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哮喘效验方

 循天园 2019-04-12

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困难,气急痰多,喉间有拉弦水鸡声,指纹青红或发紫。现代医学认为是过敏、变异性哮喘病,发病多为3~5岁小儿,也有7~8岁发病,。小儿哮喘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小儿哮喘中医常按虚、实、寒、热辨治。

1.风寒哮喘 咳嗽痰清,痰呈泡沫状,喉有痰鸣,呼吸急促,怕冷,流涕,鼻塞,面色青白,唇色暗,舌苔白,脉浮紧,指纹青红。治法:散寒平喘,祛痰降逆。方药:华盖散合小青龙汤化裁。麻黄6g,杏仁10g,陈皮10g,苏子10g,桑白皮10g,甘草6g,紫菀10g,款冬花10g,半夏10g,五味子5g。

2.风热哮喘 呼吸急促,痰鸣哮喉,涕黄痰稠,口渴,小便黄,唇红,舌苔黄,脉象浮数,手纹青紫。治法:辛凉宣肺,降逆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化裁。炙麻黄6g,杏仁10g,石膏20g,甘草10g,前胡10g,桑白皮15g,瓜蒌15g,炒白果仁10g,款冬花10g。

3.小儿过敏性哮喘 中医无此病名,实际所谓过敏,也属上述风寒、风热范围,不用辨证,可用“抗敏定喘汤”:炙麻黄5g,炒白果仁10g,僵蚕15g,地龙10g,甘草6g。

4.不明病因的各类小儿哮喘 有些哮喘,寒、热、虚、实并不典型,辨证不清可选用“五子定喘汤”化裁:苏子10g,白芥子10g,五味子10g,葶苈子10g,炒莱菔子6g,川贝母6g,杏仁10g,甘草10g,炙麻黄5g,百部10g,桔梗10g,化橘红10g,款冬花10g。

案1 王某,女,6岁,2006年4月8日就诊。主诉:4岁时每年冬春气候突变就犯咳喘,几乎每年都输液十几次,有时住院1周方愈,但始终未彻底好。2005年春节后已犯过3次,4月6日又喘作,用“小儿咳喘灵口服液”1盒不效来诊。查脉弦数,舌苔白,心率90次/分,喉间痰鸣。诊断:风热哮喘。治法:清热化痰,降逆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化裁。炙麻黄6g,杏仁10g,甘草6g,陈皮10g,法半夏20g,前胡10g,五味子6g,地龙10g,苏子10g,胆南星10g,黄芩10g,桑白皮10g。水煎服。每剂3天,分6次服,每次100ml。1剂喘轻,2剂痰少,3剂喘停。

案2 某男,12岁,1999年11月份因哮喘就诊。每年冬季易发作,一个冬季发作3~4次,曾注射过抗生素,但3年来一直未愈,每感冒就犯哮喘,喉间有哮鸣音,家长十分着急,唯恐终生不愈,昨天又因外感犯病,白痰,咳嗽,喉间有水鸡鸣声,脉弦滑,舌苔白。诊断:支气管哮喘。辨证:风寒型。治法:温肺散寒,豁痰利窍。方药:射干麻黄汤化裁。炙麻黄8g,杏仁15g,炙甘草15g,苏子15g,黄芩15g,桑白皮15g,射干10g,姜半夏20g,炒白果10g,款冬花10g,百部10g,防风10g,黄芪20g,地龙10g。水煎服,8~12岁少儿,每剂可服2~3天。上方6剂,诸症皆除。服半个月,春节后流感时该患儿也没犯病。如今已是成年人,再未犯过,3年哮喘,一朝根除。

体会 小儿哮喘,现代医学使用抗生素加皮质激素治疗,虽然也能止喘,但反复发作,使用太多糖皮质激素,对小儿造成药源性伤害。中医治哮喘病无任何副作用,且有根治之功,只要小儿坚持用药,大多在15岁前可以治愈。中医不仅内服中药,也可以用穴位敷贴,对不易口服药的患儿也能根治。

附:小儿哮喘病外治方法

主要成分:白芥子20g,延胡索20g,甘遂10g,细辛10g。

制法:上药研磨细粉,生姜汁调和为糊状,做成小药饼(如二分硬币大小)。

穴位:背部对称俞穴(肺、心、膈)。

用法:一般贴4~6小时,有热灼感时取下,贴后起小水疱,刺破常规消毒,每10天贴1次,三伏则贴3次。

时间:有热贴三伏、冬贴三九之说,实际上发作期、缓解期均可外敷,尤适宜儿童。(陈胜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