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逸帆 引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 这首词里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述的是宋太祖文皇帝刘义隆北伐中原和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佛狸伐争夺天下的故事,而刘义隆、拓跋佛狸伐两人最终都没有击败对方,统一中国。而最巧合的是,两人晚年都先后死于宫庭内乱,留下千古憾事。 其中,刘义隆在一次北伐战争中,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后,非常激动,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封狼居胥”谓有北伐必胜的信心。结果这次北伐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被魏太武帝拓跋佛狸伐一度打到了长江边,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却依旧损失惨重。所以有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意为元嘉(宋太祖文皇帝刘义隆在位时,年号元嘉)北伐,草草结束,本想封狼居胥,结果却只赢得了拓跋佛狸伐的仓皇北撤,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则是说当年扬州路到中原一带烽火漫天,这一切记忆犹新,而如今北方纪念魏世祖太武帝拓跋佛狸伐的祠堂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安宁祥和景象,全无当年战争的气氛…… 一 公元420年6月9日,权势滔天的宋王刘寄奴受东晋朝廷诏命回到建康。晋帝司马德文终于下诏禅让了,诏书一事,刘寄奴早已知晓,但是表面上,刘寄奴还是让了又让,客气了几回。毕竟老头子耐心有限,在谦虚了十四天之后,刘寄奴终于顺天应人,改名刘裕,当上了皇帝,国号为宋,年号永初。东晋历一百零三年而亡。 毛泽东主席曾评价刘寄奴为半个英雄,但是刘寄奴的功绩实际上远远不输给其他青史留名的英雄们。他做到了他的前辈们没有做到的事情。虽然当年匈奴人赫连勃勃趁他返回建康的时候击败了晋军,占领了关中地区,建立了夏王朝。夏王朝的建立,使刘寄奴建立的宋王朝和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大一统王朝相比,少了关中。但自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直至青州已为大宋版图,江淮流域得到保障,这是祖逖、桓温、谢安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 宋王朝开国伊始,气象日新。可是刘寄奴年岁已高,只当了短短的两年皇帝,就只能带着无限的愁怅与遗憾,走向另一个世界了。寄奴深知他的太子刘义符的能力与品行,于是,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他的儿子安排了四位顾命大臣:傅亮、谢晦、徐羡之、檀道济。 刘寄奴去世时,年六十,他不知道,他死后留给他儿子们的将会是一场腥风血雨。 二 刘寄奴的嫡长子刘义符只有16岁,但既然是太子,那登基就顺理成章了,于是乎和很多太子一样,刘义符在父亲的灵柩旁登基为帝了。刘义符长得是一表人才,而且身材高大、又从小习武,这把又当了皇帝,这绝对是当时天下第一高富帅。中原的百姓们也对这位年轻的新皇帝给予了厚望,但是身为托孤重臣的谢晦、徐羡之、傅亮、檀道济等人明白,想要辅佐好这位新皇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话说这刘义符,他有一个癖好,史书上说叫做“好狎呢群小”。意思就是喜欢和小人结交,干些荒唐事。说好听的是童心未泯、天真烂漫;说难听的就是亲近小人、荒淫无道。看到皇帝这个德行,这些托孤重臣们也是无语了,竖子不可教呀!那怎么办呢?不如我们换一个皇帝吧,于是大臣们就开始密谋废黜皇帝刘义符,得知消息的刘义符企图率军突围,但被几个托孤重臣派军杀于乱军之中,而且不单刘义符被杀死了,在京城的其他皇子皇孙都给大臣们诛杀了。和以前废黜皇帝不同,这一次刘义符不仅被废而且还被杀了,这也体现出了这些所谓的托孤重臣都是有擅权私心的。 宋王朝北边是鲜卑人建立的代国(北魏),西边是匈奴人建立的夏国。刘寄奴生前,威名远震。所以,鲜卑人的将领一听寄奴这两个字,就马上由老虎变为老鼠。刘寄奴一死,无疑解了代国皇帝拓跋嗣的心头之患。所以,当刘寄奴的死讯和随后宋王朝的内乱传到鲜卑人的首都平城时,代国皇帝拓跋嗣眉开眼笑,终于可以有所作为了。 公元423年,鲜卑人发兵南征,攻占宋王朝的洛阳、虎牢、滑台等军事重镇,中原再度烽烟四起,宋王朝的北部防线步步后退。拓跋嗣去世后,其子魏太武帝拓跋佛狸伐(辛弃疾笔下的佛狸登场,北魏王朝的实际建立者,影视剧《锦绣未央》大魏皇帝原型)勇武善战,开始南征北战,并攻打赫连勃勃的夏国和内乱中的宋王朝,并逐步统一黄河流域。 刘寄奴在荆州地区还有个儿子,他就是刘义隆,时年17岁,为荆州刺史,手握重兵。皇子年纪轻轻就能当大官手握重兵这在当时是正常的,刘义隆四岁就受命镇守京口了。此时,危如累卵的宋王朝中枢使臣来到荆州迎接刘义隆去当皇帝,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交出自己掌握的荆州兵马,与其说是拥立自己当皇帝,不如说是一次交易,这是刘义隆与谢晦、徐羡之、傅亮等权臣的交易。思考再三之后、他们成交了,刘义隆用自己的兵权换来了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名分。刘义隆登基后,改元“元嘉”。(辛弃疾笔下的元嘉登场,影视剧《锦绣未央》敌国皇帝原型) 谢晦、徐羡之、傅亮等权臣的算盘是架空新皇帝,但刘义隆的算盘是利用托孤重臣上位,之后培养自己的力量,伺机反攻夺得权利。有时候这政治斗争就是这么有趣,你的对手如果是一个强人那你战胜他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但如果你的对手是数个强人组合成的一个团伙,那么你战胜他们的可能性将大大提升。 刘义隆登基之日开始就谋划着如何除掉拥立他的权臣们,这是他必须要做的,因为他不甘心当一辈子傀儡。刘义隆表面顺从他老爹留给他兄弟刘义符的托孤重臣,暗地里却在培养着自己的势力,他在荆州的旧部、亲信,这些都在悄无声息的走进政坛,走到皇帝的身边。反观几个托孤重臣呢?他们是貌合神离,他们都在追求一种平衡、防备一种可能,追求的平衡是几个人所掌握权力的平衡,不能一家独大,防备的可能是几个人中间不要出现一个绝对的权臣篡谋皇位。他们几人都希望和当年的曹操一样拥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利,但行不通,因为另外几个人不答应。这样一来皇帝刘义隆就有机会逐步获取皇权。 刘义隆想杀他老爹留给他兄弟刘义符的托孤重臣,这并不是痴人说梦,虽然这几个托孤大臣位高权重,但名义上刘义隆自己还是皇帝,而且杀他们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这些人杀死了皇帝刘义符、亲王刘义真等皇族,这是大逆不道的弑君之罪!杀了皇帝,那么你们就是乱臣贼子,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所以这是刘义隆弄死权臣的最好理由。 刘义隆的计划是分四步执行的: 第一步培养自己的势力,这个刚才我们说了,旧部、亲信都被他悄然的安排到了朝中和自己的身边; 第二步拉拢军事将领,他拉拢谁了呢?檀道济,檀道济也是托孤重臣,而且也参与了杀死刘义符的行动,但檀道济是个纯粹的军事将领。他发现,此时新皇帝非但不怪罪自己,反而拉拢自己,那自己当然要帮助皇帝呀!这可是立功赎罪的好机会。檀道济的归顺使刘义隆有了军事上的支持,同时也对其他托孤大臣产生了巨大威胁; 第三步分裂,首先封谢晦为荆州刺史,这荆州可是块肥肉,谢晦没有勇气拒绝,高兴的上任去了。谢晦离开京城和檀道济的归顺,朝廷变成了徐羡之和傅亮的二人转了。这时,两个人都开始怀疑,这谢晦是不是成为了皇帝的人?为什么他得到了荆州而我俩没得到呢?此时托孤重臣们分裂了; 第四步杀人,在皇帝刘义隆的召唤下,檀道济引兵进驻京城,于是刘义隆准备召徐羡之和傅亮进宫,然后宣布他们的罪状将其拿下,但就在两人即将迈进宫门的时候,消息走漏了。于是,两人撒腿就跑,刘义隆立刻命人追捕,逃命中的徐羡之年纪大了,心理承受能力也差了,他回忆自己这一辈子,咋就混成了这个德行了呢?于是他找了一颗歪脖树上吊自杀了。傅亮没自杀,但却被捕了,刘义隆比较讲究,没杀他的家人,还给他来了一个痛快的。此时在荆州的谢晦才算看明白,他们这是着了皇帝的道了,他看明白了,就想来一招绝地反击,也可以说是垂死挣扎,他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他造反了。这正是刘义隆所盼望的,此时杀他更加名正言顺,于是皇帝刘义隆派檀道济率军出击,结果毫无悬念,谢晦被俘,拉到京城建康斩首示众。最后剩下一个托孤重臣檀道济,免不了兔死狗烹的结局,元嘉六年,檀道济被刘义隆诱杀。 这四步棋的结束也就预示着刘义隆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权利,那么大宋的皇权开始高度集中,一个属于刘义隆的元嘉盛世也就即将开始了。 三 就在刘义隆忙于对付权臣的时候,北方和刘义隆年纪相仿的的拓跋佛狸伐(拓跋佛狸伐出生于408年,刘义隆407年出生)对夏国动手了,他亲率大军一举攻克长安等地。第2年又亲率3万轻骑兵,以诱敌伏击的战术打败赫连勃勃之子赫连昌的3万兵马,斩杀上万人;然后便攻克夏国都城统万城(陕西榆林);第3年又攻破上邽(甘肃天水)活捉赫连昌,匈奴人建立的夏王朝灭亡。 回过头后,拓跋佛狸伐又率军征讨犯边的柔然,一直打到鲜卑利亚(今西伯利亚),收复鲜卑人的故土,彻底统一中国黄河流域、关中到今俄国、蒙古的广阔之地。 而刘义隆呢,他诛杀权臣后,修明政治。压抑豪强兼并,清理户籍,减免税赋,劝课农桑,奖掖儒学。在刘义隆的命令下,裴松之将原来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进行重新的增补,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国志》就是这一时期由裴松之作注的版本。也是在这一时期,史学界的伟大著作之一《后汉书》也在刘义隆的命令下由史官范晔完成。 在刘义隆的主持下,宋王朝大兴水利,农业、手工业都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丝织业,国家财政日益加强;文化上,在科学、文学、艺术上都有卓越的创造。并消灭了交州(今越南、老挝、柬埔寨一带)土蛮叛乱,将南方领土延伸到了今天马来西亚北部一带。刘义隆喜好文学,在他的重视下,造纸、印刷术得到了的传播,大大促进了文明和经济的发展,“元嘉文学”更是中国文学史上大书特书的时代,有谢灵运、刘义庆、鲍照、陶渊明等群星照耀。中国历史书上三国两晋、五胡乱华、宋齐梁陈南北朝数百年乱世中唯一被史书称道的盛世“元嘉之治”拉开了序幕。 眼看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于是刘义隆决定在军事上也要有所作为了。 而拓跋佛狸伐消灭匈奴人建立的夏王朝之后,又先后消灭了西域、东北等地的割据政权。此时,魏和宋成为了整个东亚地区仅剩下的两大帝国,拓跋佛狸伐和刘义隆这两个青年皇帝终于碰面了。 公元430年3月,23岁的刘义隆率军北伐,意图完成父亲未完成的统一大业。魏皇帝拓跋佛狸伐亲率大军抵抗,不久魏军战败退守黄河,据天险而挡宋军,两个青年皇帝第一次交锋,刘义隆大胜。宋军占领滑台、虎牢、洛阳、金墉等中原重镇。宋军主力推至黄河南岸,西至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一带,兵力过于分散。另外,准备不足,无法寻船渡河,一举消灭魏军主力。 公元430年10月,黄河结冰,魏军在南线展开全线反攻,抓住宋军兵力分散的漏洞,连克滑台、虎牢、洛阳等重镇。刘义隆此时在哪里呢?自小体弱多病的他回建康了,深宫中的他用一道道圣旨跟着传令兵的步伐渡过长江,经过驿站到达前线,遥控指挥前线战事。可当时的条件,遥控指挥只有死路一条。前线宋军在皇帝的遥控指挥下无法有效组织起来抗敌,于是,北伐大军全军覆没,国土得而复失。 随后的20年间,双方冲突不断,你来我往,战线始终都在山东、河南一带拉锯。谁也奈何不了谁。 公元450年,励精图治的拓跋佛狸伐率六十万大军南征,意图一举消灭大宋,统一中国。魏军一路烧杀掳掠,到悬瓠城(河南汝南)下时,宋军组织军队大举反攻,拓跋佛狸伐亲率十万大军迎战,大败而归。 刘义隆觉得鲜卑人军力不过如此,第一次北伐失败是由于手下那帮丘八没有正确领会自己意图。此番得悉魏军战败,遂不顾多数大臣反对,于元嘉二十七年七月亲率大军北伐灭魏。刘义隆吸取第一次北伐教训,准备了充足的水军,以青、冀二州刺史萧斌督宁朔将军王玄谟、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镇军胳议参军申坦等水军入黄河西进。太子左卫臧质、骁骑将军王方率军直捣许昌、平城。 西路军一度收复了长安、洛阳和潼关,但东路军不幸为魏军击败。此时拓跋佛狸伐乘胜之威,深入中原腹地,饮马长江。拓跋佛狸伐数十万兵马在长江边伐木造船,准备渡江,直捣建康。为避免首都沦陷,刘义隆只得命北方各路大军返回两淮迎战魏军主力,并在长江边击溃拓跋佛狸伐,并组织大军再次反攻,饮马黄河。双方的战场从黄河以南打到了长江以北,又从长江以北打回了黄河以南。但鲜卑人烧杀掳掠和宋军的秋毫无犯,导致了长江以北的宋王朝控制区内各州县被魏军烧得萧条破败,荒无人烟,而魏王朝则除了军队外,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公元452年11日(元嘉二十九年),魏国爆发宫廷内乱,老对手拓跋佛狸伐被中常侍宗爱谋杀,魏国朝中无主。刘义隆觉得机不可失,又分兵数路攻向魏土,试图一统天下。此番仍是东路军出了岔子,东路军主将张永迟迟无法攻克碻磝,反被守军挖地道出城,烧了营垒,东路军于是退兵。 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西路军的鲁爽、臧质等部也就无功而返了。也许刘义隆还有心组织下一次北伐,但时间没有再给他这个机会。 翌年,太子刘劭因为巫蛊之事与刘义隆产生隔阂,为了保住自己的储君之位,暴戾的刘劭竟率兵杀入禁宫将刘义隆残忍杀害。刘义隆与老对手拓跋佛狸伐走了个脚前脚后,冥冥之中似有天定,不由让人叹息。 四 研究刘义隆的北伐战争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每次北伐都是趁着春夏之交的雨季进军,鲜卑人的骑兵在泥泞的战场上施展不开,所以北伐初期都能获得不错的战果,但是到了秋冬时节,雨水少了,土地干了,养了一年膘肥体壮的战马又精神了,那鲜卑人骑兵的战斗力就体现出来了。中原之地基本是无险可守的,作为进攻的一方你可以很容易的拿下来,但是攻守转换之后,这地方也容易被别人给拿回去。所以一到年底刘义隆的北伐大军就被打回老家过年了,好不容易拿下的土地就又失守了。 虽然北伐战争失败了,但是刘义隆的南伐却相当顺利,除了传统的南中地区(包括今天的云贵高原、缅北地区、泰北地区)臣服外,主要表现为对中南半岛的彻底征服。 五胡乱华时期,林邑国(占婆国,今越南南部、马来西亚一带)趁中国内乱,侵扰交州(今越南、老挝、柬埔寨一带)。东晋立国后,林邑国更多次入侵中国交州地区,尤以永和和义熙年间为最。刘义隆在位时,林邑对宋王朝采取一时朝贡一时寇边的策略。 林邑王范阳迈在位时期,南征北战,野心膨胀,更是于元嘉十年(433年),要求宋王朝将交州交给自己管理,刘义隆予以拒绝。此后林邑不仅骚扰不止,贡品也很微薄,刘义隆再也无法容忍林邑的放肆,决定展开对林邑国的惩罚行动。他率大军于元嘉二十三年(446年)一举攻克林邑北部重镇区栗,斩区栗王范扶龙,将城中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活埋,筑成京观。其后更乘胜追击范阳迈,攻克林邑都城典冲,林邑王范阳迈逃走,宋军满载战利品撤回。“此役中国国威远播”(《南史.宋书》),林邑虽很快复国,但此后恭顺朝贡,再也没有和中国交战的历史。 另外,西北的吐谷浑一直向刘义隆称臣,刘义隆封其君主慕璝为陇西公,加授征西将军、沙州刺史。慕璝死后,又封其子慕利延为都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兼任征西大将军,西秦、河二州刺史,封陇西王。 但由于北伐的失败,和刘劭弑父造成宋王朝长期处于内乱状态,宋王朝最终被权臣萧道成窃了位,齐王朝代替了宋王朝。而魏国,则在短暂的内乱后,接二连三的出了几代雄主。所以,自元嘉之后,南北攻守易势,宋齐梁陈四朝,仅梁初陈庆之趁魏国内乱分为东西两魏之季,一度打回中原。其他时间,唯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地盘也是越来越小,终于被杨坚父子统一。设想一下,刘裕和刘义隆父子如果在天堂相遇,是不是会相对无言,叹息一声呢? 后记 刘劭弑父篡位,导致众叛亲离。不久,武陵王江州刺史刘骏起兵讨伐刘劭,并于公元453年5月20日即皇帝位,6月16日攻下京城,诛杀刘劭。刘劭在位仅三个月,即兵败被俘,遭到处斩,史称:元凶(元凶一词由来)。 刘骏即位后,给刘义隆上庙号“太祖”、谥号“文皇帝”。 拓跋佛狸伐、刘义隆先后死于内乱,巧合的是祸害了欧洲几十年的匈奴王阿提拉,也在这年迎娶哥德少女的夜晚,被刺杀了;好像这段时间大家都喜欢玩刺杀一样。 从此匈奴帝国迅速瓦解,匈奴帝国雇佣军日耳曼兵团则迅速崛起,并逐步控制了欧洲大部分地区,欧洲便进入了战国时期,也称为黑暗的中世纪。 所以说异族入侵是文明民族的灾难,还好我们有刘义隆、有陈庆之,还有后来的杨坚父子,中华民族才没有灭亡,并迎来了随后的大唐盛世。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南史》、《宋书》等
2005年.12月.梅城 |
|
来自: 昵称3612444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