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汉印中白文的摹刻方法

 攒菁堂 2019-04-12

        初学篆刻应该先从摹刻秦汉印白文着手,而且要从摹刻线条均匀、工整端庄的汉印开始。在摹刻中,学习双刀刻法,然后再进一步摹刻风格随意有趣的印章。开始先掌握字形适应性变化,随后总体布局的匀称、平正规律,这里选出几方汉印作范例,加以分析和摹刻指导。

       和临摹书法一样,在摹刻之前,应对印拓进行认真的研读分析,这叫作“读印”,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重视读印,对印上的线条特征、字形和总体布局,“读”得认真,印边的微妙之处心中有数,心领神会了,在摹刻时就能下刀准确、肯定,较好地施展出来。如“依样画葫芦”,不明所以,匆匆忙忙拷贝了原印,即覆石就刻,就不能收到好的效果了。

一、“淮阳王玺”。“淮阳王玺”笔画粗细均匀,笔画间的间隔也十分均等。具有弧转的偏旁及笔画在平正匀称的总体要求下处理得十分从容。这方印的印文笔画皆完好清晰,适宜初学者摹习。后面三方习作,三人摹写印稿较认真,但效果优劣互见。
第一方,印面笔画粗细不均匀,“玺”字的笔画交错复杂混乱,,打破了整体的协调。
第二方,印面笔画间的间隔没有控制好,造成了粗率感。
第三方,印面摹刻较好,笔画用刀粗细均匀,笔画间的间隔也比较等匀,但线条的厚度和力度还不及原印。 

二、“殿中司马”。“殿中司马”是汉代凿印,在一气刻就的连贯气势中,由于历史的自然风化产生了一些别致的印面效果。如“司”字的“口”,其左侧直画本应完整,现在看上去中段断开,这些地方造成了印面的偶然妙趣,但我们如加以利用、发挥,它就可以变成我们创作时的一种艺术处理手法。
第一方,草率,线条太尖细,一刀刻过没有复刀,所以感到十分浮弱。
第二方,印面字形把握不准,对“司和“马”直画不知其所以然,以至刻得位置不对。
第三方,印面对字形、布局、线条的质感把握得较好。

三、“马充私印”。“马充私印”字形大小不一,四个字笔画均匀满布印面。妙处在于含蓄,而左上角和左下角破角破笔画以及“充”字底部大面积的残破,这是我们在摹刻时应自觉追求的,更加重了这种含蓄趣味。
第一方,印面四字间的间距太开,笔画过细,刀痕显露,缺乏浑厚含蓄。
第二方,印面四字布局得法,但“马”字有些倾斜,“私”字结构转折处圆软,“充”字下部横画有些太弱了。
第三方,印面对字形把握得较准,只是两行字之间的间隔还不挺直,笔画还可粗厚些,

      对这三方汉印的摹刻练习,通过读印、摹刻实践加以体验,我们就对其它秦汉印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各个印的特点、意趣和形式技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