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5月28日,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8月14日,北京失陷,联军攻入紫禁城。次日晨,慈禧太后偕光绪帝西迁避难。 慈禧至西安后,将北院巡抚衙门及其北邻的陕西中学堂设为行宫。于右任时在陕西中学堂游学,因不满于当时师生停课跪迎圣驾的要求,遂“于愧愤之余,忽发奇想,欲上书陕西巡抚岑云阶,请其手刃西后,重行新政。书未发,为同学王麟生(炳灵)先生所见……始止。” 学堂解散后,于右任返回三原,与友人摄影师董眼相会。据于右任《泾原故旧记·董眼》载:“董君,泾阳人,佚其名,同人以其有目疾,戏以董眼呼之。君曰:‘吾非千里草,而千里眼也。’遂以董眼著。董眼初习照相术,庚子前后,屡走上海,名虽运售照相材料,实则输入书报亦多。” 此次会面,于右任请董眼为自己摄散发照以明心志。二人商议之际,恰逢友人胡德舆到往。胡德舆提议书一联贴墙以摄入。于右任当即撰“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联,经胡手书后贴于墙上。并置身两联中间,摄下散发照。然而董眼拍照后“复炫其技术,四处宣扬”,竟使照片落入清吏手中,成为追捕于右任的罪证之一。 1902年,时任兴平县知县的杨宜瀚(字吟海)慕于右任之名而请为西席,在其署中教书以及助阅学校课卷。1903年,杨宜瀚升任商州知州。是年,于右任参加陕西乡试,以第18名的成绩中举,复被杨宜瀚聘为商州中学堂总教习。在兴平期间,于右任还创作了不少讽刺清廷,诋毁时政的诗词,经友人集印为《半哭半笑楼诗草》。随着诗集的刊行与传播,他也“狂名日著”而“益为清廷所忌”。 1904年春,“昌言革命”案告发,正赴开封应试礼部试的于右任遭清廷通缉搜捕,一路逃亡,终至上海。刘延涛《民国于右任先生年谱》中认为,散发照事件,当为于右任革命思想发展而为革命行动的开始。至于散发照,于右任将其保存了多年,直至1937年4月有人给他祝寿时,他才应邀拿出这张散发照让大家观看,观者无不对先生年少的英雄气概赞叹不已。
|
|
来自: 百了无恨 > 《民国1912-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