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玉强医师临证经验集一

 明光中草药堂 2019-04-12

    孙玉强,人多称孙老,学术主要私淑近代医学泰斗蒲辅周和秦伯未两位老前辈,精研二老学术与经验,涉猎清代及民国多家医案。儿科私淑上海名家董廷瑶,妇科上海名家朱南孙,北京刘奉五等,内科经验主要精研孟河医派“上海医林三杰”及旁及多位名家。外科以南京许履和为主及藏书颇丰。学术主张寒温一炉,故伤寒温病均通,尤擅长温病。临床经方时方并行不悖,和而用之。处方用药以清灵为主,主张用药,因人,因病,因时,用量即不可药过病所,又不可药不及病。五十年来造福一方,深受患者敬重与爱戴。故乡邻称孙老为德艺双馨的好中医。

   1.孙老常用治外感药队如下:

1)辛温解表大将

生麻黄,桂枝尖,羌活,白芷等。

2)次将

豆豉,葱白,荊芥,防风,苏叶,生姜

3)辛凉解表大将

薄荷,浮萍,生葛根,柴胡,牛蒡子等。

4)次将

桑叶,菊花,前胡,连翘等。

5)宣肺肃肺(无论寒热)

桔梗,杏仁,前胡,枳壳。

6)利咽消肿药队

桔梗,射干,僵蚕,蝉衣,皂刺等。

7)清热化痰药队

胆星,瓜蒌,竹茹,竺黄,前胡,贝母等。

8)温化痰湿药队

半夏,细辛,橘红,茯苓,厚朴,复花等

   2.药症分型:

1.  疏风散邪:荆芥  防风  豆豉  辛夷

2.  疏风散寒:荆芥  防风  豆豉  紫苏

3.  疏风散热:薄荷  桑叶  菊花  豆豉

4.  疏风解毒:荆防  桔梗  连翘  甘草

5.  宣肺肃气:桔梗  杏仁  前胡  枳壳

6.  利咽开声:射干  桔梗  僵蚕  蝉衣

7.  疏邪通鼻:薄荷  苍耳  辛夷  菖蒲

8.  清热解毒:银花  连翘  公英  甘草

9.  清热生津:石膏  知母  花粉  麦冬

10.    清热化痰:黄芩  胆星  瓜蒌  前胡

11.    利咽排脓:射干  桔梗  山甲  皂刺

12.    利咽止痒:射干  桔梗  僵蚕  蚕衣

13.    利咽散结:射干  桔梗  海藻  昆布

14.    利咽养阴:桔梗  生地  元参  麦冬

3.冬季流感西医分型

一)急性上呼吸道症状二)肺炎症状三)胃腸性四)脑炎性症状。

中医

一)伤寒

二)冬温

三)寒疫等

结合气候+体质,仍须辨证论活,有是证用是药,有是病用是方。知常达变,前人经验,必须实践。

1)高热咳嗽者2)高热厥惊者3)高热吐泻者。

4.孙老为一人拟方曰:一人受之为之温,一方受之为之疫。(周扬俊语),依你描述我个人初步考虑,可用滋阴潜阳,引火归元法一试,参考下列药物:

熟地、山药、龙骨、牡蛎、黄连、肉桂等。

    5.感冒治法举例如下

1)解表法辛温,辛凉,(但必须结合宣肺法)。

a)(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b)(桑叶菊花)+(杏仁甘草)

c)(苏叶生姜)+(杏仁桔梗)

还须根据兼夹证相应结合他法,如下法

a)利咽消肿法:僵蚕射干桔梗

b)清热化痰法:瓜蒌浙贝胆星

c)燥湿化痰法:半夏茯苓橘红

d)消食导滞法:神曲麦芽山查

e)养阴润肺法:玉竹百合沙参

    6.先议病,再议药,理法方药须丝丝入扣。

细悟临证用药便可主次分明,紧贴病因病机,理法分明,用药则丝丝入扣,药简效宏,一目了然,避免用药杂乱无章,有药无法,有药无方。

实践证明,发热咳喘,辨为肺热麻杏石甘,古今皆用,效如桴鼓。

7.按痛经期伴上吐下泻症辨证。举例(仅出七味以示意)

川芎,元胡,吴茱萸,半夏,藿香,茯苓,生姜。

曾治一护士,经前胀痛剧,小腹冷痛。抓主证,寒疑气滞,一剂痛止。

烏药10川芎9当归15桂枝9吴茱萸6元胡12香附9白芍(酒制)15炙甘草6

该方以四物养血,桂枝温通经络,吴茱萸、乌药散寒行气止痛,香附理气止痛。

8.观《衷中参西录》张老无论何种方中,凡兼咳者皆牛蒡子三钱。大隊药中加一味药而取及升降出入,无器不之功。举例,细思,悟也。

(1)荆防败毒散不治外感风热,用前胡+桔梗。

(2)杏苏散治风寒咳嗽用桔梗+前胡。

(3)苏子降气汤不治热痰,用前胡。

由此观之,诸方中也是取前胡以调气机升降之用。

9.秦老治一病孩伤风咳嗽。三岁多,发热,咳剧,前医辨证不清,用下药杂乱不效。请看前医方如下:

荊芥,防风,桑叶,菊花,银花,连翘,芦根,大青叶,紫苑,半夏,陈皮,桔梗,杏仁,象贝,甘草。

秦老断为风寒郁于上焦,肺失宣肃,用下方一剂,微汗出,热退咳稀。

麻黄,杏仁,甘草,蝉衣,牛蒡子,橘红,胖大海。

10.冬温案。

王姓,男孩,三岁,于冬月发热七日,咳嗽,咽红,先就诊儿童医院,拍片,化验,诊断急性支气管肺炎(病毒性),输头孢,炎琥宁四日无效,且热不退,咳剧。无奈,求中医科,某老,看咽喉微红,小儿微汗出,口微渴,舌苔薄白带黄,呈干燥状。遂断为冬温,热邪壅肺且以伤阴。法当宣肺清热,佐以养阴。麻杏石甘加味主之。

生麻黄3生石膏15(先煎)光杏仁3炙甘草3川贝母3

苦桔梗2玉竹5鮮芦根12白茅根10

一剂,热退咳稀。复诊疏沙参麦冬汤加杏仁,桔梗,芦根,连翘,神曲,二剂,遂愈。

11.脾胃病。

1)食入则泻,乃脾虚,平素约二月而溏泄,更是的症。

2)舌苔黄腻,食湿欲郁而化热。

治法:健脾为主,导滞郁热.

方剂:四君,香连.山药助四君,神曲帮香连,虚中夹实.

12.蒲老之弟子薛伯寿将升降散临证发挥极至值得拜读,举例如下:

1)银翘散+升降散

2)麻杏石甘汤+升降散

3)小柴胡汤+升降散

4)荆防败毒散+升降散

5)桑菊饮+升降散

6)白虎汤+升降散

7)千金苇茎汤+升降散

12.《儿科数法配伍法》

1)疏风散邪+止嗽化痰

2)疏风散热+宣肺止咳

3)疏风散热+利咽消肿

4)疏风散热+清肺化痰

5)发散风寒+化痰燥湿

6)外解表邪+消食导滞

13.预防感冒(流感)方:豆豉15板兰根18大青叶10连翘15桔梗6射干10甘草6,流行期连服三日。上方广谱抗病毒之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