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沫若不顾众人反对,挖了明神宗的墓,周总理震怒立下11字规矩

 江山携手 2019-04-12

中国自古就有厚葬的传统,古人尤其是贵族死掉之后,都会在墓葬中陪葬很多陪葬品,在先秦时期甚至还有活人殉葬的传统!正是因为墓葬中埋着这么多的陪葬品,古墓无论是在盗墓贼眼中,还是历史学家眼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盗墓贼想要获得财富,而专家则想要从古墓中找到一些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但是考古毕竟不是盗墓啊,我国一般是不会主动进行墓葬挖掘的,只有墓葬在遭到了破坏之后,才会进行保护性发掘。考古专家想要主动挖掘墓葬,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因为主动挖掘可能会给墓葬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和其他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不一样,他是坚决主张对古墓进行主动挖掘的。在他看来,墓葬中隐藏着很多秘密,咱们要想证明历史资料中的记载是否正确,就必须要从古墓中寻找证据。他甚至提出过挖掘秦始皇墓,但不要说当时了,就算是现在技术也达不到挖掘的水平,因此周总理直接拒绝了他的建议。

郭沫若别拒绝之后并没有死心,既然不能挖掘秦始皇的墓葬,那就挖明朝皇帝的墓好了,他再次建议挖掘明成祖朱棣的墓,在他的据理力争之下最终得到了许可。郭沫若十分兴奋,带着一行人便去了北京天寿山对明朝皇陵进行挖掘。他们在长陵那里勘探了长达一年,但是却一无所获,郭沫若恼羞成怒,决定换一个地方。于是他们找到了献陵,那时朱高炽的墓葬,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吃柿子当然捡软的捏了,郭沫若决定就拿这个墓葬开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墓葬郭沫若还是没能搞定,最后他们决定挖掘定陵,也就是朱翊钧的墓葬。长久以来定陵都有着很多令人毛骨悚然的传说,谁要是和朱翊钧的八字不合,进入他的墓葬之后就会遭报应,当时这样的传说和所谓的诅咒很多。郭沫若自然不会相信,不过很多人都对此深信不疑,他们建议郭沫若不要挖定陵,但是郭沫若最后还是不顾阻拦挖开了定陵。

他们第一个碰到的就是金刚墙,大家都知道皇陵中肯定有很多机关,大家不敢贸然进去,于是决定先放一只鸡。但是那只鸡好像也知道有危险,怎么都不愿进去。最后大家只能戴上防毒面具继续挖掘,郭沫若一行人在定陵得到了很多文物,但是因为技术条件达不到,毁坏的就更多了。这件事让很多专家都叹气,所以郭沫若想要挖武则天墓的时候,周总理直接拒绝了,并且明确表示:十年内禁止挖掘帝王陵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