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斐尔和《西斯廷圣母》

 读书作乐 2019-04-10

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创作于1516年前后。

油画《西斯廷圣母》中朴实年轻的圣母赤足踏着白云,徐徐降落到了人间,成千上万的人等待着她的到来。饱受苦难的人们在捕捉着她的目光,向她伸出了双手。这种场景迫使圣母做了瞬间的停留。她震惊了!这就是大地,这就是那些必然会扼杀她的孩子们的人类。她知道这些,她了解一切!

油画:西斯廷圣母,画家:拉斐尔

油画:西斯廷圣母,画家: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画面的左下角上认真细致地画着一顶皇冠,这是罗马教皇至高无上和威严万能的象征。然而,皇冠在这儿是不需要的。因为这里紧靠着天堂。两个长着翅膀的小孩闷闷不乐,他们看着同族人类,眼光里含有一种超乎普通孩子的认真和嘲讽。这两位小天使一生对于这些稀奇古怪、荒谬可笑、而有时又骇人可怕的人类已经不胜厌烦。这些人吵闹、喧哗、如泣如诉、永无休止地向天堂乞求着什么,而且从不满足。神圣伟大的圣徒巴尔巴娜垂下眼帘,她也十分清楚人的价值。人群的嘈杂声使她焦虑不安,她感到有些羞怯,因为她也曾经是人。教皇西斯都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头,他恭敬地望着圣母。他忘记了、忘记了自己忙乱烦扰的一生,忘记了自己那数不清的全部罪孽。在这里,在生与死的界线上,他终于第一次相信了奇迹。

圣母赤足踏着白云,把儿子紧搂在自己的怀里,观望着人间。世间的混乱、人间百姓的苦难和不安都使她感到难为情。她那妩媚艳丽、气度高贵的脸上流露出了惊异的神情。玛利亚听不到她听惯了的安琪儿的欢歌笑语,因为人间百姓那紊乱的嗓音使她受窘,她把儿子搂得更紧了。圣母已预感到了他未来的命运,所以,年轻秀美的圣母充满了哀伤,她将细眉微微挑起,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美丽动人的眼睛里含有一种忧,郁不安的目光。

“我干吗要来呢?”圣母的嘴表现出似乎在悄悄问自己。但是,应该来。年轻的圣母在自豪、崇高的热情的激发下,不顾一切引起她愁肠的苦闷,还是下凡到了人间。不知是谁在推着她走向人类。尽管她知道,基督殉难处正在前面毫不容情地等着她,但她还是走来了,因为这正是颇有魄力的拉斐尔所期望的。

用果戈里的话说,拉斐尔·桑齐奥是一位“崇高的艺术神话”创作大师。拉斐尔天才地吸收了达芬奇的艺术精华和米开朗基罗苍劲有力的创作风格。拉斐尔正是在他艺术生涯的黄金时期,32岁时创作了《西斯廷圣母》。在《西斯廷圣母》中,拉斐尔完成了无法完成的惊人创举。拉斐尔画出了奇迹、幻景,画出了他自己创造的神话。拉斐尔那朴实无华和真实可信的造型艺术语言是如此令人倾倒,他画中的心理活动的构思又是如此细腻得当,这一切拉斐尔都塑造得使我们确信不疑。巴尔巴娜的窘态也好、安琪儿的嘲讽也好、西斯都老头略带古怪的恭敬也好,都更加突出地显示了玛利亚的高尚和悲悯,表达了婴儿眼神中所流露出来的惶恐和不安。拉斐尔把所有这些不同寻常的复杂情感都刻画得逼真恰当,表现得令人心悦诚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境界。我们开始认真地细瞧、研究、欣赏这幅画,这就意味着我们开始相信了奇迹!

《西斯廷圣母》所概括的内容无限复杂。初看上去,《西斯廷圣母》中的任何景物都没有预示着不幸的到来。但是,我们越是仔细端详这幅画,那种灾祸临身的恐惧心情就越是纠缠不休地萦绕在我们心头,使我们惴惴不安。安琪儿在欢唱着、欢唱着,画面的背景——天空中充满了他们甜蜜的歌声,歌声在赞美圣母,俯首听命的西斯都躬身在帷幕边,他目不转睛地望着圣母,巴尔巴娜虔诚温顺地垂下目光,就好像什么都不会威胁玛利亚的安宁和她的儿子。但是,衣服和帷幔的褶痕中的阴影却令人不安,圣母脚下的朵朵白云也在缭绕旋舞,环绕在玛利亚和她儿子周围的光晕更预示着暴风骤雨的来临。你曾看到过大雷雨前的微光吗?团团升起的白云周围会突然出现若隐若现的光晕、忽明忽暗的亮光。请细瞧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雪白的积云被风驱赶着,云涌交集,整幅画面充满了内在的动感,闪烁的微光笼罩着画面,这种匠心独运的光线使得拉斐尔的作品增添了不同凡响的生命力。伴随着玛利亚的既不是蔚蓝无云的天空,也不是普通白昼的光亮,而是画面放出的一种古怪神秘的微光。这种微光忽而出现,忽而熄灭,忽而闪烁。这些大雷雨来临的征兆就像镜子一样,反射在婴儿的脸上。婴儿的面孔充满了惊慌的神色,他好像看到了逐渐逼近的雷雨的闪电。在他那超乎普通婴儿的严肃和冷酷的眼神里闪出了行将到来的灾难之光。风吹乱了婴儿的头发。他紧贴在母亲的怀中,忐忑不安地注视着黑压压的人群。婴儿充满了暂时还模糊不清的、意识不到的焦躁情绪。在婴儿的面部表情上,拉斐尔天才地反映出了他在不可避免的噩运面前的恐慌和不安。拉斐尔不光光是一个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剧作家,他在《西斯廷圣母》中出色地表现了光明与黑暗之间的对抗,反映在画中的这场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斗争给油画增添了无限的生命力。请再仔细观察吧!隐藏在玛利亚盖布中的阴影会使人产生一种灾难已逼近的紧张感。一阵狂风吹散了西斯都金质绣衣上的皱褶,掀去了圣母头上轻盈的盖布,悬挂的绿色帷幔也在随风摆动。

油画《西斯廷圣母》画面中深浅度的立体感和画中人物相互间的不对称更增强了内在的动感,加剧了惶恐不安的紧张气氛。画中的人物都看着不同的方向,惟独圣母和婴儿的眼睛在凝视着我们。这种与众不同的和忐忑不安的目光会不知不觉地把每一个观众都吸引到画的情景里来。拉斐尔把观众带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让所有人能亲自目睹他所幻想出来的奇迹,这样就达到了幻觉的真实感。画家拉斐尔使我们甚至忘记了这是一幅油画(尽管我们清楚地看到,甚至在复制品上还有两处缝补过的地方),我们几乎没有觉察到艺术大师绘画的痕迹。正如人们所说,这张巨幅油画是一气呵成的。拉斐尔怀着一颗火热的心,通过精确的计算,借助于丰富的想像力,创作了这幅辉映千古的艺术作品。《西斯廷圣母》这幅独具风格的传世之作可以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并驾齐驱,不相上下。拉斐尔这位出生于乌尔宾诺的画家的每一笔、每一点都准确无误。拉斐尔作画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没有任何哗众取宠的企图,他仅仅是希望告诉人们一种伟大而崇高的思想,拉斐尔完全被这种思想控制了,也正是这项崇高使命在时刻激励着他的心。在拉斐尔之前,已经有了几百幅圣母与圣婴的画像。只有拉斐尔找到了解决构图的新方法,在构图上揭示出了新的美。

虽然在《西斯廷圣母》中明显地留有达芬奇的痕迹,采用了达芬奇的轮廓渐淡法和在绘画中使人体的一部与另一部之间保持着相对立的姿势的手法,但可以看出,拉斐尔还是在努力寻求一种崭新的、前所未有的造型艺术语言。米开朗基罗和其他许多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画家那惊人的毅力也对拉斐尔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拉斐尔就是拉斐尔!所以,我们在《西斯廷圣母》中既看不到类似威尼斯派画家所惯用的丰富多彩的色调,也看不到令观众费解的缩绘法。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惊人的和谐感,所有措施都服从于中心目的。因此,尽管画的幅面巨大,但拉斐尔利用迷人的技巧使我们身临其境,好像在与圣母进行亲密的交谈。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玛利亚那凝集的目光总能捕捉到我们。我们也仿佛听到了她的提问:“你是不是那些使我不幸的人?”尽管理智在不断提示着你,这仅仅是幻景,是画家臆造的;尽管你根本与此事毫无关系,对玛利亚的苦难也毫无责任,但你的心还是在圣母那哀伤的目光面前几乎停止了跳动。

拉斐尔这幅令人信服的《西斯廷圣母》完美无缺,他那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无与伦比。请看那悬挂着的帷幔、那缭绕在圣母脚下的白云,那若有所思的顽皮的小天使安琪儿——所有这些多样的绘画细节,拉斐尔都构思完成的得心应手。拉斐尔怀着一种幸福的心情,完全确信所发生的奇迹是真实的。画家丝毫也没有弄虚作假,他如实地向我们陈述了发生的这件不可思议的事件。所以,我们相信了拉斐尔,相信他就是这非常事件的诚实的目睹者。画家拉斐尔笔下的人物造型和谐秀美、迷人心醉。但是,你决不要认为拉斐尔单纯。不,不是的。在您面前的拉斐尔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演和精通心理学的专家、伟大的构图艺术大师。拉斐尔的艺术语言并不是您轻而易举就能理解的,也不像您想像的那样简单。您可以试着潜心观察一下反映在衣服和帷幔上的褶痕中的动感,您立刻就会觉察出,在《西斯廷圣母》表面上很偶然、线条也极不讲究的画中却有着严格的规律性。一切都服从于主要目的——迫使我们去观察和理解圣母的目光。周围所描绘的一切仅仅是复杂和必需的陪衬,仅仅是画的中心——圣母玛利亚容貌的伴奏曲。所有线条的运行方向、所有复杂的影像,一切都必然把我们引向圣母身旁。画家拉斐尔的用意真使人无法抗拒,我们完全被圣母迷住了,并将永远如此。随着岁月的流逝,无论我们将来还爱不爱《西斯廷圣母》,谁都不可能忘记它。拉斐尔在《西斯廷圣母》中的圣母形象正是具有这种无比的魅力。圣母不仅容颜秀丽,而且聪慧过人。她的眼睛好像能看到现象的最深处。关于这一点可以用塞万提斯的许多幻想诗句来说明:她善于洞察现象的本质,甚至使那些聪明绝顶的人都自愧不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