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染清尘,笔记:十月 中四要相应要避,出对要铢两悉敌。 1.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唐代: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武后临朝称制,轻启战争。垂拱三年,凿山开道,袭击羌、吐蕃,不单造成士兵之痛,亦祸少数民族人民。将帅于边事处置失宜,致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利用其族人怨恨发动叛乱,然攻陷营州,却烧杀抢掠,肆害河北人民。万岁通天元年七月,唐王朝以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以备契丹。崔融以书记身份从军东征,陈伯玉送之故作是诗。起笔意流语对,诗原序言“昭我王师,恭天讨”,见乃正义之师也。三四分承前二句以为规谏(三句承一句,四承二),虽师出有名,然当垂恤生灵,莫穷兵黩武,立言得体。五六振笔,遂成合构。结用田畴事,仍作规谏,见得风人忠厚之旨,然嫌于将四句说得太尽。《三国志》载,曹操北征乌桓,有田畴者献策自卢龙口进军,遂从之,果获大胜,论功行赏时,田拒不受,曰:“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 2.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唐代: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起笔无言对起(无言胜有言),味之无穷。嘉宾鼓瑟不复,盖伤离别耳。五六彻夜衔杯时光催人,伏脉落句别后再会无期也。诗脱化于谢宣城《离夜同江丞王常侍作》,然宛转细腻笔法殊非谢诗直露所可企及也。“银烛”点“夜”,“金尊”补“饯”,“离堂”二句写“别”,“明月”二句夜中兼有别况,七句破送别之地,八句托出后会,此层次照应之法。(附谢宣城《离夜同江丞王常侍作》:玉绳隐高树,斜汉耿层台。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翻潮尚知恨,客思眇难裁。山川不可尽,况乃故人杯。)】典故:琴瑟 3.送魏大从军唐代: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诗勉魏大树勋。首句补题不足,下则势如破竹矣。次句正面点题。续笔三四接出“送”字。腹联实写其地,唤起“燕然”二字。结乃转收前半也。又,二句借姓(魏大,魏绛,关合姓氏),此开后世小巧法门。(魏绛和戎)绛本和戎,此曰从戎,亦是诗家活法。落句不粘,今不可学。】典故:魏绛 4.送东莱王学士无竞唐代:陈子昂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刊落铅华,一洗六朝颓风。宝剑、孤松作比兴。以剑喻其志坚,惟志同者相堪与赠,是真知心也;以松喻其贞洁,众木皆媚春阳,独尔卓立寒苦,今虽谪去,当及时有为也;惜贤之意、相期之情,俱殷殷矣。】 5.送杜审言唐代: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卧病不能亲送,而托诸江树,弥见其情之挚。】手法要知道。 可能用到了典故:龙泉 屈平 吊屈 孙楚 6.汉江宴别唐代:宋之问 汉广不分天,舟移杳若仙。秋虹映晚日,江鹤弄晴烟。 积水浮冠盖,遥风逐管弦。嬉游不可极,留恨此山川。 【正面落笔而于反面点化,落句五字倍见精神。不可极者,欲极之而不可得也,兴情有馀而事会不足,所以反遗山川之恨,别之故也。】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起笔壮阔精整,续以散调承之,不失优游,是为偷春格。五六不落黯然销魂俗套,椽笔反面凭空挺起,自铸伟词。结语顺流,勉励之语虽无,然胜过他人千万矣。三句至八句送友之词,一气贯注,如行云流水,言得一知己,则千里同心,何须伤别。腹联千古为人所诵,张曲江“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亦即此意。通篇赠别不作悲酸语,迥不犹人,魄力自异,端见高明。】 8.送临津房少府唐代:杨炯 岐路三秋别,江津万里长。烟霞驻征盖,弦奏促飞觞。 阶树含斜日,池风泛早凉。赠言未终竟,流涕忽沾裳。 【首联对起曲尽离情,见别日之长,居地之远。中四初唐特色,三四六朝遗风宛然,五六锤炼腰字点化,当日晚,翌日晨,时序次第见别情依依也,末则呜咽乃故耳。】 通过写景过渡时间。 9.送崔融唐代:杜审言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huī)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旃(zhān) 【次句补题之不足,将别者身份道出,以下运笔皆不离此二字。朝看“朔气”、夜听“边声”,不觉烟尘已扫,非书记而何?此篇并看陈伯玉《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杜必简题中无书记,而诗中全说书记;陈伯玉题中有著作,而诗中全不说著作。题略者,诗详之;题详者,诗略之;乃定法也。】 祖帐(zhàng)连河阙(quē),军麾(huī)动洛(luò)城。饯别的酒宴规模十分盛大,雄壮的军威轰动整个洛城。祖帐:为送别行人在路上设的酒宴帷帐。连河阙:从京城连续到黄河边。阙,宫殿。指京城。军麾:军旗,这里代指军队。洛城:洛阳城。 旌(jīng)旃(zhān)朝朔(shuò)气,笳(jiā)吹夜边声。旌旃:旗帜、军旗。朔气:北方寒冷的空气。笳:即胡笳。一种管乐器,汉魏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军营中常用作号令。边声:边界上的警报声。 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烟尘:古时边境有敌入侵,便举火焚烟报警,这里指战事。古北:指北方边境。 10.送殷淑三首,其二唐代:李白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 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前四扇面对法。一二先别,已是销魂;五六复别,情何以堪?此工于渲染也。】 附:送别1. 微雨观鱼 朝辞故里暮辞卿,此去路遥山水横。碧海修鲵嘘浪涌,玄天胧月渺峰擎。 争先百舸风烟阔,过尽千盘曙色清。祈盼双鱼从我愿,春光无限共潮生。 辽水夜别2. 天雨流芳 昨日骊歌曲尚环,握兰江畔复潺潺。风烟远上筛灯烁,草木低垂镂月弯。 鸿翥长天霜夜里,舟牵幽绪水云间。茫然一顾淘沙浪,咏絮辞清许共攀。 送别3. 梅影点点 锦帆又举一江风,极目天涯斜日红。壁绣松髯飞素练,云摛雁字抹长空。 今宵露重咸成泪,异地秋深更瘦桐。尚有芦花添索寞,漫从飘叶各西东。 注:起笔复别,结联双婉。 11.送友人唐代: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意在笔先,扫尽人千百言,破空而下;首联整齐,承则流走,腹联健劲,结有萧散之致;大匠运斤,自成规矩。“青山”、“白水”,分别之地叙景发端;念行迈之遥计程以兴慨,“此地”紧接上二句,“一为别”,送者、去者合写;五六分写,游子之意,飘若浮云,故人之情,独悲落日,然留得一刻是一刻也;“自兹”二字,人、地总结,落句只写马鸣,黯然销魂之思,见于言外也。是偷春格。】 12.送友人入蜀唐代: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上半四句一气盘旋,送友人入蜀以“崎岖不易行”比而规谏。三四雄奇,味在言外,述世道艰险而锋芒不露,足以凌驾有唐。五六秀润,“芳树”、“春流”,皆寓慰意,以通落句。末即缴还中四言外意,入蜀而举君平卖卜事,达观之言也。】 13.江夏别宋之悌唐代: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宋之贬所临海,故起笔以景兴起,此工于发端也。三四以芥子纳须弥,宋被贬时已然垂暮之龄,太白伤之,虽起笔兴日后音书互递之意,然其实未必矣,遂融别离况味及朋辈凋零于一杯之中,并为落句伏下根苗也。比之庾抱“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高达夫“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有过之而无不及。庾氏语沉;高氏语厚;李则语逸。不可以蹈袭论,亦不可以优劣评也。五六融情于景,鸟吟、猿啸,悲喜两物象,喜者不喜,悲者愈悲矣。结联收束,朴而挚,澎湃几多,泣无穷者,此生无再会矣。】 染师喜欢也。 14.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唐代: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起笔就题说,二句借山言人。三句诘语,四句逆挽,别绪凄然,情致更甚婉曲,此皆杜公可学处。五六赞严;结复言己。独归处者,寂寞者,确切知己之别也。】 以及如何做跌宕,和结构安排。 15.赠别郑炼赴襄阳唐代: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运笔缠绵,颔联方始破题,但把其诗,不见其人,以此托出“别”字。腹联彼此分说,阔贴眉,高贴首,见匠心。公诗:“狼藉画眉阔。”又,庞者,庞德公也。】 16.赠别何邕唐代:杜甫 生死论交地,何由见一人。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 绵谷元通汉,沱江不向秦。五陵花满眼,传语故乡春。 【首联起语沈著,论交之地,盖京城也。如今人皆不在,所以悲慨油然也。次联言君随燕雀而走风尘,反衬己更孤寂。腹联彼此分说,以地理为之,用笔新奇(用地理为之),言君经绵谷循汉水而北归长安,己却在沱江背秦而留蜀中。尾联言君至五陵,当为我寄语春光,故国之思话之无情花鸟,词悲意切,得风人忠厚之旨。】 17.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唐代:高适 征马向边州,萧萧嘶不休。思深应带别,声断为兼秋。 歧路风将远,关山月共愁。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 (相题而为,三四作意,见胜于谋篇也(下足了功夫)。言马向朔方哀嘶不息,思则幽深,以“带别”为然;声更凄绝,为“兼秋”而甚。于是涉歧路之风,对关山之月,行渐远而愁愈深,此一去,归期何日?“带”、“兼”、“将”、“共”四字犯复,微瑕。】 18.《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节度使》唐代:岑参 诏出未央宫,登坛近总戎。上公周太保,副相汉司空。 弓抱关西月,旗翻渭北风。弟兄皆许国,天地荷成功。 用两山遥致笔法,中四是一联用事。一联写景,。 【是类诗,立言分际之轻重,尤须把握,此千斟万酌而出也。中二联三四经史夺目,壮得典雅;辅以五六雄秀之语,十分生色;借以点出所往之地,此乃诗中要法。“弓”与“旗”一层;抱月、翻风一层;“关西月”、“渭北风”一层;“上公”特暗指“太保”、“司空”名说。通首庄重雄浑,须若此,喧者不能也,嘉州集中亦仅见。】 用两山遥致笔法,中四是一联用事。一联写景。分量一样。 19.送怀州吴别驾唐代:岑参 灞上柳枝黄,垆头酒正香。春流饮去马,暮雨湿行装。 驿路通函谷,州城接太行。覃怀人总喜,别驾得王祥。 (嘉州少此鲜华之韵,此篇鲜见。工整秀润,运笔如画。三四跌宕,曲折生动。五六顺递,结稳称。通篇只就别者之喜说,而送者之悲已暗藏,亦是诗家一法。又,覃怀,别者所往之地也;王祥,二十四孝卧冰求鲤之主也。】 (别者之喜,送者这悲暗藏) 20.送杨瑗尉南海唐代:岑参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妙于立言,所以雅,《三百篇》元气嗣响。起笔因贫而仕,美其孝。中四承“南州”。结勉其廉,以“此乡”二字绾住,是此篇步骤。不作悲酸套语,未有谀词喋喋,深婉有味,可以为式。】 21. 澧头送蒋侯唐代:岑参君住澧水北,我家澧水西。两村辨乔木,五里闻鸣鸡。 饮酒溪雨过,弹棋山月低。徒闻蒋生径,尔去谁相携。 【别诗却以闲适之笔出之,匠心故尔。三四“辨”字、“闻”字,宛如一家,炉锤得妙。】 22.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唐代:岑参 野店临官路,重城压御堤。山开灞水北,雨过杜陵西。 归梦秋能作,乡书醉懒题。桥回忽不见,征马尚闻嘶。 【公羊法为之(作解释之意),一气呵成,不可摘字句求也。前两联均是下句解上句;五六句皆下三字注上二字;结联以八句补七句。“归梦”、“乡书”暗点题之嵩阳。通篇音韵铿锵,语浅情深,自成悲壮。】 【拟题欠妥,颇似先成文而后制题。咏物运笔恰切,亦不乏新意,毕竟唐人。然寓理以关合送人,终属牵强,不可效尤。】 23.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唐代:岑参正月今欲半,陆浑花未开。出关见青草,春色正东来。 夫子且归去,明时方爱才。还须及秋赋,莫即隐嵩莱。 (上下分截法)前半是归陆浑,后半写的是下第 24.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唐代:崔颢 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 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功成须献捷,未必去经年。 【崔诗主气格,太白推之亦在此。起笔矫健雄阔,续笔歌谣入律,匈奴常于月满进兵,用古无痕。此四句壮阔奇绝,故下半当力求平衡,亦须以壮语为之,此乃定法。若笔力不继,则虎头蛇尾矣。王子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起笔壮阔精整,二联继之不逮,故作散行,即于平衡求之也。腹联写景,“通”、“乏”二字见荒凉次第,结慰别意。崔怀才而每伤见弃,与人诗常借他人酒浇己之块垒,观此三四,己心跃跃,正复如是。】 25.赋得秤,送孟孺卿唐代:包何 愿以金秤锤,因君赠别离。钩悬新月吐,衡举众星随。 掌握须平执,锱铢必尽知。由来投分审,莫放弄权移。 拟题欠妥,颇似先成文而后制题。咏物运笔恰切,亦不乏新意,毕竟唐人。然寓理以关合送人,终属牵强,不可效尤。】 26.送孙明秀才往潘州访韦卿唐代:李频 北鸟飞不到,北人今去游。天涯浮瘴水,岭外问潘州。 草木春冬茂,猿猱日夜愁。定知迁客泪,应只对君流。 【起笔超脱,续笔挺拔,腹联平递稳当,一结深邃。“只敢”二字他本以为“应只”,直是判若天渊。“只敢”谓非知心者当有所避耳,暗透时局风气人人担心祸从口出,满腔正气,牢骚满腹,亦怒不敢言,遑论进谏乎?】 27.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起笔言送别之地;中四写荆门空阔之景;颔联旁顾前瞻,腹联高低俯仰;收句方见送别本意;图穷匕见,一语到题,是为末二收拾也。 太白壮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与少陵“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句法类似,然一昼一夜,一停舟暂视,一停舟细观,以优劣论之,大可不必。】 2019.04.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