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患者:彭某 性别:女 年龄:73岁 初诊时间:2019-03-05 主 诉:咳嗽5月余。 现病史:患者5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多处就医,口服中药汤剂50余剂(具体不详),效果不显,经熟人介绍来导师处求治。刻下:咳嗽时作,夜间加重,咯痰量不多色白质黏,时夹少许鲜血,咳甚时有气喘,咽干痒时作,恶风,无发热,无流涕喷嚏,无心慌胸闷,胃纳可,无反酸嗳气,平素大便偏溏,日行1次,伴便前腹痛,夹食物残渣,夜寐一般。 体格检查:舌质紫暗边有齿印有细小裂纹苔薄白,尺脉沉细。咽部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少许增生。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 既往史(药敏史):“高血压病”史。 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中医诊断:咳嗽(肺脾肾虚,风邪犯肺证) 治 法:宣肺止咳,健脾化痰,补肾纳气 方 药:蜜紫苑10g,炙百部10g,炒苏子15g,熟地黄30g,五味子3g,肉桂3g(后下),防风10g,前胡10g,蝉蜕10g,炒黄芩10g,桔梗6g,炒僵蚕10g,陈皮6g,法半夏10g,浙贝母10g,炒枳壳10g,炒白术10g,茯苓10g,沉香曲3g,砂仁3g(后下),炒白芍10g,麦冬15g,炙甘草3g。7剂 复 诊:2019-03-12:药后咳嗽咯痰、咽干痒、气喘、痰中夹血症状消失(患者在诊室里连连道谢,高兴地说拿药当天服下药后,晚上即未咳,睡了个好觉),大便仍偏溏,日行1次,纳可。舌质紫暗边稍有齿印苔薄白,脉细。 治法方药:原法调整继进(原方去枳壳,砂仁改为6g,炒苏子改为10g),7剂 心得体会: 该患者咳嗽病程较长,久病肺虚,母病及子,故可伴见咳甚气喘、尺脉沉细的肾虚表现;又见大便稀溏、夹食物残渣、便前腹痛等症状说明平素脾气亦虚;故肺脾肾三脏皆亏。患者咳嗽咳痰,咽干痒,恶风,说明风邪犯肺,余邪未尽;咯痰时夹鲜血是邪郁化热,热伤肺络的表现。故综合脉症当属肺脾肾虚,风邪犯肺证。治予宣肺止咳,补肾纳气,健脾化湿。方选止嗽散、苏子降气汤和痛泻要方加减。患者咳嗽5月余,服用导师1剂药见明显效果,说明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中药起效迅速,中医不是慢郎中! 瑞瑞有话说 跟师2年,导师在门诊不仅诊治风湿病,而且患者中很多都是来求治内科疑难杂病的,甚至周六还经常能看到组团来看内外妇儿科疾病的一家人。让我不禁想起在我们中医界流传的一句话“好的中医就是一所全科医院”。有幸跟师学习,唯有不断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