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去的贵族(一):子路篇

 百科知识博览 2019-04-10
    题记:一提到贵族,人们就会想到西方的骑士、日本的大名,或者想到位高权重、锦衣玉食的权贵阶层。实际上,真正的贵族,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多高地位,也不在于他出于什么身份、血统与文化程度;而是,日常交往、生死关头,那种深入骨髓的教养、处变不惊的优雅和从容赴死的气度。

    我们所说的贵族,是指拥有贵族精神的那一群人:他们能够超越财富权力、看破功名利禄,超越荣辱得失、参透成败生死;与人交往他们光明磊落、恪守信义,日常生活他们崇尚礼仪 、循规蹈矩,危难之时他们敢于担当、视死如归 。

    与贵族精神相对应的是平民精神。平民社会和平民精神推动下的大众文化,往往追求功利性和世俗性。从历史的尘埃中找寻那些远去的贵族,体会那些高贵灵魂演绎的贵族精神,无疑是一件功德。今起陆续成篇,无论见仁见智,希冀提供一种别样的传统文化,平添几份源远流长的文化自信。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一个真正的贵族不在他生来就是一个贵族,而在他直到去世仍保持着贵族的风采和尊严”。这句话,正是子路高贵生命的最好注脚。

    年少时听闻子路“结缨正冠而死”的故事,内心在谴责对手的卑鄙的同时,更多的是油然而生的惋惜。后来,才理解和明白,作为孔子得意门生子路的慷慨赴死,是一个由平民子弟成长为精神贵族以后的必然选择。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是春秋时鲁国卞邑(今山东济宁市泗水县泉宁镇、另一说临沂市平邑县仲村镇)人,孔子门下“十哲”之一。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比孔子仅小九岁),追随老师时间最长。子路性格坦荡直率、为人豪爽仗义。

    公元前480年,卫国大夫孔悝,被剻聩挟持,参与了剻聩发动的老爸推翻儿子卫出公自己坐上王位的政变。子路当时在孔悝治下采邑当县令,听到消息马上飞驰前往卫国都城。在他看来,剻聩所为有违道义,提拔重用他的孔悝被挟持,处于配合剻聩是助纣为虐,不配合将有生命之虞的危险境地,所以必须第一时间前去制止。

    守卫都城城门的是子路的师弟子羔,子羔劝告师兄:“城门已经关闭了,局面已经被蒯聩(赶走卫出公坐上王位的人)给控制了,现在大势已去,不要做无谓的抗争了。”

    子路却说:“我端着孔悝的饭碗,就不能躲避孔悝的灾难。”于是,单枪匹马借机入城,直接来到王宫,与蒯聩理论。蒯聩见子路态度坚决没有回旋余地,便命石乞和孟黡二人持戈,一起来围攻子路。

    激战当中,子路系在颔下的帽带子被砍断,帽子摇摇欲坠。这时子路应是请求两个武士暂停未果,于是说出了那句名言,“君子死而冠不免”。随即置生死于不顾,旁若无人地将自己的冠缨重新系好。敌手片刻迟疑之后,剑戟纷如雨下,子路泰然受死,最后被剁成肉泥。

    孔子听说孔悝参与卫国内乱,连声说:“哎呀完了完了,子路这下肯定要死了!”果然,不久死讯就传来了。子路之死,孔子悲痛欲绝,没过多久,73岁的孔子就与世长辞。

    回首两千多年以前子路风尘仆仆赶到卫国王宫与孔悝、剻聩理论的场景,可以想见精神贵族子路殉道尽忠的使命担当,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勇往直前的英雄气魄。

    而当一个63岁老人独战两个武士之时,那掷地有声“君子死而冠不免”和“结缨正冠”的言行,绝对不是世俗理解的迂腐,那是精神贵族的风度,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教养!刀锋下的从容不迫,阐释的是贵族“君子”视死如归的内在含义。

    卫国的国都现在河南濮阳留有“戚城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此为依托的戚城文物景区历时5年于1996年建成,其中有纪念景点5处,文物及遗迹展示3处。景区占地760亩,是濮阳市区免费开放的市民公园。从公园的西门出去不远,就是子路墓祠。

    子路出身贫寒,《说苑》中说他“常食藜藿之食”。少年时对父母非常孝顺,自己以野菜充饥,进山砍柴,入林打猎,买了米背了百多里路送回家给父母吃。中国“二十四孝”故事中,第一个就是子路“百里负米”的故事。后来日子好过了,仍然时常不忘逝去的双亲。孔子称赞他“生事尽力、死事尽思”。

    开始,孔子要弟子们讲述自己的理想抱负,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子路是这样说的:“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后来,孔子再次询问弟子们的远大志向时,长年跟随的耳濡目染,子路已经踌躇满志。他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表达了三年可以治理好一个面临内忧外患的中等国家的自信和抱负。

    子路的志向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的,从一开始的简单的物质需求慢慢转变,转变,最后变成了君子之道。 这标志着,子路已经完成了成为一个精神贵族的华丽转身。

    子路追随孔子四十多年,一生捍卫、践行孔子以德治国、仁爱施政的主张。公元前487年,子路被卫国国王卫出公任命为蒲邑(今河南省长垣县)宰,成为长垣县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行政长官。

    三年时间,子路以礼待民、以威服吏,重农耕、兴水利,以粟馈民、与民同苦,使得蒲邑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蒲邑成为卫国名邑。《荀子》书中记载:“晋人欲伐卫,畏子路,不敢过蒲”。

    时至今日,2000多年过去,据说长垣人,大年初一第一顿饭,无论贵贱长幼,一律不吃肉馅而吃素馅的四方饺子,就是缅怀子路、纪念子路而传承下来的民风食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