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本死亡教育书单

 北郊人民艺术家 2019-04-11

前言:美国当代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说:“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如何直面死亡,征服死亡恐惧,是我们要上好的人生最后一课。其中,阅读优秀作品是有效的方法。

1.《死亡课》 

作者:查尔斯.科尔  克莱德.内比  多那.科尔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6

书籍简介:《死亡课:关于死亡、临终和丧亲之痛》没有像哲学家那样止于对死亡的思考,而是以一种日常的方式去靠近死亡,给我们很多温暖的帮助。作者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习以为然、面对死亡特别是他人死亡时的一些做法并不具有积极的意义。

2. 《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

作者:欧文.亚隆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心理

出版时间:2009

书籍简介:作者亚隆曾说,《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是完全个人化的,它来自于他自己直面死亡的经历。虽然直面死亡就如同直视骄阳一样——那是一件极痛苦又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想要充分觉知地活着,真正了解人类生存的处境、人生的有限性以及短暂的生命之光,那么请跟随亚隆的步伐,看他如何以一位普通老者的身份对内心的死亡恐惧进行自我表露和深刻解剖。

3.《死亡否认》

作者:厄内斯特.贝克尔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

书籍简介:正如作者贝克尔所说:“并非自然的动物本性,而恰恰是对惊恐(panic)的掩饰,让我们活在丑陋之中。”一直以来,罕有作者这样真诚的努力,向世人揭示一个颠覆性的真理:死亡并不必然产生恐惧,然而,恐惧的人生却虽生犹死。作者进一步深刻指明:人们常常用欲望来掩饰恐惧,殊不知欲望恰恰是恐惧的结果,如此文饰,相当于饮鸩止渴。因此,吾人别无他途,唯有直面恐惧,向死而生。

4.《死亡的脸》

作者:舍温·努兰(Sherwin Nuland)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6

书籍简介:《死亡的脸》是耶鲁大学备受欢迎的医学教授、外科医生舍温·努兰的经典作品,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抢救生命似乎是医学的天职与成就,然而努兰1993年出版《死亡的脸》时即对这种陈旧的观点提出批判,医者不应是疾病的征服者,人类通往死亡之途的最后旅程,应得到尊严的对待。善终是每个人追求的圆满结局。

努兰认为,最了解死亡的恐怕是诗人与哲学家,不是医生。因此在《死亡的脸》出版二十多年之后,努兰仍大声疾呼,临床医疗不应成为取胜的血腥行为,医者必须学习放慢速度,思考对病患有益的事。

国内医学人文畅销书《心外传奇》作者李清晨诚挚推荐、倾情作序。

5. 《相约星期二》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

书籍简介:莫里·施瓦茨是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在大学时,曾给予过他许多思想的教授。米奇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偶然得知莫里·施瓦茨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来日无多,这时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于是米奇·阿尔博姆作为老人唯一的学生,相约每个星期二上课。在其后的十四个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都飞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儿上课。在这十四堂课中,他们聊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最后一堂课是莫里老人的葬礼,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十四堂课的笔记便构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

6. 《最好的告别》

作者:阿图.葛文德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湛庐文化

出版时间:2015

书籍简介:《最好的告别》一书由阿图·葛文德创作。阿图·葛文德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受到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

作者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梳理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历程,以及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书中对“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作者推崇的理念,都穿插在故事中作出了详尽的说明,相信会给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社会以启迪。

7. 《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作者:埃伦.兰格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

书籍简介:在《生命的另一种可能:关于健康、疾病和衰老,你必须知道的真相》中,兰格基于诸多独创性的实验研究,对“生理即命运”的传统医学判定进行了质疑,提出了“可能心理学”这一大胆的新范式,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心身关系的狭隘认知。可能心理学发现,我们怀有的期望和信仰,接受的心理暗示、刻板印象和医学标签,影响着身体机能如何发挥作用、疗愈乃至老去。兰格告诉我们,只要变得专念和觉察,就能调整这些因素,改变那些看似根深蒂固的行为——盲目地听从专家意见、放弃对自己身心的体验和判断、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等待死亡到来——正是这些行为让我们的健康每况愈下,将活力从我们的生命中抽走。

8.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作者:谢尔登.所罗门、杰夫.格林伯格、汤姆.匹茨辛斯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