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典故入诗趣谈

 杏坛归客 2019-04-11

雷炳钧

古典诗受格律的限制,即使是七律,也只五十六个字,绝句和五言诗就更少了。有如带兵打仗,唯有将五十六个兵,兵兵精选,各守其关,失一关则全阵破。故惜兵为大法,容不得阵中有怯兵、闲兵。

那种“成语不可入诗”之说,有其道理。成语、典故和约定成俗的固定词组,并非诗作者原创,如果过多地滥用,作者的原创成分还有多少?成语集串,不可称为原创。全诗以用一个或一对为适度。

但成语、典故和约定成俗的固定词组,内涵了丰富的内容。用在诗阵中,有以一当十,起到了将军的作用,省了不少兵。所谓借千兵不如借一将是也。所以恰当地巧用,不应排除。

所借用的成语、典故和固定词组,恰当地巧用,有如下几要点:

(一)必须与诗意紧密关联,不能用李逵去当水兵头领。

(二)易为读者理解。当然,要为所有的读者都理解是做不到的,但要很容易在普通的工具书上查到。

(三)尽量淡化痕迹,自然地融于诗句。技巧是:

(1)最好不要放在在诗的首句;隐放在颌、颈两联,也可放尾联。

(2)不要放在在句首,对七言诗,放在三、四、五、六字的位置上。

(3)加以改适,如添字、压缩或者拆开。如将四字成语,改成两俩成对的复音词组,但又未产生歧义。

(4)将成语、典故提升,赋于新意,这是最高明的用法。所谓“文章虽不要蹈袭古人一言一句,然自有脱胎换骨等法,所谓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陈善·扪蝨新话)

试举几例诗句: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用典:诸葛亮伐魏“北定中原”。)

2)“滄桑世事见天壤,唇齿衔环今古情。”《典故杂咏》(用典:沧海桑田、天壤之别、唇齿相依、衔环报恩)。

3)“囊中曾有药,点土亦成金。”《刘德仁·赠王尊师》(用典:点土成金、点石成金、点铁成金)

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用成语:曲径通幽)

5)“马后忡忡谁放炮,牛前耿耿我弹琴。

不因畏噎而忘食,岂许希荣便负心。”《熊鉴·诗》(用成语、俗语:马后炮、对牛弹琴、因噎废食)

6)“壁能见性身留影,水可明心苇作船。”《伏家芬·少林寺》

(将“见性明心”的成语拆开作对仗。)

7)“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宋之间·送别杜审言》(用孙楚(西晋诗人)、屈原比拟杜审言。)

8)“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莼鲈脍哉。”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用典:“莼羹鲈脍”,指家乡风昧。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