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右任丨虎口余生 亡命天涯

 三百堂艺术馆 2019-04-12

于右任像

      1903年,于右任参加陕西乡试,以第18名中举。商州直隶州的知州杨宜瀚盛情邀请于右任前往商州兴学育才。于右任于是在商州中学堂担任总教习,他还邀请了茹欲立和李仪祉也同往商州中学堂任教。这座偏远山区的中学堂随之“学风大进,人文蔚起。”

       1904年,农历的甲辰年,也刚好是慈禧太后的70岁大寿,为祝寿庆贺,朝廷特将“甲辰科”考试变为“恩科”(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考试。由于庚子之变,北京贡院被八国联军焚毁,因此这届春试便在河南开封举行,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会试。

       于右任将商州中学堂的教务交给茹欲立和李仪祉二人代理,便由商州启程前往开封赴试。此时他还不知道自己早已大祸临头,当时三原县令德锐看到于右任的《半哭半笑楼草诗》,立即上报陕西巡抚升允,升允从前对于右任指斥时政的言论已有所闻,又得德锐密呈,遂以“逆竖倡言革命,大逆不道”的罪名上奏清廷。清廷不久便颁下密令,革去举人,就地正法。

       所谓吉人自有天相,恰好此时,三原县的儒学教谕王友益,偶然从德锐口中获悉此事,立即将消息透漏给李约祉,李又急忙告知于右任的亲友,于是,李约祉和李雨田(三原恒盛药材店经理)齐聚于家,与于宝文秘密商议谋救于右任之事。李玉田遂重金雇佣“飞毛腿”日夜兼程奔赴开封给于右任通风报讯,并建议于右任去禹州(今禹县)他的分号内暂避风头。

       然而于右任对革命志士云集的上海早已心往神驰,于是乔装打扮奔赴上海。途经南京时,还特地祭拜明孝陵,写下了《孝陵》诗一首,其复兴民族之雄心宏愿谥于言表:

虎口余生亦自矜,天留铁汉卜将兴。

短衣散发三千里,亡命南来哭孝陵。

孝陵

       在清末民初的有识之士看来,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国家危机,源自于满清朝廷的腐朽统治,革命的第一步,便是推翻满清政权。孙中山先生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制定的共同纲领中,最直接的便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亦有个中缘由。

       而明代作为清代之前,最后一个由汉民族统治的政权,在革命党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坐落于南京紫金山麓的明孝陵,也成为他们心灵的寄托地。

       清帝退位后的第三天,即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率革命同志前来拜谒孝陵。有记载显示,此后数十年间,民国政府多次由总统领衔,率领政府官员前往明孝陵拜谒。

       于右任一生忧国忧民,终其一生为国家的统一奔走呼号,这首诗也是后来于右任书法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首。虎口余生记录了他惊险脱逃的经历,最后一句借哭明孝陵表示出他反清的决心。

题识:民元前八年过孝陵作,敬三先生正,于右任。

钤印:右任(朱)

尺寸:131cm×36.5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