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种方法,教你如何用绘画表达情绪

 以字为马 2019-04-12

绘画艺术治疗作为心理治疗技术,它借助非言语的方式,能够抵达情感深处,大家一定要慎用,尽量接受专业的培训后再在日常咨询或治疗工作中使用,以免给来访者造成“二度创伤”。

1

思考与感受模式

治疗师要求来访者将生活中的五件大事分别写在五张白纸上,然后再让他们将所有的纸翻过来,在纸的背面将这件事给人的感受或体验用颜色画出来,不用强调绘画技术,只选择能代表体验的颜色或简单的图形即可。


这个技术帮助人认识到对事件的认识与对事件的感受是不同的,其间的差异也是相当大的。缩短这个差距就意味着学会处理内心困扰的能力。
2

情绪的表露

在团体中,有的成员在自我情感表露方面会有困难。这时,团体带领者将事先准备好的有各种面部表情的人像图片呈现出来,要求团体成员注视这幅图片刻,然后对这幅图作出非言语性的反馈,比如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手势作出反应。


这个技术可以帮助性格内向羞怯的成员尝试表达情感,增强交流能力。如仍有困难,可以请这位成员独自练习,或请带领者或其他成员作示范。也可以在个体咨询中使用,可起到同样的作用。
3

体验个人情绪

治疗师或团体带领者要求每个人面对自己的纸和画笔,不要关注其他人在干什么。

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尽可能地将颜色涂满整个纸面,对着这种颜色或画出来的团静静观察片刻,就会体验到这种颜色引发了某种心情,而这种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不要急于命名这种情绪,静静地停留在这种情绪中,试着体验它,再体验它。


这个技术可以用于个体咨询,帮助查找情绪的缘起,也可以用在团体中,加深个体自我体察的能力。用同样的方式,换一种不喜欢的颜色,可以探索负向情绪体验。

但这时如果是在团体中,指导者的控制力就很重要了,如果控制不住,负向情绪泛滥开来打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就会带来不良影响,对团体目标形成障碍。

负向情绪引发的问题来不及处理,就会使个案面临受伤的风险。在个体咨询中情形也是一样的。

4

让画中人说话

治疗师或团体带领者要求来访者或团体成员思考,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对自己的影响。想想这个人的样子,将大概的形象画出来,然后想想自己就是这个人物。

这时,治疗师可以引导个案从重要他人内在想什么,想对你说什么等问题入手,帮助个案站在“重要他人”的角色里体验并将体验说出来。


这个技术与“角色扮演”或“空椅子”技术起到的作用是同样的,可以分为“替重要他人说话”和“与重要他人对话”两种方式,帮助个案宣泄的情绪,梳理与重要他人的关系;

还可以通过从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来达到态度的改变;可以提高自我意识程度,即为行为改变带来可能。

5

表达负向情绪

治疗师请来访者对事先准备的绘画作品表达某种不喜欢、不赞同的情感。透过这样的过程,可以学习以平静而安全的方式表述自己的不愉悦体验,而不是以“发脾气”或扭曲的方式进行交流。

如,对作品或绘画作品中的人物说,“我感到我不信任你,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个案经历了当众表达自我的恐惧,学会了如何面对负向情绪的表达。


这个技术可以提高社交能力,改善沟通技巧。
6

与负向情绪同在

在绘画过程中,治疗师要求个案不断识别出现的各种情绪体验,并且尝试于这种体验同在。特别是在咨询的某个特定阶段,个案可能会体验到沮丧、失望、空虚、混乱等情绪,这时,治疗时要强调说:

“试着呆在这种情绪里”,或者说,

“注意这种情绪来临时,你的身体有什么感受?”,

“你感觉到了什么?”,

“这时候你的期望是什么?”

当防御机制起动,个案就会采取逃避或拒绝的态度。


这个技术帮助个案学习与负向情绪共处,继而建立自信与自制能力。当个案能够与当下的负向情绪同在的时候,疗效就会自然发生了。

7

“打包”恶劣心境

治疗师要求每个人将自己曾经体验过的恶劣心境用一句话描写出来,再选一种颜色来代替这句话描述的心境。

然后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想象将所有这些不良情绪“打包”起来,时间要充分,引导个案尽可能将想象得到的所有恶劣心境都考虑到,一并处理。借助想象,可以继续将这个包裹扔到九霄云外去。


这个技术用于处理当下的负向情绪。由于大脑对想象出来的心境和真实的心境难以做出区分,所以想象将负担卸下去对身体来说就意味着真正地减缓压力。
8

画出怨恨的人

治疗师要求来访者闭上眼睛,回忆一个曾经怨恨的人,将这个人的形象用线条或颜色表示出来,绘画技术上仅仅做到在个案本人看起来像那个怨恨的人就可以了,当然,画得像一些也不错。

然后,由治疗师引导个案对着画中的人物说出诸如这些的发泄的话:

“我恨你,因为我小的时候你打我”,

“我心里很怨恨你,因为你当着我朋友的面出我的丑”,

“我恨死你了,因为你曾经那么虐待我和生病的妈妈”,

“我恨你,因为你一直都在酗酒,还没等我长大你就死,那时我多么需要你”。

这时,治疗师同时将这幅画撕碎或毁掉,直到个案感到将内心的怨恨释放出去。


这是一个象征性的手法,将过去的情绪唤起,并提取到当下来处理。

即让那个曾痛恨的人在内心已经“死去”使个案内心的愤怒由此可以得到宣泄,再回到生活中的时候就会发现纠缠已久的旧日怨恨情绪早已消失。

9

画一幅有表情的面孔

治疗师或团体带领者选出一位志愿者坐在团体的中间,对着大家做出各种表情,将欣喜、愤怒、哀伤、迷茫、满足、挫败、仇视等情绪表演出来。

每种情绪保持大概一分钟左右,由大家将各种表情画出来。然后在团体中间展开讨论。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每个人轮流上场演练。


这个技术可以帮助个案了解、识别、体验情绪反应,从而开始尝试用处理沟通种的各种情绪。

10

画出伤痛事件

治疗师要求来访者回忆那次令人伤痛的事件场景,继而将场景画出来。然后鼓励个案回到当时情绪中,重新体验那一刻的心境。

当个案说“当时我走在无人的街道,感到很害怕”。治疗师就引导他将这个陈述改为更具细节,如:

“当时,我走在无人的街道,感到很害怕。那是深夜的十一点多。空气又冷又湿,当时我还有觉得有些头痛。我知道我不能回家了。我感到绝望。我的全身都抽得紧紧的。”

这些细节会使个案将过去经验带到当下。有创伤后应急适应不良、“未完成事件”、未解决冲突等背景的个案很可能正在受着某些剧烈情绪的折磨,如恐慌、困顿、挣扎等。


这个技术使他们回溯旧日情景时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将这种体验带到当下来处理,这就给治疗师提供了对过去做一个了结的机会。这个过程对于个案来说,是一个自我整合的最后阶段。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