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军 一、 写作目标 (一) 课程目标: 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二) 专题目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二、 知识概述 “有文采”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可细分为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用词贴切,这主要是指要通过反复推敲,选取在语境中最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式灵活,这是指在文中要灵活运用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常式句和变式句;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这主要是指在文章中善于运用常见的狭义修辞格,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拟人、引用等;文句有表现力,这主要是指语句的表达效果好,对读者有感染力。 三、 范文示例 (一)没有人愿为懦弱买单 马德 这个世界,没有人会为懦弱买单。【评:首段,独句段,开门见山,重述标题,亮明观点。】 懦弱是什么呢?是羊的绵软,是鼠的惊怯,是鼬的疑惧,是忍气吞声,是苟且偷安,是临阵脱逃,是浩瀚的词汇里,所有最没出息的词的结合体。【评:用词贴切:以“绵软”形容羊的懦弱,以“惊怯”形容鼠的懦弱,以“疑惧”形容鼬的懦弱,词汇丰富,各状其物,各尽其妙,非大量积累词汇、认真推敲词汇不能如此。句式灵活:对设问所答,连用六个五言句,然后接以“是浩瀚的词汇里,所有最没出息的词的结合体”一句,这既是排比修辞,更是典型的整句和散句相结合,既严谨整饬,又自由不羁,潇洒自如。善用修辞:排比之外,“惊怯”“疑惧”二字,似未刻意修辞而已然修辞,正是自然而然的拟人手法,鼠与鼬的惊疑神态活灵活现矣。】 懦弱的人,身体活着,精神早已遁于尘外,而灵魂,只好在窝囊中坐化。【评:用词贴切。“遁于尘外”,虽仅四字,却简洁、浓缩,书面意味十足。“在窝囊中坐化”中“窝囊”为俗词、口语词,“坐化”为雅词、书面词,雅俗结合,妙趣横生。】 三千里江山,不畏风狂,不惧雨骤,不怕潮涌,不惊栗于一切寒霜雷电,是的,全无畏惧。仅是因为,这江山的内里,是血性,是刚强,是坚硬的骨,是不屈的魂。【评:善用修辞。作者很善于使用排比,动辄三句、四句一气喷薄而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汇聚成浩荡磅礴之势,在强烈的抒情意味中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认识。】 这个尘世,所有的尊崇和仰望,所有的风流和威武,所有的敬重和屈从,所有的话语权和决断权,甚至是所有的阿谀和谄媚,只会指向一个方向:强者。【评:此处一气连用五个同式句子,而在每个句子中,都使用了成对的相辅相成的词语,如“尊崇和仰望”“阿谀和谄媚”,这使得排比本身不只具有文采与气势,更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说理力量。妙用标点:“只会指向一个方向:强者。”这个冒号的使用,使得“强者”二字得到极大的突现。妙用标点,是广义修辞手段之一,也是文采的一方面表现。】这是不公平之巅的最大的公平,这也是横扫一切的法则。也就是说,这天下,永远是强者的天下。懦夫也可以说话,但只能说给风听,其实风也不听,一路长亭更短亭,只是为了把这些话丢得很远很远。【评:善于修辞。懦夫“只能说给风听,其实风也不听”,这是拟物的手法,风也不屑于懦夫,则作者对懦夫的讥讽力道十足。】 人微言轻,无奈,只好卑作风语。【评:用词贴切,一个“风语”,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懦夫生存的无聊与无足轻重。】 你只是存在,却从来无足轻重。这是一个懦弱的人,用懦弱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买下的永恒的位置。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以不刚强,但一定不能懦弱。不刚强,人生也不过是平淡。若是懦弱,则属于一个人的气概尽失,气概失则气象尽,气象尽,即便百转千回,沉舟侧畔,过尽千帆,也只好一个人喑哑黯淡。【评:使用顶真修辞,由“气概”引出“气象”又引出“喑哑黯淡”,文意层层深入。句式灵活:作者由“百转千回、沉舟侧畔,过尽千帆”这三个刻意雕琢的四字句,接以“也只好一个人喑哑黯淡”这个暗含了四字句的散句,整散交错,既有形式的视觉美,也有诵读的音韵美,更有表意的丰富美。】 刚强是人生的烈酒,三杯上马去,会让一个人横刀立马,威风八面,成就英雄的一段传奇。懦弱是精神的化骨散,一个人若懦弱了,先是精神萎落了,然后,人格也就彻底沦陷了,最后,成为人见人欺的懦夫。【评:本段突出地使用了比喻与对比。以“烈酒”比喻“刚强”,以“化骨散”比喻“懦弱”,生动形象。第一大句写刚强者的威武传奇,第二大句对以懦弱者的人见人欺,在毫不留情的对比中,对标题“没有人愿为懦弱买单”作了沉重的注解。】 没有谁生来就是懦夫的。江山是一座城池一座城池丢的,精神是一段血脉一段血脉沦陷的,人格是一节骨一节骨矮下去的,人生是一寸光阴一寸光阴投降到底的。【评:本段第二大句的四个短句内部是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懦夫就是这样无奈地一步一步形成的;四个短句之间又构成了排比,由物及人,由具体到抽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自成懦夫的可悲旅程;同时,“血脉”“一节骨”“一寸光阴”还有比喻与借代的修辞之妙,这既含蓄又明白,大大增强了文采。】 是的,再高大的巨人,最后,也会被懦弱啮噬成矮子。【评:“最后”后面的一个逗号本来可以不用,但作者刻意地用了,这个逗号的妙用,有强调思考的意味,有突出情感的作用。而“啮噬”一词,是典型的书面语,用在此处还有拟物的效果,似乎可怕的“懦弱”就是一只令人讨厌的老鼠,会一口一口地把自己“啮噬成矮子”。】 懦弱源于内心的虚弱。一个人内心虚弱了,就再难施展开有力的手脚,再难呈现出威武的气势,再难树立起坚硬的风骨,属于生命所有刚强的部分,属于人性中所有锋利的部分,属于人格中所有崇高的部分,也就烟消云散了。【评:使用排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内心虚弱会给人造成巨大的生命灾难。】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若活到最后,能跟这个世界说一句:我,曾有血性地来过!【评:此处当是对读者发出号召,但作为如此一篇文采斐然的抒情散文,作者并非直白地喊口号,而是有了这样的句式:“我,曾有血性地来过!”妙用逗号,将“我”独立出来以突现,以强调,以放大,以张扬,精选“血性”一词,把“刚强”形象化地传达出来了。】 便是最好。【评:活用语段。本来“便是最好”这四个字完全可以附着在上面一段的最后,自然写出。但是,作者刻意把这四个字独立出来,而且写成独句段,把不是语段的半个句子写成语段,让读者惊诧,让读者思考,让读者反思,让读者震撼。这就是文采。】 【总评】 马德是当下一个颇有影响的作家。本文是思想性和文采性相得益彰的范文,十分值得学习、借鉴、模仿。“有文采”所要求的一切方面,无论是用词贴切,无论是善于修辞,无论是句式灵活,无论是句子有表现力,在本文中都有典型的体现。正是因为有了多样的、出色的词汇、修辞、句式的运用,这篇文章才很有感染力、说服力。这就是文采的力量。 (二)人生没有句号 (考场作文)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窘迫渺小激昂着人生的信念,以青云的高傲托起明日的理想。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覆舟倒海荡起人生的信念,以春意的盎然引燃前行的火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狂风呼啸高吼人生的信念,以沧海的壮阔泛起执着的海浪。 人生没有句号,他们一直向前行……【评:前三段是排比句构成的独句段,简洁、整齐、美观,同时,都能围绕着“人生就要向前行”这个核心观点来排比,分别用的是“明日”“前行”“执着”“信念”这样的同义词、近义词来反复铺排,很有文采,很有气势。】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他生于中亚碎叶,人称“诗仙”,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他唾弃官场的贪婪,有自己的人生准则,一生不羁的胸怀和凌云壮志永远没有淡释青春。仰视他,一股浪漫的气息拂过脸颊,他带我们走进了大唐盛世。人生路上虽“蜀道难”,然而,唐诗因他变得更有多元味觉。笔底波澜,他诠释着人生的信念。李白,向前行……【评:段首句引用的是评价李白的一副精彩对联;接下来,围绕着“向前行”这个核心观点来叙述李白的生平事迹。最后,点出“李白”的名字,又一次强调“向前行”这个核心观点。】 “英雄做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自古英雄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他是中国革命的奠基人,为了中华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耻辱的中国近代史,可以说因他的存在而变得不耻辱。一次,两次……他并没有灰心。他领导辛亥革命,于1912年建立起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然而,他北上革命时不幸去世,历史在这一刻定格,而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却永远流淌在一代代志士仁人的血液中。孙中山,向前行……【评:段首句是引用评价孙中山的一副精彩对联。接下来,文章围绕着“向前行”这个核心观点来叙述孙中山执着前行的奋斗人生。最后,点出“孙中山”的名字,又一次以反复修辞强调“向前行”这个核心观点。】 “从坠落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生命的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不幸的遭遇也许与有幸的人生是一个偶然巧合,但也并非巧合,是执着与信念缔造了这一次“不凡的巧合”。一出千手观音演绎了中华残疾人艺术的神话。我们为之震撼,海外为之震撼。2008年残奥会上《我的梦》将中华文化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分享了属于她们的特殊艺术。她,让我们惊艳了眼,一种残缺的完美。邰丽华,向前行……【评:段首句引用的是评价邰丽华的颁奖词。接下来,文章同样是牢牢围绕着“向前行”这个核心观点来叙述邰丽华的奋斗前行。最后,采用同样的结构,点出“邰丽华”的名字,再次强调“向前行”这个核心观点。至此,上述三个语段构成了排比式语段,表达很有气势。】 人生没有句号,昭示着永不止步的信念。 人生没有句号,演绎着永不停留的执着。 人生没有句号,因为人生要永远向前行……【评:结尾使用了简短、整齐的排比式独句段,醒目而有文采。同时,结尾既呼应标题,呼应开头的排比独句段和中心观点句中“信念”“执着”“前行”这些关键词,也总结了主体部分所举的三个人物排比语段中的“信念”“执着”“前行”这些核心词,使得文意牢牢抱成了一个团,没有丝毫的偏差和游离。】 【总评】 善用排比句是“有文采”的一种有效表现。本文开头部分用排比独句段,结尾部分也用排比独句段,主体部分使用了排比大语段,可以说,大小三组排比撑起了这篇很有文采的文章。另外,引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整散句的交错运用,使全文既有整齐美,又有变化美,显得文采斐然。需要强调的是,本文的排比句始终都紧紧围绕中心观点,服务中心观点,强化中心观点,而不是为文采而文采,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 四、 技法导引 (一)推敲词语,寻找最佳的那一个。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说:“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我们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惟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思索困难,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要使词语用得贴切,就必须有反复推敲、修改、打磨词语的意识和切实的写作实践不可。有人问郭沫若先生好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他说:“改、改、改、改、改、改、改!”这其中,反反复复地修改、锤炼词语应该是最基本的硬功夫。 要有效地推敲词语,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大量积累词汇。 词汇就是作文的砖瓦,没有一个个词汇,无法成句成段成文;词汇就是作战的士兵,没有一个个词汇,就无法冲锋陷阵克敌制胜;词汇就是一片一片的绿叶,没有一个个词汇,就无法摇曳一树绿荫。 词汇从哪里来?词汇从积累中来。正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要尽力去记忆、积累词汇,要把课本下面的一切重要词汇都牢记心中。同时,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自觉地去积累词汇,要有摘录本,及时地抄录词汇,记忆词汇。如“明日黄花”,如“七月流火”,如“美轮美奂”,这些漂亮的词汇,在学习中遇到它们时就不要一掠而过,而要去用心积累它们。 2.准确理解词汇。 积累词汇的目的在于运用词汇,而运用词汇的前提是对词汇的含义有准确的理解。有些学生的作文看起来词汇挺丰富,但经不过细读,因为他本人对词汇的理解是一知半解的,所以就只能在文中生吞活剥地使用它们。因而,这些词汇在作文中不仅起不到“有文采”的作用,反而显得华而不实,令人生厌。 比如,“七月流火”这个词语,你把它当作夏天天气很热来用,还自以为得意,却不知道这个成语其实是表达天气变凉的意思,这岂不令人笑掉大牙!又如,“明日黄花”这个成语,它的意思是说已经过时的东西,如果你把它理解为明天才要开放的艳丽的黄花,还自鸣得意地吟诗道“明日黄花开更艳”,岂不贻笑大方! 3.多用书面词汇。 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只习惯于使用日常的口头交际语,把写作与日常说话等同起来,这使得文章中的词汇档次不高,含金量不足。固然,口头交际语自有其价值,比如,在写记叙文或小小说之时,为了传达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时,也常用到具有个性化色彩的生活化语言,但那本身正是一种文采的表现。相反,如果不分文体,不分表达场合,总是停留在使用日常口头语的写作层面上,那就叫没文采。所以,大家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有强烈的使用书面词语的意识。 比如,“娘”这个词语,如果你描写你老爸对你奶奶尊敬的称呼时,那就很恰当,因为那是真实的、个性化的语言。但是,如果你在写赞美祖国的语句时,你就得换用“母亲”这个书面意味更强的词语,你要说成“啊,祖国,我的母亲”,却不能说成“啊,祖国,我的娘”,这就是书面语与口语的不同。 4.比较修改词汇。 要提高运用词汇的能力,必须在平时的写作中养成反复修改推敲词语的习惯。如前所引郭沫若先生语那样,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的词汇也是改出来的。 韩愈之所以建议贾岛在“僧敲月下门”中使用“敲”而不用“推”,正是反复修改、比较、琢磨的结果,这正是所谓的“推敲”功夫。我们熟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诗句,句中这一个“绿”字本是形容词,此处却被王安石活用成了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春风拂来时所带来的绿满大地的意境。 一定要养成修改推敲词语的习惯,这是语文学习的硬功所在,这也是打牢语文基础的必由之路。 (二)活用句式,形美音美意更美。 长句看着凝重,读着沉稳,表意严谨;短句看着活泼,读着轻快,蕴含激情。整句看着美观,读着和谐;散句看着潇洒,节奏变化。常式句熟悉亲切,交流自然;变式句新颖别致,引人思考。无论何种句式,各有其表达效果,要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地选用句式,刻意地打造句式,使文中语句对读者而言产生建筑美、音乐美、意蕴美来。同一段话,可以用多种句式来表达,要根据语境选择那最有表现力的句式。 “长短整散和常变”,这六类句式的灵活运用会产生非常奇妙的表达效果,它首先带来的是视觉上的美,其次带来的是诵读上的美,再次带来的是表意上的美,三美合一,就是高境界的“有文采”。要训练运用句式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有驾驭句式的意识。 首先是要有强烈的主动驾驭各类句式的意识。一句话可能有一百种表达方式,你不能满足于只掌握一种表达句式,尤其不能满足于只会使用来自于日常生活中老掉牙的那一种句式。在写作训练中,就要时常提醒自己:这句话,我还可以怎么说?我还可以运用什么样的句式? “怎么了,你?”这句话是孙犁的经典小说《荷花淀》中水生嫂的一句经典语言描写,两个标点四个字,可是写得多么漂亮啊!漂亮在哪里?就漂亮在用了这样的两个标点,就漂亮在把这四个字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常式句的说法是:“你怎么了?”此处变式句的说法是:“怎么了,你?”这一变,区区四个字就把水生嫂对丈夫水生的细腻观察、细心关爱、急切询问之情全都表现出来了。这正是作者精心加工句式的奇效。如果没有主动利用各类句式、主动驾驭句式的意识,这么漂亮的句子怎么能写得出来呢! 2.学会变换句式来表达。 平时要主动做这样的训练,把自己作文中的某些句子或是某些语段,换一种句式来表达。或是把散句变整句,或是把长句变短句,或是散句和整句交错运用,等等,但就是不要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全篇只使用一种呆板的句式来写作。这就需要主动训练,这就要求自己养成写作时刻意地去修改句式的习惯。 比如,“房子再多你也睡不了多大的地方,再有钱你也吃不了多少饭。”这是一个散句,也是一个日常口语化的句子。如果加工成这样的句式就不一样了:“大厦千间,夜眠七尺;珍馐百味,无非一餐。”这个句子为什么看起来美,读起来美,想起来美呢?除了它使用了典雅的书面语之外,还因为它在句式上作了打磨,它用的是整句,用的是四言句,所以,它有一种很特别的表达效果。 3.选最有表现力的句式。 按理说,句式本身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在特定的语境中,每类句式都可能是最好的。所以,要灵活地使用句式,让不同的句式发挥更好的表达作用,打磨、选择句式的标准还在于语境,在于作者所想达到的表达目的、表达效果,只有这样去修改、加工,才能找到最有表现力的句式,也才能不断提高驾驭各类句式的能力。 比如,鲁迅有这样一句话:“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这句话写得很漂亮,被世人视为鲁迅的名言之一,除了句意的深刻之外,整散结合的句式本身为此句增色不少,功不可没。 (三)善用修辞,找到最佳表述方法。 《左传》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说的就是文采的重要性,而各类修辞手法就是有文采的重要体现。比喻,生动形象;夸张,令人惊奇瞩目;排比,气势磅礴酣畅;对偶,整齐美观严谨;反复,不断强调突显;设问,引发读者思考;反问,辩驳充满激情;拟人,生动形象亲切。要养成把日常粗糙、直白的口语借用修辞手法漂亮地表达出来的习惯,这是提升文采的重要途径。同一个句子,可以有多种说法,要根据语境打磨出最有表现力的句子。在这里,最关键的是要提醒自己积极突破写作思维定势,不能满足于既有的、固定的、平庸俗气的表达习惯。 要善用修辞,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熟悉理解常用修辞特点。 如同准确理解词汇的含义一样,要运用修辞,首先必须如上所说,对常见、常用的多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一般要求、表达效果要了然于心。 比如,所谓的“排比”修辞,经常指的是句子排比,但它还可以是短语排比,也可以是段落排比;在数量上,至少得是三个,当然也可以是四个、五个、六七个;在形式上,它常需要结构相同,长短相近,有时还可以有一些体现相同结构的“标志词”。如:“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一面旗帜,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青春是一本教科书,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这就是由“青春是……她”为标志词引领的四个句子构成的漂亮的排比句。 2.刻意运用常用修辞手法。 修辞的最大意义在于把话说得漂亮,说得精彩,说得有味。因此,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乃至日常的口语交际中,要刻意训练自己养成使用修辞的习惯。因为,大家不是不知道修辞手法,也不是不能写出修辞句,而是在平时写作时满足于口语化的无修辞的表达状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放弃了修辞手法的使用和自觉的追求与打磨。久而久之,自己就成了一个在写作中不会使用修辞的人,就成了一个语言表达无味的人。因此,刻意训练,树立意识,积极运用,这是让自己的文章变得有文采的重要途径。 比如,要形容一头小牛身上黄色的牛毛,如果不用修辞的话,写在作文中就会是这样的:“我家有一头小牛,一身黄毛,可好看了。”如果用上比喻修辞,就可以是这样的:“我家有头小牛犊,那一身金黄色的茸毛,像刚从太阳里取得的。” 3.结合语境精心打磨修辞。 习惯于使用修辞,还要追求用好修辞。修辞的优劣、高下,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得以判断。因此,在写作训练中,要养成结合语境修改、打磨修辞的习惯。 比如,“闹”字是一个很普通的字眼,它就是热闹、闹腾、喧闹之意,孤立来看也没有什么好,但是,一进入“红杏树头春意闹”这个语境中,则一“闹”字顿时生色,境界全出。这就是在语境中打磨修辞的意义。 五、 写作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南宋诗人赵师恕自言有人生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 从这三句话中任选一句话为话题,自选素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个不少于200字的有文采片段。时间许可的话,也可以把此题写成全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说:“活着,总要干点事。往往不仅是你的活,而更重要的是你所干的事决定了你的价值,也决定了你的活的质量。人们要问的是你是怎么活下来的?就是说,在你存活之际,你主要从事了些什么活动呢?” 这段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有文采的哲理散文,全文要至少运用五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同时,要精心推敲词语,打磨句式。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不少于800字。 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说:“无为就是把有限的精力时间节省下来,才可能做一点事,也就是——有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无为方可与之语献身。” 这段话给你怎样的人生启迪?请结合你的思考,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有文采的哲理散文。要求在文中突出运用各类句式的写作技巧,同时,注意打磨词语和修辞手法。 【写作导引】 1.本题重点训练排比修辞。赵师恕的三愿其实提供了三个角度,可以从中任选一个角度来写。无论哪一个角度都是一个包容量极大的话题,可以为它选出无数多的事例来。如以“识尽世间好人”切入,当然可以写世间当下的那些好人,仅“感动中国”人物就可以写出多少啊。同时,还可以拓展视野,一切人世间曾经有过的好人也可以通过读书去“认识”他们。关键是要抓住一个“好”字,挖掘其丰富内涵,运用发散思维广泛选材,使用排比修辞来有文采地表述。 2.本题重点训练修辞运用。王蒙的话说得很直白也很深刻,概括地说就是:事业追求决定了人生价值。有了这样的分析认识,就完全可以模仿《人生没有句号》的写作技巧来写作了。事实上,《人生没有句号》一文在本质上也是在艺术地阐释王蒙的此种思考。古往今来,三教九流,各行各业,芸芸众生,有价值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快乐的人生,都是积极做事的人生。在写作中,可以极容易地举出无数的典型事例来,同时,主要可以使用引用、排比、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来有文采地展开。 3.本题重点训练各类句式的运用。作家王蒙的话本身显得很辩证,无为与有为本质上是辩证的统一。事实上,一切功成名就者,无不是有所不为即有所舍,才有所为即有所得者。这也正是一切所谓天才的核心标志。明确此理,则有无尽的事例可选,则有饱满的情绪要抒,则有深入的思考想说,因而综合运用各类句式来有效表达就成为自然而然的写作需要。同时,要注意打磨词语,运用修辞。 六、 诊断升格 (一)病文诊断 岁月无痕,人生有迹 高梦梦(学生习作,训练题2) 冉冉的时光漫过叶子,曾几何时翠艳欲滴的年华,浸上了沧桑的枯黄。流转的光阴将生命一寸一寸地收割,人们奔走在各自的道路上,依旧行色匆匆,可这看似忙碌的奔波,真的能让人的生命留下些许痕迹吗?【评:首段末句用了一个设问句,对标题的呼应性不强,也不利于鲜明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有人说,活着只是天地间的一次远游。如果人生只是漫无目的的飘荡,只是一次次的昼夜晨昏,那该是多么荒凉而无趣的远游!【评:“只是”引起的句式可以写成三个,以构成排比句,同时力求句式整齐,则全句更有文采。】人生有限,你所干的事决定了你的价值,决定了你的高度。【评:“决定”引起的句式也可以写成排比句,以增强文采。】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去无踪,但人活一世,总要留下点什么。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评:在引用之后,要有必要的呼应语。】生命无所谓高低贵贱,但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意义。古人讲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说得便是这个道理。【评:“说得便是这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指代不明。】有的人只求吃饱穿暖,平凡度日;有的人敢想敢做,挑战自我。【评:“有的人”引起的句式可以扩展成三个,同时注意句式整齐。】岁月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只是人与人之间追求大相径庭,生存还是生活,时间从不会给出答案。【评:“时间从不会给出答案”么?表意不到位。】惟有拼搏的人生,才能让你垂垂老矣回望来路时,了无遗憾。 人渺小得犹如大海里的蜉蝣,在岁月的长河里掀不起一点点的涟漪,但纵使抵不过日月交换,纵使时间的浪潮裹挟着我们前进而不容许有任何的反抗,我们也应当在这人世间留下点痕迹。【评:用词不够精精准,段首句与下文逻辑上有矛盾。既然人渺小得在岁月的长河里掀不起一点点涟漪,又何来孔圣、李白诸人呢?】仰慕孔圣,深邃的儒学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为人称道;思忖李白,狂放不羁的才子性情历经千年风雨依旧鲜活深刻;追忆鲁迅,先生的铮铮傲骨依旧让人肃然起敬。【评:此处的一组排比句能紧扣段意和文章主题,表达有力。】时光走过了无痕迹,他们却给后辈留下了鼓舞人心的力量,也给他们的生命添了亮丽的一笔。【评:“鼓舞人心的力量”和“亮丽的一笔”两句语序应该换位。】“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世上,难道也要赤裸裸地回去吗?”不,时光尚好,努力追求吧,纵使岁月留不住。 最美的风光一定在绝顶,人生亦如此。一个人的追求决定了他的视野,也决定了他的格局和境界,只有不懈地攀登,才能体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风光无限。生命的华彩与长度无关,就如尘世间有些花绽放在清晨,有些花绽放在午后,可有些花只有在深夜才绽放出最沁人心脾的清香。【评:“生命的华彩与长度无关”,可接下来的三句似乎又在强调与长度有关。另外,这三个句子句式不整齐,文采不足。】人生美在尽力而为,哪怕岁月无痕,只要拼搏,就可以编织出人生最灿烂辉煌的锦绣云图。 人生不应是日复一日的盲目奔走,有了目标,才有了追求,也就有了价值和意义,纵使它岁月无痕,但又有何妨! (二)升格佳作 岁月无痕,人生有迹 高梦梦(学生习作,训练题2) 冉冉的时光漫过叶子,曾几何时翠艳欲滴的年华,浸上了沧桑的枯黄。流转的光阴将生命一寸一寸地收割,奔走在各自的道路上,人们行色匆匆,忙忙碌碌的奔波,谁都想在岁月的长河里留下生命的些许痕迹。 有人说,活着只是天地间的一次远游。可是,如果人生只是一次次昼夜晨昏的轮回,只是一场场漫无目的的飘荡,只是一出出重复乏味的演出,那该是多么荒凉而无趣的远游!人生有限,你所干的事决定了你的生命价值,决定了你的生命高度,决定了你的生命质量。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但人活一世,总要留下点什么。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同样是生命,同样是一生,却可以有很不相同的生命意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生命本身无所谓高低贵贱,但生命的质量却有高下优劣。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只追求吃饱穿暖,平凡度日;有的人甚至追求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也有的人追求敢想敢做,超越自我。岁月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只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追求大相径庭,时间才会给生存和生活以不同的答案。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哲早就主张这样积极进取的人生了。我们惟有选择拼搏的人生,才能在垂垂老矣回望来路时了无遗憾啊! 人虽然渺小得犹如大海里的蜉蝣,在岁月的长河里似乎掀不起一点点的涟漪,时间的浪潮裹挟着我们前行似乎也不容许我们有任何的抗争,但我们都应当努力在这人世间留下自己的痕迹。仰慕孔圣,深邃的儒学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为人称道;思忖李白,狂放不羁的才子性情历经千年风雨依旧鲜活深刻;追忆鲁迅,先生的铮铮傲骨近百年后的今天依旧让人肃然起敬。时光走过了无痕迹,他们却为自己的生命添上了亮丽的一笔,也给世世代代的后人留下了鼓舞人心的力量。“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世上,难道也要赤裸裸地回去吗?”你在心里问自己。当然不,时光尚好,理应努力追求,挑战岁月。 最美的风光一定在绝顶,人生亦如此。一个人的追求决定了他的视野,也决定了他的格局和境界,只有不懈地攀登,才能体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风光无限。生命的华彩不在于其长度,而在于其质量,有些花绽放在清晨,有些花绽放在午后,有些花绽放在深夜,绽放美丽,吐露芬芳,这才是花的事业,也是人的事业。 人生不应是一场盲目的奔走,有了目标,有了追求,也就有了意义,纵使岁月无痕,我们也自能编织出灿烂的锦绣云图。 【总评】 修改后的文章文采更为出色。一是增加了排比句的数量,把一些对偶句加工成了排比句,使文章的气势更加强烈。二是修饰了一些排比句,让句子立足排比标志词,长短、句式基本一致,使语气更为贯通。三是完善了引用,如臧克家的诗句和孟子的话语,让引用更为准确,表意更为严谨。 (三)常见误区 在关于“有文采”的写作训练中,常见的误区有三:一是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意识不强,不够自觉和主动,没有让修辞手段成为文章表达的一种熟练化的技能;二是不注意精心打磨词语,只有表面上的文采华丽,而实际上所用词语经不起推敲;三是不注意灵活地运用多种句式,尤其是运用整句的意识不强。 (四)训练小结 要增强作文的文采,最根本的途径是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有反复修改的意识。一篇作文写完后,要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修改,力求用最有文采的方式来更有效地表达文意。这要成为一种写作习惯,从而发展成为写作能力。另外,要把平时的各类仿写训练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这是提高作文文采的有效办法。能够把一小段写得文质兼美,就能够把整篇文章写好。此外,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要有积累词汇的强烈意识,要特别注重在语段中来积累,勤于积累,勤于运用,这是提高作文文采的重要辅助。 七、 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苏东坡有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志士仁人、高人雅士,令人敬仰。 请以排比和引用的修辞手法,精选若干人物,写一个不少于200字的有文采的语段。时间许可的话,可以运用五种以上的修辞,写成全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俄国伟大的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迪?请结合自己的思考,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有文采的哲理散文,要在文中重点打磨句式,要求运用到六大类句式,同时注意用词贴切、运用修辞。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不少于800字。 (1)无法战胜天性,很难取得过人的成就。 (2)生命应该由其内容来决定其角色。 (3)人前的潇洒是用人后的艰辛换来的。 这三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有文采的哲理散文或议论文,要求在文中注意综合运用“有文采”的写作技巧。 【写作指导】 1.此题重点训练修辞手法的运用。此题指向明确,就是要写饱学博识而有志气节操的读书人。这类人物贯穿整个文明史。因此,从训练文采的角度来看,引用不是问题,或者说是必须的事;排比不是问题,因为这样的诗文妙句和人物数不胜数。综合运用引用和排比的修辞,写出来的文章会显得充实而大气。 2.本题重点训练六类句式。车尔尼雪斯夫的话含意是明确的: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生命与时代的伟大责任紧密相联。这是一种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国家中都不乏这样的仁人志士,他们就是民族、国家的脊梁。行文中,无论是叙事,无论是说理,无论是抒情,都要始终瞄准运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常式句、变式句这个训练目标进行。 3.本题是对“有文采”综合技巧的写作训练。这三则材料角度不同而本质相似,都谈的是如何实现成功的人生。第一则材料侧重于克服自身天性的弱点,第二则材料侧重于充实自身,第三则材料侧重于艰苦奋斗。在写作中,既可以三选一,即集中突出其中某一条认识而点及另两条;也可以三条认识平均着力,形成合力。确定立意和选取事例不是问题,也不是本题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把大家共同的认识有文采地表现出来才是训练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