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痛风发病越来越早?提醒,2件事没控制好,不想痛风都难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19-04-10

此文章由“眉染春风”原创,首发于企鹅号。 文章相关图片请看文字下方

为何痛风发病越来越早?提醒,2件事没控制好,不想痛风都难

为何痛风发病越来越早?提醒,2件事没控制好,不想痛风都难,痛风是以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导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简单说,痛风者体内的尿酸水平足以形成痛风石,诱发关节炎症。

体内尿酸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体内自身嘌呤经鸟氨酸代谢途径产生的终产物,约占尿酸总量80%;

另一来自饮食摄入,约占20%。

不管哪一种,只要引起体内尿酸水平升高,达到一定水平(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尿血酸>420umol/L,绝经前女性>357umol/L),形成尿酸结晶,沉淀在关节处,诱发炎症,就发展到痛风了。

为何痛风发病越来越早?提醒,这2件事没控制好,不想痛风都难

一:喝酒

临床数据显示,20到40岁痛风患者中,90%以上有经常大量饮酒的习惯,且爱吃肉、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

喝酒、吃肉等不良习惯,主要通过饮食摄入引起尿酸水平升高,这一点,可通过控制嘴巴得到控制,但很多年轻人却做不到。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平时喝得比较多的有啤酒、白酒、红酒及含酒精的饮料。

啤酒中含有嘌呤,饮用过多会引起体内尿酸水平升高,易引发痛风。

而只要含有酒精,就会刺激体内嘌呤增加,导致尿酸生成量增多;同时,酒精会促进嘌呤的吸收,与其他含嘌呤的食物一起食用时,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诱发痛风发作。

二:肥胖

肥胖会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包括痛风。

据国外调查发现,与正常体重者相比,肥胖者在18年内罹患痛风的风险为1.92,痛风发病时间平均提早3.1年。

而21岁时处于肥胖的患者,其痛风发病年龄比正常体重者提早时间达11年。

研究表明,肥胖不仅是痛风的风险因素,也是痛风年轻化的高危因素。

临床显示,肥胖者中痛风的发病率较非肥胖者高3倍,且血尿酸水平与体重、体质指数均呈正比。

痛风,痛风,痛不欲生!目前,临床上没有治愈痛风的方法,只能通过控制尿酸水平缓解病情的发展,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1,痛风性肾病

身体长期处于高尿酸水平,会使过多的尿酸盐结晶沉淀在肾脏内,引发痛风性肾病。

痛风性肾病的发展比较缓慢,这一过程中,蛋白尿由初始的间歇性逐渐转为实时性;肾功能受损逐渐加重,出现夜尿频繁,甚至部分或全身水肿等,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2,肾结石

资料显示,痛风者发生肾结石的几率远远高于正常人。

主要是尿液中尿酸含量不断增多,酸毒逐渐增加,长期以往,尿酸会在肾脏内沉淀,无法排泄,引起功能性障碍,可能发展为肾结石。

3,糖尿病

痛风者多是肥胖人群,饮食无节制,这样很容易导致胰岛素感应力差,引发糖尿病。

痛风患者做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时,结果发现:有30-40%合并「轻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4,高血压

长期处于高尿酸水平,会导致肾脏功能下降,引发肾性高血压。

5,动脉硬化

临床已证实,痛风是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促成因素。

痛风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持续过多的尿酸会在冠状动脉里沉积,并产生结晶,严重时可引起动脉硬化。

生活中,防痛风发作,控制好尿酸水平,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多喝水,少喝酒

体内尿酸在肝脏内生成,经肾脏排出体外,平时多喝些水,可促进尿酸排泄。

最好保证每天至少2000毫升,喝水时,勤喝、少量、多次,利于尿酸盐的溶解和排出。

少喝酒,最好是戒酒。

尤其是痛风急性发作期,更不能喝酒,否则会增加体内尿酸水平,加重病情发展。

二:管住嘴,少嘌呤

有人说痛风是“吃”出来的,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

饮食上,管住嘴,少吃嘌呤高的食物,如牛羊肉、动物内脏、海鲜、高汤等,食用过多,都可能引起尿酸升高。

多吃些新鲜的蔬菜,补充身体所需矿物质、膳食纤维等。

蔬菜属于碱性食物,而尿酸在酸性环境下更容易结晶析出,在碱性环境中更易溶解。

日常可以多吃绿色蔬菜、海带、黄瓜等。

三:迈开腿,少熬夜

适量的运动,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包括尿酸,但运动时,不宜进行剧烈的无氧运动,微微出汗最好。

迈开腿,还利于控制体重,预防肥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