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城墙滨章、贡两江而立,气势颇为壮观。目前,全程3662米的古城墙全部贯通,它宛如一条金色的纽带,将赣州诸多的文物古迹串联在一起,从西津门登古城墙,沿线可以游览西津门、郁孤台、蒋经国先生旧居、北门、八境台、涌金门、建春门及浮桥、寿量寺、灶儿巷、南市街古街区等文物古迹以及解放后修建的八境公园、郁孤台公园、龟角尾公园。赣州古城墙,可以自豪地称之为全国别具特色的一条旅游观光步行道。 经过东晋高琰、五代卢光稠、宋代孔宗翰等历代地方官的修葺,赣州城市规模初成。明正德六年,经赣抚周南缮治一新后,虔城城墙规模达到最完整——周长13里半,高3丈,雉堞4952个,地形南衍北锐,东、北两面阻江为险,另自西津门起至镇南门、小南门至百胜门,有城濠计长937丈、宽13丈、深5尺,章、贡二水被引入城墙脚下,将古城围了个首尾相接,虔城真正被改造成了四面环水的“浮洲”了。从古虔城图看,虔城外形极似一只巨龟,镇南门外是龟首,八境台下是龟尾。传说,水涨城浮,而有了“浮洲”的别称,也因此有了诸多关于“刘伯温、常遇春攻打赣州浮城”的神话与故事传说。 今天的赣州古城墙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究其原因,乃其中藏匿着1万余枚自修建城墙以来的各个历史朝代的铭文砖。这些珍贵的铭文砖,记载并见证着古城的悠悠岁月。 长长的古城墙,直把三江六岸旖旎风光尽览。沿江逶迤而随的榕树群、超然世俗的马祖岩、郁郁葱葱的万松山、巍然屹立的玉虹塔……在古城墙上行走的游人,但觉眼中无处不是景致,尤其是高古的郁孤台、八境台,更是令古城墙熠熠生辉。 郁孤台,赣州旧八景“三台鼎峙”中三台之首。它的建成年代最迟在唐朝代宗之前,这可以从唐朝刺史李勉诗中推究。他的“心在魏阙”典与宋苏东坡“绛宫明灭似蓬莱”诗共闻名,尤其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吟诵的千古名作《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其“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灿烂词句,令郁孤台更加名扬天下。 八境台,赣州八景的文化源头,也是欣赏三江合流的最佳景点。它踞于龟角尾古城墙上,宋代孔宗翰初建时名“石楼”。石楼与当时的章贡台、白鹊楼、尘外亭、皂盖台、郁孤台、马祖岩、峰山共同构成了赣州宋八景,特别是苏东坡为赣州八景题咏诗赞,更是把它推向了赣州的文化制高点,并一举开创了赣州乃至中国“八景文化”的先河。1985年12月,八境台被定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景点。 八境台下,曾经千余年演绎过三江苍茫、船来舟往、桅杆如旗的繁荣大戏,而对面的万松山、马祖岩的郁郁葱葱,仙气飘飘,又无疑为这三江景色添了一抹秀色。 八境台下的龟角尾,如今新建了公园。公园贴临三江,四季吹着季风,日夜聆听江涛,风月无边,风景旖旎,让走近它的所有人在感受三江之美的同时,体会到了城市的休闲与进步。 从龟角尾公园往西面走去,是一座现代化的橡胶坝。坝筑起了一江湖泊,也筑起了一江旖旎风光,章江两岸因此一派幽然。离坝复上古城墙,可以走近花园塘的蒋经国先生旧居。其中最让人喜欢的是院中那棵蒋经国先生亲植的白玉兰树,树长得高大华美,花开得清香淡雅。大树及花香,与旧式灰砖建筑和内里的蒋经国赣南活动史照片,一起掩映着一段赣州人文历史……(谷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