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来,我们吵一架!

 女神书馆 2021-12-08


最好的争论就是它看起来仅仅是一种解释。 


——卡内基



很多人不敢和别人发生冲突,背后的原因是:冲突之后,不知道怎么相处。

尤其是那种冲突之后,还必须要相处的。比如:同事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毕竟,工作还要来往。


我们以为是面子问题,或者只是简单归咎于不好意思。

背后其实大有原因。




来访者晓月的主诉是情绪问题。

心理问题的一条基本的规律是这样的:所有你提出的问题,往往都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背后发生了什么。

所以,如果晓月的主诉情绪问题——轻度焦虑。那么,我们就跟她说,你不要焦虑,凡事往好的方面想,放轻松,不会有问题的。

那这句话就等于白说,是完全不负责任的,因为,这句话对晓月,不会起任何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朋友的劝说并不能帮助到你的原因。

晓月焦虑的背后,是有原因的,但是这些原因,往往伪装的风马牛不相及。

沟通了几次,我们终于发现,晓月焦虑背后的原因,跟她的一位昔日的朋友,今天的下属有关。


下属人很好,工作很认真,也很努力,就是特别敏感,有一颗玻璃心,稍不注意就会被刺痛。

因此,晓月在照顾这位下属的情绪方面,向来倍加小心,但是,即便这样,下属还总是动不动就要找晓月“谈谈”:

比如,同事交接工作的时候,对她不够尊重;

这个工作不应该是她负责,谁要硬推给她;

今天跟别的部门的同事冲突了,觉得很委屈;

今天早上一上班,你怎么没有那么热情洋溢地跟我打招呼,你是不是针对我……

晓月不胜其烦,但是忍了。

有一次,这位同事看到晓月桌子上的早餐是前一天的,直接给扔了,说是吃隔夜的不好,导致一大早就要开会的晓月,饿了整整一上午。

晓月很不高兴,但是,同事看晓月不高兴,竟然紧跟着更加地不高兴,觉得晓月不知好歹,自己好心被当成驴肝肺。

晓月真的想跟对方大吵一架,你凭什么动我的东西?动我的东西为什么不跟我说一声?

但是,晓月又忍了。

晓月小心翼翼,隐藏了自己所有的情绪,就是为了照顾到对方,以换取相安无事的局面。

久而久之,因为长期的压抑,晓月就有了情绪问题。




情绪之所以低落,是因为晓月没有让他们被充分地表达。

反过来,如果她不那么压抑自己,情绪就得以顺畅地流动,她就不会出现情绪的问题。

可是,不压抑,就意味着表达,表达往往就意味着冲突。


“你可以直接跟下属表达你的想法吗?”我问晓月。

“当然不可以!”晓月说。

“为什么?”我追问。

“我表达了,她肯定就被`扎`到了,会反击我,我俩就会吵起来。”

“吵起来会怎么样?”

“我不知道怎么收场啊,毕竟,以后还要相处。”

不知道怎么收场,不知道怎么相处。

所以,问题卡在:不知道如何和解。




我们中国人,特别注重面子问题。我们认为,最好没有冲突,也就是所谓的,不要“撕破脸”,所以,即便我们看对方已经非常不顺眼了,但是,我们还是会选择隐忍。

只要我们还能忍。

不能忍了怎么办?不能忍就隔断联系,老死不相往来。

所谓:惹不起,还躲不起嘛。


所以,很多朋友之间,明明相处的挺好的,但是因为一点不愉快,开始渐行渐远,直到最后“绝交”,都没有发生过当面的冲突。

这是很矛盾的,我们往往很在乎彼此的这个“不愉快”,同时又都选择“只字不提”。

我们心里的某个角落似乎在告诉我们:一旦把“不愉快”拿出来说,就会争执,就会发生冲突。冲突了,这段关系就完了,不可修复了,是不可逆的。




那么,为了维持表面上的皆大欢喜,我们作了些什么呢?

隐忍,克制。

在隐忍和克制的过程中,我们的“自我”中,真实的一部分,在被不断压抑。如果在一段关系中,真实的一部分自我始终保持不断压抑的状态,那么,这段关系,不算是一段好关系。它只能是浮在表面上,承担了某一部分社会功能的关系,比如说:同事关系。稍微需要一些深度的关系,在这种状态中,都无法发展。

因此,只有经历冲突,才可能建立一段更深入的关系。


我大学时,有两个关系特别好的男性朋友,他俩之间,最开始的时候,就是通过“打了一架”才成铁哥们儿的。

我自己关系瓷实的朋友,也是吵过架,又和好,关系才更深入一步的。

在冲突的过程中,我们都以一种比较激烈的方式(当然,最好是比较温和的方式,比如:可以平静沟通彼此的想法,而不是争吵)非常坚定表达了彼此的需求和界限,这让我们可以在这段关系中做自己,同时,又能真实看到彼此的存在,我们的关系才开始流动。




这就需要和解的能力。

在一次节目中,江疏影自曝,自己曾经和古力娜扎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吵,争吵之后,自己觉得,该说的都说清楚了,没必要僵着。于是,通过“亲了对方一下”的方式和解,一下子就缓和了彼此的尴尬。

就这个叙述本身来说,江疏影的这个和解能力,是很优秀的。


有能力和解,会和解,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品质,背后有着很强的心理动因。

和解能力的背后是:你相信,自己是结实的,对方是结实的,你们的关系也是结实的。

(1)对方是结实的。


我们不相信对方的心理能够承担你的真相,所以,我们才委屈自己。但是,一段健康的关系是,对方就是要足够结实,以至于可以接受真实的你。否则,关系从何谈起呢?

(2)我们自己是结实的。


吵架之后,我们能够不心存芥蒂,好像对方跟我们不一样,我就要“记仇”一辈子;对方对我们有微词,那么就是对我们的全盘否定……我们自己要足够“结实”,才能让自己具有和解的能力。

(3)我们的关系也是结实的。


我们可以吵,但是,我们仍然是朋友;我们是两个朋友在吵架,我们可以讨论我们有分歧的地方,这不妨碍,我们仍然是朋友。

这不是天塌下来,不是走到了绝路。

我们只是吵了个架。

在一段结实的关系中,我们“表达自己”就会更有安全感,更加不会害怕冲突,也能充分伸展自己的舒适空间,作一个真实自在的自己。

如果关系中两个人都能做到这样,你们的关系,才能真正流动起来。

所以,“冲突”并非洪水猛兽,“冲突”在帮你筛选,哪些是你真正的朋友。

 闲话时刻 

哈喽女神们,中午好。

昨天推荐的薇诺娜,很多读者说,迫切想看下一集。

今天就奉上了。

她的感情,层层叠叠,令人心疼又唏嘘。

她暴瘦、抑郁、不断想要自毁。

但幸好,德普一直陪伴在左右。

只可惜,这终究无法彻底治愈薇诺娜。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