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一】郭某某,女,36岁,工人。1969年6月,突然寒热往来,两胁胀满微痛,恶心,饮食少进,身体困重,精神不振,以后巩膜和皮肤黄染,小便赤涩而少,口干不渴,大便灰白,脉象濡滞,舌苔白滑。化验检查: 黄疸指数40单位,谷丙转氨酶650单位。西医诊断为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中医辨证为湿重于热之黄疸。服“方一”,三天后低热退,十天内黄疸消退,食欲好转,两周内症状消失。再用原方去满天星、车前草,守方服半月,复查肝功,已恢复正常。 【病案二】李某,女,8岁,学生。1973年6月,患者巩膜及皮肤黄染如橘子色,食欲不振,尿色深黄,口干不渴,身体困重,脉象弦濡,舌苔白滑。腹诊: 肝于肋下可触及。化验: 黄疸指数40单位,谷丙转氨酶550单位。西医诊断为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中医辨证为湿重于热之黄疸。经服“方二”,一周内黄疸消退,四周内症状消失,肝功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巩膜和皮肤发黄,尿色深黄,肝脏肿大,肝区疼痛,身体困重,胸脘痞满,泛酸,口干不欲饮,或口甜淡,舌苔白腻,脉象弦濡,肝功化验异常。【治则】除湿化秽,清热解毒。 【方药】方一: 茵陈30克,满天星30克,猪苓10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苍术10克,滑石20克,通草6克,佩兰叶12克,炒山栀10克,石指甲60克。 加减法: 肝区疼痛者加广木香、郁金;胃纳差,恶食油腻者加白蔻、麦芽;黄疸消退者去满天星;小便畅利者去滑石、猪苓。 服法: 煎服,每日一剂。 方二: 茵陈、满天星、水灯芯草、车前草、板蓝根、鱼腥草、通花根各30克,石指甲(垂盆草)60克,金钱草30克。 加减法: 肝区疼痛者加泽兰叶、香附;胃纳差加鸡屎藤;黄疸消退者去满天星;小便清畅者去车前草。 服法: 煎服,日一剂,三服。 注意:所有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因每个人体质不同,建议如有健康问题需要调理请找正规中医予以辨证论治,不可自行服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