
     1.有没有这样的职业困惑?如:面对新课改,为什么我总是不能在自己的经验与新的要求之间找到平衡点呢?为什么学生总也学不会、记不住我强调过的N次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呢?面对新课程的学科教材,为什么我老觉得教学课时不够用呢?
     2.是否曾经问过自己这些关于“问题”的问题?如:放手让学生提问题与追求课堂教学效率之间仿佛永远是两难的问题,有没有办法突破这个对矛盾?我需要知道学生对问题是如何理解的,如何解开他们的思维密码?
     3.学生其实也有他们的“问题”。老师的答案是怎么出来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这么去想、去思考?我也知道这些知识,为什么我就不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三个特点是突出行动研究。在课题实验结题时,一般情况下,更多的是以报告的形式来展示研究的成果。而这本书,却是另辟蹊径,展示的是课题研究过程。所以,这里,介绍了课题组成员的观念、学识和教学情况,然后拉开了研究的序幕:各个成员抱着不同的心态参加第一次研讨会。总的看来,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都具有两种态度,一是兴奋,有一提升自己研究水平的期待;二是担心,生怕研究不好,甚至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在我看来,这样的叙写很真实,因为我的课题组成员也曾有这样的经历。
     读了这部分,感觉这本书写作的视角与众不同,勾起了我往昔研究的情境,很有一种亲近感和熟悉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