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点问题|中药真的有“毒”吗?—何晓瑾教授趣味倾情解读

 明醫 2019-04-11

每次临床都会遇到很多风湿病的患者,所以雷公藤、乌头、蜈蚣、全蝎、附子等治疗该类疾病的有名的“毒药”就成了我处方里的常客。它们真的有那么“毒”吗?现就一直以来较热门的话题“中医药的毒副作用”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匕

关键词

有'毒'中药、正确用药、炮制、三七、何首乌

如何正确理解中药之“毒”

           阝               

                              廴              匚

首先,中医治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重视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若有悖前者,即便给予无毒中药,也是“毒”

举例:风寒感冒或寒饮伏肺咳嗽患者,因其血象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高,判断为细菌感染所致,予清热解毒的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等寒性药物“抗感染治疗”,症情未被控制,反而加重。中医治疗原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而上述的治法有悖中医基本治疗原则,犹如“雪上加霜”,当然控制不了患者病情。这是典型的用西医的思维模式开中药,对患者而言,岂不是“有毒”!

其次,中医治病一般用复方,复方里的中药都是依据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而成,可以相互减毒增效,而且几乎每味中药都经过严格讲究的炮制,即便病情需要用生药材,也通过了复杂的煎煮,已将毒副作用降到最低(可以忽略不计)。雷公藤、蜈蚣、全蝎、附子、乌头这些我方中常客用量都不算小,但从未导致患者肝肾损伤,因为都是配伍其他中药使用,且指导患者按要求煎煮。如某些风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雷公藤,单味药材有损伤肝肾、生殖系统、血液系统等副作用,但配伍了保肝益肾、补益气血的药物后,它的毒副作用可以降到最低甚或无。

特别提醒大家,不主张患者自行去药店(不在中医师指导下)购买单味中药泡酒、研磨成粉或煎煮服用治疗风湿病。这种患者,我也时常碰到。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位老年患者,他多年受到风湿骨病的折磨,又没去正规医院系统治疗,听熟人介绍乌头配附子可起陈寒痼冷,故自行煎服,半小时后出现口唇发麻、心慌、胸闷、恶心等症状,所幸家人送医院救治及时,症情很快得以控制。这则病例算是有惊无险,但有些患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所以不遵医嘱,自行服用中药,万万不可! 

再次,也有极少数人因服用中药复方,且严格遵守前面两点,但仍然发生肝肾损伤的,我只能说是个体差异了,临床真是不多见,一般停药后能控制。或者患者原来就有肝炎或肾功能不全也未可知

             匕

单味中药使用需谨慎

           阝               

                              廴              匚

记得有报道称多家三甲西医院收治过不少因服用中药致急性肝损的病人,探其缘由,就是那些患者不懂医理,擅自从药店购买生首乌磨粉当茶饮,最后没将白发转乌,倒是将脸吃黑了(肝损貌)。这后来就成了“中医黑”诋毁中医的“实证”。(不好意思,这个锅中医不背!)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两种常用的单味中药:三七和何首乌。

三七

现在人常以三七粉作为保健药品常年服用,我觉得非常好!因为它不仅可以疗伤活血止痛,而且对胃、肾、心、脑都有保护作用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胃病、慢性肾病等有一定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美容消斑作用!

但用做保健治疗的“三七粉”一定的得是五加科人参属的“参三七”,而跟“参三七”一字之差的菊科植物“菊三七”、亦称“土三七”是绝对不可长期单独服用的。两者虽然在功效上有相似之处,均有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但来源于不同科植物,两者的毒性迥然!

临床上会碰到一些不明其究的患者,原本希望通过服用三七起到保健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但最终因为错服了“土三七”导致肝功能受损。所以,建议大家若是要选用三七粉食用,一定去正规中医院或药店购买。

另外,因为三七性温,单味三七粉也不是任何中老年人都适用。如阴虚火旺者,就不适合单独服用。若要服用,也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配伍其他药材,临床常用的主要包括西洋参、丹参等。

何首乌

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所以我小时候也曾在爷爷的草药园里挖过;但听爷爷一句“当心把脸吃黑”,也就不敢再去想成仙的事儿了。民间流传很多有关何首乌“神奇功效”的故事,如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服用后连生皇子的七宝美髯丹,其君药就是何首乌。

作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其性微温,味苦、甘、涩,入肝、肾二经;有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阴血不足引起的头昏目眩、心悸、不寐、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须发早白、遗精不育、便秘等。

但我们不能因为其临床功效显著,而忽略了它的毒性,所以临床上用的何首乌以炮制过的制首乌为主。《本草汇言》记载:“制非九次,勿寝其毒。非黑豆,勿杀其势”,提示了炮制方法对其毒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上面提到例子中的患者因擅自将单味生首乌(未炮制过或炮制不到位)研磨成粉当茶饮或装胶囊服用,最终造成肝功能损伤。

所以,再次提醒大家单味药品的选用一定得遵医嘱。否则不但不能延年益寿,反而会折寿!

最后,我想说,中医之妙在于它的复杂,中药也是,绝不可用单一的成份或单味药解释中药的所谓“毒”!

大家不用担心中药的所谓毒副作用,只要辨证准确、配伍合理,尽可以放心服用!当然,前提是一定要请通晓医理,对药物性味归经、配伍原则熟知的正规中医师处方用药。

何晓瑾,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中医药大学痹病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江苏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江苏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之星。研究方向为风湿免疫病,擅长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干燥综合症、强直性脊柱炎、白塞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病及内科各系统疑难杂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并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先后进行了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症、骨关节炎等的药效和机理研究。承担国家、省厅级课题共16项,其中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厅局级课题2项;参加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项目2项、省厅级课题8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3项已获准授权;参与科研成果转化1项,并获临床批件;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加编写著作出版20余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收录SCI论文2篇;获省级科技成果奖1项、教学成果奖2项。

作者:何晓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