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州,停下脚步听古城的回声 ——秋游赣西南散记之三 ...

 薛礼梅图书馆 2017-09-18

  九月十三日七点十分,我们离开宜丰县城,赶往三百五十里之外的千年古城赣州。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是江西三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魅力城市之一,素有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世界橙乡等美誉。赣州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是一个宜居宜旅游的生态美城。

中午十二点半钟,我们在赣南宾馆刚一落脚,就先后出门往古城墙方向赶,一边赶路一边随便简单的吃一点中餐,郑队因忙完大家的住宿事情才出门属于最后一个,在赶上大家后他就在沿街小吃点买了一碗面条,因为太烫又急于带大家去景点,他就把面条拿到电风扇前面用筷子挑起来吹冷。随后,大家快步前往景区。第一站来到古城墙。赣州城墙始建于南朝梁,那时只是简单的土墙,五代后梁扩建,逐步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北宋开始用砖石修筑,以后各代都曾修缮和加固。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兼军事防御和抵御洪水双重功能的墙,竟然默默的横亘于赣江之滨千年,虽然不高、不宏伟、不壮丽,但厚重之感扑面而来。然而以现代人的视角,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城墙上大量的铭文砖,包括宋至民国各个时代,也是中国唯一保存至今的宋代砖城。由此也可以体现古人的历史观念和传承延续意识。从宋到民国,城墙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嬗变兴衰。

走过城墙的'建春门'就到了古浮桥。这一座古浮桥,学名叫惠民桥,又称东津桥、东河浮桥、建春门浮桥。浮桥长约400米,连接贡江的两端,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赣江水运繁忙的时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开启一次,让船只通过。我们踏上浮桥,看到河边的洗衣女,钓鱼翁的英姿,城里人、乡下人进进出出,骑摩托车的、推自行车的、挑担的、背小孩的、走亲戚的、上学的人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这座800多年的浮桥,不知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战火硝烟。新桥变旧、旧桥换新、修修补补、历尽沧桑,似一位不屈不挠的老人,昂首屹立在贡江上,并与市内的古朴逶迤的古城墙、壮观秀美的八境台、雄伟沉重的涌金门一道伴随着赣江的涛声,造福赣州人民,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成为赣州市一道特有的风景线,真是赣州的一绝。

沿着城墙继续往前就到了'八镜台'。'赣州'之所以叫赣州,是因为章江、贡江两条支流在赣州交汇成赣江,'赣'字原为'贑',左章右贡,而登上八镜台,就能看到两江交汇口,风景这边独好啊。八镜台建于北宋嘉祜年间(1055--1063年),是赣州也是江西著名古迹之一,台高三层,27.8米,建于宋代古城墙之上,登台可眺赣州八景,台下章、贡二水汇入赣江,向北奔流,气势磅礴。宋代古城有藏兵洞十余孔,颇似南京明代建筑的中华门,台内设有赣州博物馆,展出的历史文物颇为丰富,台下辟为八境公园。

八镜公园

走过古城墙的北门,往前不多远就到了蒋经国故居。它位于老城区北部建国路北端,系一栋砖木结构的俄式建筑,平面为凸字型,西临章江,南向郁孤台,1940年至1945年,蒋经国先生偕夫人蒋方良、子女蒋孝文、蒋孝章一直居住于此。走进去里面特别凉爽,一开始还以为装的空调,内部结构简洁古朴,估计在当时应该也是低调的奢华,可见蒋经国小日子过的多好。后面还有个院子,还有一座被树丛遮掩的屋子,据说是开秘密会议用的。

从蒋经国故居出来后,我们走过郁孤台,来到'灶儿巷'。我们到达时是下午四点左右,秋日的阳光从巷子的另一头照过来,在整洁的石板路上泛出金色的光影。游人不多,大概只有我们这一拨,散乱随意的闲逛着。灶儿巷全长227.3米,保留在这条巷子里的主要有店铺、作坊、宾馆、钱庄、衙署、民居等。建筑风格也包括赣南客家建筑、赣中天井式建筑、徽州建筑以及西洋式建筑等流派,体现出城市建筑的多元性。这是一条典型的古城街宋石明砖清瓦垒叠起一段段逝去的沧桑岁月,飞檐、花楣、雕窗泛映着一个个残旧的光荣梦想,鹅卵石拼成的巷路,则通过一个个'明钱'图案,仿佛把时光截留在一个木屐踢踏作响的时代,让上了岁数的人一走近就陡生亲切与怀想。

下午五点半钟,我们回到了赣南宾馆,稍稍休息后在附近快餐馆,同'丁老'、'陈老'、'李老'(三人年龄最大77岁、最小73岁)等八位山友开怀畅饮,美哉悠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