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圣陶对习惯的看法

 立恒语文 2019-04-11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很重视习惯的养成,他曾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来探讨学校教育和习惯养成的有关问题。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比如,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 

他还认为,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坏习惯不能养成: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第二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

他举例说,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这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他说,这种习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一旦养成,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

那什么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他说,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妨害他人的习惯是恶劣品质形成的重要根源。

我以为,叶圣陶对习惯养成的这种看法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对于10岁以前的儿童更为重要,因为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本能的作用和意义,也就是叶圣陶所说的习惯成自然的意思。一旦习惯成自然,他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可以本能地去处理很多事情,而不必再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重新学习和养成。所以这是很要紧的一种养成教育。

良好习惯的养成,除叶圣陶所举的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之外,还应包括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合理利用时间、喜欢动笔动手等习惯的养成。这对于培养儿童优秀的非智力品质,促进元认知的发展意义重大,从而对儿童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好处。

但我以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单凭习惯已完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在《现代汉语辞典》里,“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而这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则很可能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更与创新的时代风尚格格不入。这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和反思的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