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在中国历史文学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更是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运之离骚。而《二十四史》更是以《史记》为起点,被中国历代朝廷列入正史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 有好事者统计过,《二十四史》总共3213卷,总计4000万多字,而且还是文言文! 按照一天熟读一卷的速度来说,3213/365=8.8年,需要将近九年的时间才能《二十四史》读完,如果加快速度,每天读5~10卷,对于古文功底不够深厚的人来说甚至连书里讲什么内容都不懂! 如果换做是屏幕前的小伙伴们,你们认为自己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读完这部由二十四部正史编制而成的《二十四史》呢? 《二十四史》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总计三千二百一十三卷,约四千万字,都是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而成的史书。 《二十四史》的编制最初可以追溯到东汉三国时期,当时就有了“三史”的说法。三史通常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编撰的《东观汉记》。 当然,现在的《二十四史》是没有《东观汉记》了,范晔的《后汉书》出现后便取代《东观汉记》,成为三史之一。 后来,陈寿的《三国志》撰写之后又加入其中,于是就有了“前四史”之说。 唐朝官修南北朝八史和《晋书》成,再加上之前的前四史,就出现了“十三史”之说。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上《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就形成了“十七史”之说。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编制了《明史》,加上先前的各史,总名为“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 纪晓岚在编撰《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旧五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也被列入正史,合称“钦定二十四史”。 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由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