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类中医药服务可预约上门!广东开展“互联网+护理”试点

 菜菜800 2019-04-11

​​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广东省成为全国6个“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地点之一。

日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医疗保障局、省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广东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试点内容。

手机下单,即可预约护士上门艾灸、拔罐、换药、测血糖……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01.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啥?

《方案》指出,“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是指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派出在本机构注册(含多机构执业备案)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

02.哪些项目可上门护理?有哪些中医护理服务?

《方案》确定了第一批43项“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服务项目中的基本医疗服务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在43项“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中,耳穴压豆、穴位按摩、刮痧、艾灸、拔罐(真空罐)等几项常用中医护理服务项目被纳入其中。

03. 试点时间?

2019年3月-12月

04. 广东哪些地方能尝鲜?

《方案》确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9市作为“网约护士”试点地区。

05. 哪些情况不能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

《方案》明确,以下情况不能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

1. 服务对象病情疑难复杂或病情不稳定,上门提供护理服务存在医疗安全风险的;

2. 涉及含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

3. 需提供输液等创伤性且医疗安全风险大或对操作环境有特殊要求的护理项目的;

4. 超出常规护理服务项目范畴的其他情况。

记住啦,不允许“网约护士”上门输液!

06. “网约护士”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谁?

《方案》明确,服务对象包括:

1. 出院后患者

2. 高龄或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

3. 康复期患者、终末期患者和慢性病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

4. 母婴人群

5. 其他有居家护理需求的特殊病患人群

07. 提供上门服务,护士需要具备什么资格?

首先,护士执业所在市需在试点范围内。

《方案》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和肇庆9市可试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各试点市应按照属地原则确定不少于5家医疗机构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

其他12个地市可结合实际情况选取医疗机构进行试点,有条件的地市可探索以县(市、区)或医联体为单位开展试点。

其次,护士至少具备5年工作经验。

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人员需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护士证书》,并能在全国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至少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具备护师及以上职称;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记录及不良执业行为记录。

此外,医院要具备相应资质。

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已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或已开展护理巡诊服务或护理服务已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含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具备或已依托可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线上申请、跟踪、评价等服务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

08. 医疗机构怎么开展“网约护士”服务?

试点医疗机构要建立或明确“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部门,明确分管院长,设立专职管理人员,建立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同时,要确保从业护士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开展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提供主体为实体医疗机构,信息平台必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不得独立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试点医疗机构可以自主开发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也可与第三方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建立合作机制。

信息平台应具备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要求的设备设施、信息技术、技术人员及信息安全系统等,具备服务对象身份认证、病历资料采集存储、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工作量统计分析等基本功能。

09. 万一发生医疗纠纷怎么办?

《方案》规定,试点医疗机构与第三方信息平台合作的,应签署合作协议,明确责权利试点医疗机构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知情同意书;发生医疗纠纷时,参照在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的情况寻求解决途径。

10. 如何保证护理服务安全性?

《方案》规定,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前,试点机构要对服务对象实施“双评估”,组织医师、护士、药师、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等相关人员,对申请人疾病情况、健康状况、既往史、心理/家居条件、护理需求等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

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可采用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记录及签名并及时上传信息技术平台,确保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及安全性。

护士上门提供护理服务前,应对服务对象进行护理专项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服务结束后应按照现有规定书写护理记录并上传至信息技术平台。

服务过程中,万一患者发生突发情况怎么办?

《方案》明确,提供服务过程中,从业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服务对象病情出现变化,不宜继续提供当前护理服务时应及时转介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服务项目涉及药品的,需有在本省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师开具的处方且经药师审验合格后方可提供服务。

11. 如何保障双方人身安全?

护士、服务对象、照顾人员须实名认证

试点医疗机构要在信息平台上对从业护士、服务对象及相关照顾人员进行电子实名认证,可以要求服务对象上传病历资料、家庭签约协议等资料进行验证。

有条件的试点医疗机构可对接公安身份证识别系统、通过人脸识别等人体特征识别技术对从业护士和服务对象进行实名认证。

护士上门服务须佩戴追踪器

试点医疗机构要为从业护士配置护理工作记录仪,使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要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备与试点医疗机构保安室或当地警务室联动的一键报警装置,并购买责任险、医疗意外险和人身意外险等。

建黑名单与退出机制 约束双方行为

《方案》提出,探索建立服务对象黑名单,将服务对象不良行为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建立从业护士退出机制,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有不良执业行为记录的护士应及时清退。

12. 怎么收费?

基本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

对基于互联网开展的护理项目,属基本医疗服务的,按基本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执行,并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竞争较充分、个性化需求较强的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

公立医院按现有价格政策定价

公立试点医疗机构应按照现有的价格政策落实相关工作;非公立非营利性试点医疗机构可按照现有护理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内涵后自主定价;非公立营利性试点医疗机构可根据供需双方需求自行设立服务项目(不得提供超出附件的服务项目)、自主定价,试点期间的费用标准可综合考虑交通成本、时间成本、信息技术成本、护士劳务技术价位等因素。

收费标准、支付方式应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通过网络页面、价目表等形式予以公示。服务完成后应主动提供医疗机构收费明细清单。

荐读:你对中医的误解有多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