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John Maynard Keynes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购买军火,纷纷停止兑现黄金。 为弥补巨额的军费开支,他们大量发行纸币、实现通货膨胀政策,使一时盛行的金本位制彻底崩溃了。1920年,战争刚结束,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随后处于慢性萧条的困难之中。 如何恢复战后经济秩序,重现帝国昔日的辉煌,英国朝野就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国际汇兑、恢复金本位等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论争。凯恩斯是这场论争的积极参与者,并于1923年出版了其关于上述问题观点的《货币改革论》(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 在本书中,凯恩斯提出通货管理的政策,主张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纸币流通制度,使货币发行脱离黄金束缚,以便中央银行自行增减发行,调节货币数量,用通货管理的方法来稳定物价,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 《货币改革论》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 货币价值变动对社会的诸种后果。 第二章, 公共财政与货币价值的变动。 第三章, 货币理论和交换。 第四章, 货币政策的诸种选择目标。 第五章, 对今后货币调节的建设性意见。 凯恩斯在前两章论述了货币购买力不稳定产生的罪恶和公共财政危机所扮演的角色; 第三章论述了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最后两章是对前三章的引申和发挥。 其中,第三章是全书的重点。 一、 理论基础——实质性余额方程式 凯恩斯早期是货币数量论的信奉者和推崇者,他的政策主张都是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 他在《货币改革论》中承袭了马歇尔和庇古的剑桥方程式原理,只是认为庇古以某种消费品(小麦)的数量来表现货币的价值,实际上回避了物价问题,于是加以修订,提出自己的货币数量公式即实质性余额方程式: n = Pk (1) n = P(d + rk') (2) 式中n为社会上的现金总量,P为一个消费单位价格,k为人们现金形式持有的消费单位数量。k'为人们以银行存款形式持有的消费单位数量,r为银行现准备率。 他认为,货币本身没有效用,其效用全从其购买之物而来。 人们所需要的不是磅,而是需要足以支付一定用途的购买力数量。 在一定数量的购买力,标准消费品所构成的一定量“消费单位”加以测定,如公式(1),该 社会量为n,若k不变,则P与k同生同降,即物价将随政府纸币的多少同比例地涨落。 公式(1)只就现金交易而言,它假定人们所需要的购买力可以全部用现金来满足,而且假定这 种需要是现金的需求的唯一原因。而实际上,人们大都使用银行存款和透支,而银行对存款则保持一定 比率的现金准备,如公式(2),假定人们保持相当于k消费单位的现金外,还保持相当于k'消费单位的存款于银行,银行以现金对此存款保持r的存款准备率;这样,假定k、k,和r不变,n与P成正比例变动。 事实上,这三个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r随银行的习惯与业务情况而变化。而r的变动则会直接 影响到k和k',使它们与r呈反比例地变动。 因此,货币当局可以运用利息率影响k和k',而且必要时还可以直接调节n和r,以影响k和k', 从而影响P的数值,以获得价格稳定。 二、 政策主张 (一) 关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凯恩斯一向主张物价稳定,但是,如果经济失调需要价格来调整,在面临是通货膨胀是通货紧 缩两种选择时,他宁愿选择前者。 凯恩斯认为,价格上涨和下降都有其不利之处,通货膨胀造成对某些个人和阶层的不公平,特 别是对投资者,同时不利储蓄; 通货紧缩则造成劳动力和企业家的穷困,因为通货膨胀是以食利阶级为牺牲的, 但它给企业带来意外的收益,从而提高潜在投资者的预期,这对促进高水平的收入与就 业量是一个必要的刺激; 而通货紧缩则会使财富从活动阶段(即从事生产活动的阶级)转到不活动的阶级 (食利阶级),这对投资和企业是一个障碍,所以在一个变得贫困的世界里,引起失业 使食利阶级失望更坏些。 (二) 关于金本位与管理本位 凯恩斯坚决反对当时英国朝野人士恢复金本位的企图。 他认为战前那种老式金本位制不仅不能保持英镑、黄金与固定不变的国内价格三者之间的稳定 联系,并使英国的货币制度受制于英国的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大量吸收黄金的倾向,出现 了美元本位制,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当局所掌握。黄金的价值将来的发展完全要取决于联邦储备银行 当局所掌握。 凯恩斯认为,在当前世界黄金分布的情况下,恢复金本位制度必然使英国把调节价格水平和信 用周期的只能让给美联储。 凯恩斯主张,英国应该把它的币值确定在当时战后的汇率上,而不是通过通货紧缩将英镑恢复 到战争前的平价。 他指出, 价格、信用和就业是最重要的,而老式的金本位制已不能使英国恢复昔 日的繁荣与稳定。 他的结论是: 国家金融机构公开操纵货币系统,实行“管理的”货币制度比恢复 金本位制度好得多。 三、 其他 《货币改革论》是凯恩斯早期的经济著作,反映的是他作为古典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其错误和局限是十分明显的,他以货币的交换价值代替货币的价值,否认货币与商品的价值由劳动决定的这一 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命题。 同时,他仅考虑到货币的作为交易中介的功能,而忽略了它作为价值贮藏手段的功能,对储蓄与投资仅一提而过,没有论及其对生产、就业水平的影响,还远不是一部完整的理论著作。但它是凯恩斯货币思想系统化的一个先导,是凯恩斯为了抢救英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痼疾、不断提供诊断方案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货币改革论》《货币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英文版) 陈卫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