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三星乡,位于重庆石柱县的西南部,西南邻丰都县、北、东与县内下路镇六塘乡、龙潭乡相接距县城18公里。2001年,调整建制后,三星乡管辖原三星乡和三树乡、五斗乡,6个村、39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地三星半月(三星伴月)。
1、三星为古代大镇 三星场,在清代乾隆年间置场,乡辖区域大部分原属丰都县崇德乡。民国三十一年(1942),划归石柱。 石柱县分成3个区,1个镇、23个乡,270个保,3070个甲,34193户,187482人。(民国、明清时期,大约是10户为一甲,大约60人,十甲为一保,大约600人)。其中一区驻南宾镇,二区驻三星伴月,三区驻悦崃场。二区辖7个乡,73个保,760个甲,三星半月,解放前为大镇。
2、三星伴月现象 三星伴月,也叫三星半月,是指半圆形的月亮附近,有三颗星星相伴。三星指的是室女座最亮恒星——角宿一、金星和土星。星象学上,三星伴月是一种吉兆,预示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3、三星伴月传说 石柱县,三星乡,原老信用社屋后,有石头碑曰:一龙扫春秋,三山割半月。 相传远古时候,一条巨龙自西往东而行,当到达石柱县三汇乡时,恰逢盘古开天辟地,天地突然分开。刹那间,天上出现三星半月,地上巨龙冲天,巨龙后来演化成一座海拔约1400米高的龙骨寨,而天上的三星半月也渐渐下沉,形成今天三星场上一道三山鼎立的独特地形——三星半月。
4、三星伴月地理情况 三星,原名三星半月,以场周均匀分布三个土堡,三堡之中有一半月形田块而得名乡。 三星半月,三星乡老场镇所在地有三个相距一百余米的小山堡:靠东边的小山堡常年有地下水渗出,称为水星;靠西边小山堡因土层较厚称土星;靠南边的小山堡,因土质为红色的页岩(石谷子),故称为火星。
在老场镇上场口南侧,往水厂方向走,大约300米处,有一个半亩大的水田,形如一弯半月。 5、三星伴月地理成因 三星伴月场,实际上为骑龙结穴,七曜山在石柱县城附近,分出两条大枝龙:
北侧一条大枝龙1,去龙骨寨,起巨石大顶,跌断后开大帐,下脉结石柱县城、下路镇。 南侧一条大枝龙2,一路前行,在三星乡起大坪,结三星场。枝龙前去,一直到龙河边上,纯阴无阳,没有大的结作。 所以三星伴月场,实际上为,地理上极少见的,骑龙结穴的场镇。整个场镇骑在龙脉的过峡位置,几个过峡连接起来平坦山梁,就是场镇。为山区龙脉小结之地,因脉气旺盛,地势平坦,这是石柱地区现存比较罕见的山区场镇,也是山区少见的、不在大河边的乡镇政府驻地。
三颗星,从形状来看,都是金星,分布在场镇左右两侧。本质上龙脉龙气旺盛,跌断后再起的星峰。南侧星峰,为石谷子,现在已经修建了水厂。西侧星峰,解放后修建了原供销社。老百姓说修建者,修好后就去世了。东侧星峰,体量较大,没有被破坏。
月亮田,为来龙后侧星峰,侧面横出的支脉,阴阳转换,形成的元唇。有人以为此地是正穴,把先人埋在此地。其实此地下脉蠢笨,没有穴位,只是一个陪衬的地名而已。
作者简介:陈益峰,重庆市石柱县三河镇人,风景园林硕士,为著名地理风水师傅,为石柱安抚使陈温的后人(陈家世袭,正五品宣抚使同知,二十多辈人,明末加封为正四品,同知宣慰使,一共632年,陈氏后人举人、进士、将军无数),是中国传统地理文化技术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