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谱起源】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以晏殊词《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另有六十二字四仄韵一叠韵,六十二字两平韵三叶韵,六十六字五仄韵的变体。 代表作有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等。 明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按此调如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如杜安世词三声叶韵,蔡伸词添字者,皆变体也。外有十二个月鼓子词,其十一月、十二月起句多一字。欧阳修词云,“十一月,新阳排寿宴”,“十二月,严凝天地闭”。此皆因月令故多一字,非添字体也。 ● ○ ● 词谱范例 ● ○ ● 【词谱范例】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宋代:晏殊 附录《渔家傲》规范格律及写作要求。 ⊙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宜对仗) ⊙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 (韵) ⊙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平平仄。 (韵) (宜对仗) ⊙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 (韵) ⊙平⊙仄平平仄。(韵) ● ○ ● 写作技法● ○ ● 【写作技法】 浅述《渔家傲》写作特点。 本调《渔家傲》为常年用词,但词家多喜为春、冬两季用之,夏、秋少用,望谨记。 此调流行于北宋。词家多喜用于奔放豪迈、激情洋溢的版本。 本调六十二字,十句,双调。前片五句,五仄韵,后片五句,五仄韵,属中词。 本调的写作要求较高,对仗虽不多,但句法较硬,最中级者练习之用。 本调其实是由两首七言仄韵的绝句构成。只是在第三句下增添了一个三字入韵句。 本调所入韵的字,必须是用去声,否则,其韵味顿失。 上片起首两个七字句,大多都要对仗的。 但由于第一、三两句的格律是一样的,因此,也有二、三句对仗者,但多有不从。 上片第四句,三字,不可叠句,也不可叠韵。也有叠句叠韵者,但多有不从。 第四句的语气必须要与结句的语气相连贯,一旦分离,也大大失去了本调的韵味。 下片起首两个七字句,大多都要对仗的。 但由于第一、三两句的格律是一样的,因此,也有二、三句对仗者,但多有不从。 下片第四句,三字,不可叠句,也不可叠韵。也有叠句叠韵者,但多有不从。 第四句的语气必须要与结句的语气相连贯,一旦分离,也大大失去了本调的韵味。 《渔家傲》这个词牌,在北宋才有,根据乐府纪闻记载,脱身于《渔歌子》 【乐府纪闻】:“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作﹝渔歌子﹞。”按张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亦名﹝渔父词﹞,其调之曲拍,不传于后世。而唐宋词人,又多有﹝渔家乐﹞之作,其为描写渔人生活之词则同。至范希文乃有本调之创,题义盖与﹝渔家乐﹞无二致也。 关于这点,我们无法一一考证,今天主要的是,了解词格律,以及它的写作要点 分上下阕的词,我们称之为“双调” 根据古人的写作特色, 一般是上阕(上片)描景造境 下阕(下片)抒情 大家都知道,词,以情胜,无情感 的词,就没了意义了 渔家傲上下片各五句,押仄韵62个字 上下阙完全相同,就等于是两首七言仄韵绝句诗合二为一 就是上片是一首仄韵的七绝,下片也是一首仄韵的七绝, 它和七绝不同的就是第三句也要押韵,再在第三句后,添一个三字句而已,但此三字句应该叶韵。 也就是说,《渔家傲》每句都要押韵, 有些词谱说的,下片中的三字句可以不叶韵,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古人杨慎写的《渔家傲》词,写下半阙第三句,都用“仄平平仄平平仄”作为句子的格律,则不是初学者所适宜的办法。 所以,我们在学习填写《渔家傲》的时候,他的格律,还是按照词谱规定的格律来写,比较好 下面请看下《渔家傲》的格律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渔家傲的特点: 全词一般语调大气,豪放 古时候适合填写借物言志,抒发情怀的语调来填写 几乎无人用婉约的语调来写渔家傲 但李清照也曾写过, 她那首婉约的渔家傲,却不是很有特色 及至后来,她改用了豪放语调,再填渔家傲后,就深受词人的赞叹 可见,渔家傲,不太适合写卿卿我我、恩恩爱爱的事 这也是我们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虽然不是一成不变的去套,相对说,注意点,也有好处,下面,我们来看北宋范文正公的《渔家傲》 再看看李清照的两首 渔家傲 这首,是李清照,比较婉约的一首 渔家傲 这一首,是李清照比较豪放的一首, 明显的比第一首要好, 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因此,今后有什么大气的感想,不放用《渔家傲》来表达抒发 上片是一首仄韵的七绝,下片也是一首仄韵的七绝
叶韵:读音 叶xie(协)韵,就是根据前面的韵脚,押同样的韵,叫叶韵 正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