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2 谈起

 阿里山图书馆 2019-04-12

摘自院士数学讲座专辑《从√2 谈起》第一章,张景中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 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无理数之一。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人们就会证明√2是无理数了。

边长为1的正方形,它的对角线的长是多少?

如果你已经学过勾股定理,马上就能算出它的长度是(图1-1)。

不用勾股定理,也能算出这个对角线的长。如图1-2所示,正方形ABCD边长为1,面积为1;而正方形BEFD的面积是ABCD面积的两倍,也就是说BD²=2,于是BD=√2。

显然,若正方形边长为a,则对角线长为√2a,即对角线长是边长的√2倍。

我们知道,记号√2代表这样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2。换句话说,√2是二次方程式x²-2=0的正根,通常把它叫做2的算术平方根。

很明显,√2不是整数。因为1的平方比2小,2的平方又比2大,所以√2应当在1和2之间。

在1和2之间,分数多的很,要多少有多少,而且是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那么,其中有没有这样一个分数,它自乘之后恰巧等于2呢?看来似乎应当有。真的有吗?那你找几个试试看,你一定找不到——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尽管能找到平方很接近2的分数,但要想恰巧等于2,是不可能的。

也许你会说,1和2之间既然有无穷多个分数,那就不可能一个一个地试。既然不能一个一个地试,又怎能断定没有一个分数,它的平方等于2呢?

这个问题,早在2000多年前就解决了。请看:

----------------

【命题1】√2不是有理数。

证法一 用反证法证明。先假设√2是有理数,如果从这一假设出发推出矛盾,便说明这个假设错了,即√2不是有理数。

若√2是有理数。由于有理数只包含正负整数、正负分数和0,而√2>0,故必然有两个正整数n,m,使

且n和m互质,即没有大于1的公约数。

根据√2的定义,有

也就是 

这个式子右端是偶数,故左端的n² 也是偶数,因而n是偶数。于是可设n=2k,代入(2)式得4k²=2m²,即2k²=m²。这推出m是偶数,说明n和m有大于1的公约数,与假设矛盾。

这个证明还可以说得更简单些:不必假定n和m没有大于1的公约数,直接观察(2)式,它的右端所含2的因数有奇数个,而左端含2的因数又为偶数个,这就有了矛盾。

证法二 仍用反证法证明。设  ,n和m都是正整数,且n和m没有大于1的公约数。由(2)式

而在十进制下,整数的平方的个位数只能是0,1,4,5,6,9中之一,2倍之后只能是0,2,8之一。所以,(2)式左端的个位数字是0,1,4,5,6,9中之一,而右端个位数字是0,2,8中之一。也就是说,两端的个位都是0,这说明n和m有公因数5,于是推出了矛盾。

------------------

在数学中,反证法很有用,尤其是要证明一个数是无理数时,更少不了反证法。上面介绍的第一个证法,曾出现在2000多年前希腊几何学家欧几里得(公元前300年左右)所写的《几何原本》一书中。这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知道√2不是有理数,而且会用反证法来进行逻辑推理了。

《几何原本》这部名著,是欧几里得总结、整理了当时他所收集到的资料写成的,并非他一人的研究成果。就拿“√2不是有理数”来说,这个事实是比欧几里得更早一些的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00年左右)学派的人发现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一个基本观点,叫做“万物皆数”。在他们心目中,数就只有正整数,而且正整数也就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因此他们认为,一切量都可以用整数或整数的比来表示。他们觉得,一条线段就好比一串珍珠,这珍珠就是一个一个的点,不过又小又多罢了。按这种看法,两条线段长度之比,就应当是它们各自包含的小“珍珠”的个数之比,当然应当是可以用整数之比来表示的了。

据说,毕达哥拉斯学派一个名叫希帕索斯的年轻人,第一个发现了正方形的边和对角线之比不能用整数之比来表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2不是有理数”。这个发现直接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错误信条“万物皆数”相抵触,使这个学派的许多人大为惶恐和恼怒。据说,希帕索斯在海船上向学派的其他成员讲述这个发现时,遭到激烈反对。由于它坚持自己发现的真理,竟被抛入海中淹死了。

但是,真理是不会被永远淹没的。随着数学的向前发展,无理数终于在人们心目中取得了合法地位,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顺便提一下,用“√”来表示平方根,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尔(1596年~1650年)于16世纪首先采用的。那时,√2已被发现了近2000年,不少数学家已开始承认像√2这类不能用分数表示的数了。

至于把整数和分数叫做“有理数”,据考证,倒是由于一开始翻译时的讹误。原来,“有理数”中的“有理”一词,英文是Rational。这个词本来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比”,其二是“合理”。照数学上的原意,分数可以表示成两整数之比,把“有理数”叫做“比数”是很确切的。可是,日本学者在19世纪翻译西方的数学书时,把这个词译成了“有理数”。日本语言中本来就有很多汉字。后来,在中日文化交流中,中国又从日本引进了“有理数”和“无理数”这两个词,一直用到现在,没法改,也不必改了。

转自:好玩的数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