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军:书写漂亮会补救——高三作文训练序列

 三驾马车1966 2019-04-13


刘向军

一、  写作目标

(一)课程目标:

1.  书写: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字迹工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

2.  写作:

“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考时要在6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二)专题目标:

1.  书写:

能写方正的楷书、行楷,书写工整,笔画清晰,运笔有力,书写迅速,书写漂亮;不涂抹;不写错别字。

2.  写作:

作文要写完整,不偏题跑题,中心集中鲜明,扣合命题材料。

二、  知识概述

(一)关于书写:

书写是语文的基本功,广义的书写包括字迹工整,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狭义的书写专指字迹本身。

在高考作文评卷中,书写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有着第一重要的地位。再好的立意,再好的结构,再好的文采,如果书写一塌糊涂,惨不忍睹,根本就没有评卷者愿意去看这样的作文,何谈得高分呢!相反,漂亮的书写可以使文章大为增色。在真实的高考评卷中,凡书写漂亮者一定会得到评卷者的青睐,这早已是世人皆知的秘密。甚至,有的省份在高考作文评卷中,更是把书写漂亮作为“发展等级”中“有创新”的一个方面来对待,其意义更非同寻常了。

书写是从小学乃至幼儿就开始训练的硬功,小学阶段重点训练写楷书,初中阶段重点训练写行楷,高中阶段重点是直接运用行楷。

无论是写楷书、行楷,汉字的独特结构都决定了书写的基本要求是横平竖直、方正有力。从高考写作的实践而言,“基础等级”的要求是“字迹工整”,这其中就包含了结构方正,笔画到位,书写规范,清晰易认的要求。从“发展等级”的角度来看,书写更有会写行楷,字有风格,笔力刚劲,字体漂亮等书写要求。

(二)关于补救:

高考作文写作既有长度的要求,又有时间的约束,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不少于800字的优质写作并非易事。高考写作中,常见需要补救的情形有如下几种。

1.补救的情形之一:没有结尾,结构残缺。

    如果在高考场上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文章在结构上有明显残缺的话,那么,这就是所谓的残篇,这种作文无论前半部分写得多好,在评卷中得分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反之,如果虽然作文字数明显不足800字,但文章有头有尾,结构完整,那么,按高考评卷规定是每少50字扣1分,这比起残篇来说已经好了许多。因此,在作文结构残缺的情况下,就要想办法予以补救。

2.补救的情形之二:审题不准,立意偏颇。

有时,考生已经把文章写完了或是即将写完了,才意识到自己对作文审题不准确,立意有偏颇。“文以意为先”,文章的立意如何对评卷得分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此时就需要予以补救。

3.补救的情形之三:观点隐晦,表达不明。

有时一篇文章已经写完了,考生意识到自己的表述过于含蓄,导致全文的观点似有若无,难以捕捉,评卷者很难在很短的评卷时间内把握并认可自己的文章,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及时予以补救。

4.补救的情形之四:扣题不紧,脱离命题。

    有时考生把文章写完了,才意识到自己的文章并没有紧扣眼前的命题,或是没有紧扣眼前话题作文的核心话题,或是没有紧扣眼前命题作文的命题核心词,或是没有紧扣眼前材料作文的材料含意,这就有脱离命题之嫌,在此时,就需要及时予以补救。

三、  范文示例

(一)书写

成功三重奏

(2013年考场作文一类卷,57分)

老陈,请听我说

(2015年考场作文一类卷,58分)

【总评】

上述两篇来自高考考场上的真实一类样卷,给我们训练书写以有益启示。应该说,上述两篇作文就书写而言,第一篇的书写逊色于第二篇的书写。第一篇的书写就是规规矩矩的楷书,类似小学四年级学生一笔一画的楷书书写;第二篇书写稍有一点行书,笔画更老到一些,初具书写风格。虽然这两篇作文的书写都还称不上一流水平,但是,它们的书写做到了字迹工整,清晰规范,不涂抹,这就绝对有助于内容的表达而不是相反。这再次提示我们:能写行楷写行楷,写不了行楷写楷书;笔画要到位,字迹大小要均匀;字迹要清晰,工整好辨认。

第一篇作文中写错了“奠基”的“奠”字,第二篇作文中写错了“尝试”的“尝”字,均被评卷者发现。不写错别字,这也是书写的基本要求之一。按评卷要求,凡错别字,发现一个扣一分。尤其是评卷者计划打55分以上的高分时,此时就会鸡蛋里挑骨头,对书写、语言多看两眼,因为错别字和病句这是写作中的硬伤。

(二)全文

【真题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5年新课标卷1)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看似无情却有情

——就父亲交通违规报警事致小陈的信

徐 江(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令人敬佩的小陈同学:

看到某交管部门在网上发布的关于你就父亲驾车违规事情向交管部门举报信息,并导致你父亲被教育、被罚款、被网上曝光,我由衷地向你表示敬意。你的行为正应了一句古诗所说——“看似无情却有情”。不仅对父亲有情,而且对他人也是有情的。【评:遵照写作要求,符合书信格式;立足命题材料,简要概括分析,首段及时亮明中心观点,呼应标题。】

很显然,父亲不顾交通禁律,开车时屡屡接听电话,给他自身以及他人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但他却对自己的女儿苦口劝告置若罔闻,真的是让人又气又恨。亲情式的劝谕是无效了,必须对父亲的教育上升至法的教育。【评:立足命题材料,进一步分析,指出“上升至法的教育”的必要性。】

父亲的违规行为只有受到法律的惩戒,才能使他有所惧惮。当然,这样做是否奏效,还有待于观察,而没有法律的惩戒则是一点儿希望也没有。因为父亲“总是”在开车时接听电话,他是明知故犯。【评:承接上段,继续扣材做分析,指出以无情的教育方式来惩戒父亲是小陈的唯一选择。】

假如你不报警,父亲得不到严肃的教育,还会“总是”做这样违规的事。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形成开车打电话的习惯,难免会遭遇血的事故,这种事实教育是谁都不愿意接受的。或罚款、扣分、曝光,或遭遇血的事故,在这两种选言思维的抉择中,当然要前者而不要后者。然而做违法的事却不愿受法律惩戒的人总是抱有侥幸心理,并且时间愈久,他们的违法“气魄”就会愈大,直至遭遇事实的惩罚。【评:紧扣命题材料,从反面继续分析,使文意更加完整。指出如果小陈不报警的话,小陈的父亲很可能遭遇“事实的惩罚”。】

现在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或许会有人说你冷血无情,不顾及父亲的脸面,但你不要因此而有精神负担。承受这种责难总要比面对父亲的血污,还有他人的血污要好得多,况且古人有云“不教而诛谓之虐”。你从爱护出发,在多次说理无果的情形之下,才报警请求对父亲的违章行为从法的角度施以“极刑”——罚款、扣分、曝光,哪怕是将父亲的驾驶分扣光,取消他的驾驶证!这不是“不教而诛”。按传统道德《弟子规》之说法“亲有过,谏使更”,你做到了。又说“谏不入,悦复谏”你也做到了。不过,可贵的是你没有完全照搬《弟子规》之说教——“号泣随,挞无怨”。而是“亲顽固,报政府”。你尽了儿女之道,我们都支持你,都赞你爱而得法,教父有方。【评:继续紧扣命题材料,始终不离书信就事论事的基本写法。巧妙引用古语,又化用古语,再次充分肯定了小陈的行为做得对、做得好,合情、合理、合法,这才是对父亲真正的爱。】

不相识的爱你的人:明华

2015年6月7日

【总评】

徐江是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他积极关注并致力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当下中学语文教学界的先锋人物。徐教授所写的下水文,符合高考命题要求,是一篇高质量的完整作文,这给一线师生做了一次很好的写作示范。

在此,我们引用此文的主要目的还在于体会考场上完整作文的特点:有头有尾,有始有终,结构齐全,中心突出,紧扣材料,文意完整。

四、  技法导引

    书写能力和病文补救是两个重要的写作专项能力,以下将分别予以讨论。

(一)书写训练技法

已经有好多年了,大学生们的汉字书写总是被慨叹为“惨不忍睹”。其实,中学生们的书写当然同样“惨不忍睹”,甚至更为“惨不忍睹”。这是必然的事。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从来不重视书写训练,相反,从来是以种种方式损毁学生的书写能力。当然,有的老师会辩驳:为了中考,我们天天督促学生练字;为了高考,我们天天督促学生练字。在不少学校,这确实是真的;但练字的收效甚微,这也确实是真的。

常见的书写问题有哪些呢?

常见的书写问题主要有:结构不正,字体东倒西歪;没有顿挫,笔画柔弱无骨;字体过大,撑破作文方格;字体过小,既费眼又小气;笔画不到位,字体病态残缺;运笔有迟疑,笔画畏缩滞涩;书写速度过慢,费时间不适用。

书写水平对于高考作文得分的巨大影响毋庸多说,它实际上对高考各个学科的得分都有巨大影响,因此,这个问题需要同学们非常严肃地对待。

那么,汉字书写的惨状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书写训练不见成效的根源有哪些?让我们先弄明白书写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

1.对汉字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汉字是力学和结构美学的艺术统一。世界上只有汉字书写有这样崇高的地位:它绝对是一门整个民族都为之崇敬的艺术。只要汉字不死,书写就得重视,书法就得传承。我们的各科教师首先是语文教师对此的认识严重不到位。

2.对书写训练的本质认识不清。

书写训练的本质是训练手部动作技能的高度自动化。初学骑自行车者,战战兢兢,顾东顾不了西;熟练后,一手扶车把,谈笑自若,照样平稳前行。书写亦如此,儿童初学书写,分不清点和撇;熟练后,书写本身就会成为表达思想内容的自动化的工具。因此,高水平的书写技能必须经过大量有效的训练。

3.对汉字书写的困难性认识不够。

汉字书写远比英语单词书写复杂、困难。一个学生一周内可以有效地规范、提升英语单词的书写水平,而训练一年也未必能把汉字写好看。这就是汉字书写训练需要特别琢磨的地方,这也正是汉字书写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

4.小学四年级是学生书写水平的分化线。

回想一下,当初在小学四年级前,你的书写似乎并没有那么差,那时,每个孩子都可以写一手不错的方块字。不幸,进入所谓的小学高段后,孩子的书写水平开始迅速分化,极少数学生能够越写越快而越写越好,绝大多数会越写越快却越写越差。

5.一味地要求学生写楷书与各科作业量的暴增,是导致学生书写水平一落千丈成为恶习的重要根源。

为了完成海量的作业,就得加快书写速度。小学生除了加班加点之外,就只有迅速形成龙飞凤舞的潦草习惯来应对了。

6.教师的书写水平普遍低下且缺乏日常对学生书写的指导意识和指导能力。

在成长过程中,如果遇到几个对书写不当一回事的学科教师的话,那可就倒了霉。相反,凡汉字书写好的学生,多半在书写能力定型之际遇到过书写水平高且对学生书写训练做过有效指导的老师。教学中,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要对学生的书写做出示范并长时间地予以严格要求。

7.书写训练的误区:教师一厢情愿地想让学生以每天10分钟一笔一画、从容不迫的楷书训练扭转学生每天10个小时龙飞凤舞、匆匆忙忙的海量作业书写习惯。

在平时的书写中,邪不压正,坏的书写习惯天天在被强化,好的书写习惯无法有效地建立起来。学生每天在长时间地直接运用着书写能力,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专门去训练书写了。因此,只有在用中练,这才是提高书写水平的真正出路。

8.书写训练的怪现象:从来不写楷书或日常不用楷书的老师,偏偏要求学生用一笔一画的楷书应对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

老师每天才写几个字啊,尚且不用规范的楷书,而我们的学生每天从早到晚要写多少作业啊,哪能只用楷书去应对呢!但是,平时的教学中,没人训练学生学习行楷或是行书。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考场只好老老实实地写楷书,虽然平时几乎不写楷书。这种平时书写与考场书写的反差,是导致书写水平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9.中考或高考语文作文时适宜写楷书,绝不意味着不能写行楷,更不意味着整个中学阶段始终只能训练楷书、使用楷书。

每年的中考或高考优秀作文样卷,多半是比较工整的楷书书写,但这并非戒律,而是语文书写训练的普遍性悲哀。真实的情形是,评卷者对漂亮的行楷更为叹赏。《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有几个同学在初中时在老师指导下训练过行楷?有几个学生知道啥是行楷?这就是问题麻烦的根源。

汉字书写能力到底如何有效提高?弄清了上述基本问题后,也就找到了有效提高书写的途径。

    1.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书写训练要负起第一责任。

无论高考未来怎样改革,书写都一样重要。语文教师自己要力求写一手好字,语文教师要会有效指导学生训练书写,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汉字书写负责,此事不能指望他人。教师可以对班级中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摸底,分为不同等级,对必须练字者限定每周临帖的时间、数量,定时检查,定时比较,持之以恒。

2.各科教师都要成为学生实用性硬笔书写的示范者、指导者、督促者。

汉字书写训练也要有氛围,熏陶渐染很重要。首先要从教师的示范做起,无论是板书还是批改作业,教师都要做学生书写训练的示范者、指导者和督促者,各科教师必须牢牢树立训练学生书写的强烈意识,这样,才能形成有助于书写训练的合力。

3.学生自己要有把字写漂亮的强烈愿望。

学生个人要深刻理解书写对得高分的极端重要性,如果书写漂亮,各个学科都可以自然多得十分八分,合起来就是一个不得了的分数。学生本人必须要知道什么是好字,要知道如何训练才能把字写好,更要自觉地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作业中自然地让字越写越漂亮而不是相反。

4.考场作文书写的最低要求容易达到。

考场书写要求字迹工整,可以说这是希望学生能够回到小学四年级前的书写状态:一笔一画,清楚方正。“字迹工整”,这就是高考评卷时对作文书写提出的基本要求,经过训练,多数学生完全可以达到这样的要求。如果训练得法,完全可以也应该把行楷写好。

5.适当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是提升书写水平的重要辅助。

这个可能做到吗?各个学科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得有时间意识啊,多少作业量,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心中得有基本估算。教师要让学生在把字写工整的情况下还可以写得完,这对于练字才有帮助,也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

6.掌握硬笔楷书训练的重要技巧:横平竖直,不呆不僵;围绕中心,重心平衡;起顿收挫,撑起骨架;部件组合,比例恰当;运笔果断,笔画到位;练用结合,高度自动。

(1)汉字书写中所说的横平竖直,并非机械呆板得像印刷体那样的平直,而是有曲线、弧度的平直。

(2)最初无论是用田字格还是米字格训练,一个重要的用意是训练学生书写时能围绕中心点来紧凑结构字体的意识。

(3)   起笔要顿,就是把笔尖略略按一下再走笔,这样的字显得有劲。

(4)   收笔要挫,就是把笔尖略略按一下再收笔,这样的字显得有神。

(5)   除独体字外,所有的合体字,无论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无非主要是1:1、1:1:1、1:2、2:1这几种结构情形。

(6)   起笔时略略慢那么一点点,行笔的速度可加快,笔画一步写到位,这样的字显得有力。

(7)   要有这样的意识:平时凡提笔写字、作业时,就都是练字之时,而不只是依赖每天那一点可怜的练字时间,在书写实践中训练是最好的训练。

(8)   要追求书写技能的高度自动化,使它成为手部动作的一种本能。

    7.掌握硬笔行楷训练的重要技巧:缓疾得当;同笔归一;能连则连;当断则断;重视起收;突出主笔;果断流畅;练一知十;练用结合;高度自动。

(1)行笔时,该慢则慢,该快则快,一味地求快,会导致字体结构不正,笔画不到位,这也是多数学生书写不断变差的原因。

(2)凡是相同的笔画都可以连起笔画来一笔写成,如“爱”中的三点,“耒”中的三横,“彩”中的三撇,“顺”中的三竖,它们都可以一笔写出,速度提高三倍。“汤”字本有六画,可以用行书三笔写出,速度提高两倍。

(3)不能连笔时,就要断开,不要强连。如“断”中的“米”字末笔与左下角的竖折,“贾”中的“西”字末笔与“贝”的首笔,“畅”字的竖画与右边的横折。

(4)因为行楷或行书有连笔,所以,必定有些笔画不能像楷书那样写得完全到位,而会写得相对简省,但是,其中的主干笔画不能省,它是一个字的标志,要写到位,要突出它。如“律”字右边的四横可以一气连笔写出,但是那一竖却可以写得适当夸张些。

(5)绝大部分汉字都是由若干个部首组成的合体字,部首字是有限的,规律更是相通的,写好一个部首,就可以发挥练好10个字、100个字的作用。如“杨”中的“木”字旁,撇和点就可以简洁地连为一笔;“扬”中的提手,第二、三笔就可以简洁地连为一笔,“汤”中的三点水,第二、三笔就可以简连为一笔。一切“木”字旁、提手旁、三点水旁的字都可以这么写。

(6)和楷书一样,行楷、行书也需要在书写实践中来练。会用行楷,就获得了征服大量作业的基本能力,也是书写能力走向成熟的标志。

    8.了解书写训练的一般规律:练眼,观察漂亮的字好看在哪里;练心:思考一下好字和丑字的区别在哪里;练手:由先想后写(想内容、想笔画)到边想边写(边想内容、边想笔画)最后达到书写技能的高度自动化(书写自动地服务于内容)。

汉字书写首先是个技术活,要想使手艺提高得快些,就必须投入一点点心思,时不时地想一想,总结一下。你会发现,书写训练实际上没有那么难,没有那么复杂,更没有那么枯燥,而是一个很值得享受的过程。

至于不写错别字,这是作文的基本条件,关键在于平时看准字形,认真积累,发现错误,反复纠正。在写完作文后,自己至少要检查一遍,发现错别字后,要工整地予以改正。书写漂亮的同学,即便写了错误字看着也漂亮,所以,在此不再多谈纠正错别字的问题了。

(二)补救常用技法

要谈病文的补救问题先得再次明确一下需要补救的一些情形。考场作文需要补救的主要情形是四类:一是结构残缺需要补救,二是偏题跑题需要补救,三是文意隐晦需要补救,四是脱离命题需要补救。补救的一般技巧如下。

1.救残:补上尾段以救残,保证作文是全篇。

如前所述,所谓的残篇,是因为在考场上时间有限,前面的试题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因此考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800字的全文,有时,字数还严重短缺,比如只写了三四百字,这就是典型的残篇。

残篇属于结构不全、不成篇章的文章,这类文章不能以高考评卷中每少50个字扣1分的标准来处理。因为,如果按这个标准的话,一个只写了标题的学生,少800字未写也只能扣掉16分,以满分60分计他还能得44分呢!显然,残篇与字数不够的性质很不相同。残篇是考场作文的大忌,因此,如果发现时间实在不够用了,根本无法写成全文的话,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果断补救,确保以结构完整的面貌呈现给评卷者。

救残的根本办法是要补写上尾段,这样,有标题,有首段,有尾段,就是全文了。如果只剩下两分钟就要交卷了,也可以从容地用两句话来构成尾段,最简单的万能做法是用三句话做到三个呼应:呼应一下作文命题,呼应一下文章标题,呼应一下中心观点。比如,以“守规则”为核心的材料作文,可以这样简洁地结尾以补救:守规则是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人人守规则,社会更美好,让我们努力建设一个规则至上的法制社会。

2.救偏:补写若干关键句,偏题跑题救过来。

有时,考生文章快写完了或者已经写完了,才意识到自己对作文命题的含意理解有偏,甚至越写越偏,有跑题之嫌。无论是偏题还是跑题,本质上意味着考生对命题的理解和认识还没有到位,这是原则性的大问题,也就意味着考生眼前所写的文章与当下的作文命题没有什么关系了。答非所问,问题严重。此时,考生也需要果断补救。因为偏题作文已经是考场作文的大忌了,而跑题作文更是等而下之。救偏(包含救跑题)的一般技法如下。

(1)用题记救偏

考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可养成这样的习惯:在拟定了标题后,先在标题下面空出两行来,为写题记预留空间;然后,考生只管按平时的写作方式在空行后继续写作。

如果发现自己有偏题问题时,此时就可以让预留的题记位置发挥作用了。考生可以或引用或原创,写两句正确、明确、清晰、简洁、漂亮的中心观点,放在题记这个十分显眼的位置上,就可以达到有效的救偏效果。当然,如果写完后发现自己的文章并未偏题和跑题,甚至完全忘了预留有题记的空行的话,不写或忘写题记也没有关系,这丝毫不影响扫描和评卷。

比如,如果写关于“人要有远大志向”为核心的材料作文而自己把主体内容写成偏重了“不怕挫折”或是“重视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话,就可以在题记位置引用一下海伦·凯勒的名言以救偏:“一个人如果有了高飞的冲动,就决不甘于在地上爬。”

(2)续写以救偏

除补写题记外,直接在原文的后面续写也是一种有效的救偏技法。因为,文章的尾段本身就比较显眼,评卷人会格外关注;还因为,尾段后面有较大的空白篇幅供你从容地把上文说偏了话扭过来。

还以上面的救偏为例,即便在主体部分侧重写的是“不怕挫折”和“重视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事例或道理,也可以在结尾时把它扭到正确的中心观点上来。可以这样救偏:正是因为他们拥有远大志向,所以他们才不怕挫折,愈挫愈勇;正是因为他们拥有远大志向,所以他们才直面错误,反思提高。

(3)插写以救偏

有时,还可以对文章主体部分进行必要的、巧妙的救偏。此时的救偏,只能是用十分精练的语句进行“插写”了。所谓插写,即在文中寻找还有空白的地方,一般就是每段的段尾处。选段尾还余有空格的三两个地方,把精练的、扭转段意的、扭转文意的话工工整整地插写进去。

因为段尾有时余有空格,有时没有空格,空格的多少也不同,所以,插写语句的特点自然是:十分精练,画龙点睛。要让所插写的语句像钉子和筋骨一样,对整篇文意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还以上述材料作文的救偏为例,考生就可以在主体语段段尾的空白处分别插入这样的话:有大志,使其不惧挫折;有大志,使其迎难而上;有大志,使其增长智慧。——这样,在合适的、显眼的位置工整地塞进去这样一些简短的话语,就可以救偏。

(4)辩证以救偏

在写作中,考生会发现,天下并没有唯一的真理,只要在自己设定的前提下,人人都可以自圆其说地表达自己的真理。因此,如果文章写完后,发现有偏题的现象,考生就可以拿起辩证法的武器,在结尾处辩证地续写一段,把文意写得自圆其说。通俗地说,就是把原本说歪的、说偏的、说得不大有理的话变得颇有道理。

还以上述材料作文的救偏为例,可以在结尾处这样辩证地表述:当然,我们强调一个人要不怕挫折、重视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非可以不树立远大志向,恰恰相反,其中正蕴含了必须树立远大志向,因为,没有远大志向者,是不愿意也不可能正视挫折、积极反思的。

3.救隐:补写几个观点句,隐晦文意明起来。

有些学生平时喜欢写一些文意比较含蓄、隐晦的文章,如果在考场上又写成了这样的文风,尤其是在议论文或哲理散文中如此的话,就会给评卷者带来很大的阅读困难。因为,评卷速度太快,评卷者没有时间去琢磨含蓄、隐晦的文句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这就会对考生的得分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考生在刚开始写作时,对作文命题的含意认识还不够到位,所以,在行文中文意若明若暗,表述不清晰,表述不到位。

这上面的情况下,就可以采取补救措施。

(1)用题记救隐

和救偏的方式一样,题记当然也可以用来有效地救隐。

如果说文章写完了,考生对作文命题的含意才弄准确的话,就可以直接把最正确、最明确的观点用作题记。如果在行文中,文意若明若暗、时隐时现,那么,考生就可以把自己文章中那些最核心的词语、短句拎出来打磨一下,作为“警句”放在题记的位置,它既可以亮明文意,又可以统率下文,一举两得。

(2)段尾句救隐

段尾句可以救偏,也可以救隐。其写法和道理同前,不再赘述。所不同的是,此时的段尾句需要反复让中心观点或分观点明显、显豁起来,以便让评卷者在快速阅读中捕捉到自己文章的思路脉络,进而认可并欣赏。

(3)独句段救隐

如果在行文中意识到文意不明的话,就可以及时用独句段的方式来彰显文意,果断救隐。因为独句段的特点是显眼,是评卷者自觉不自觉都会关注到的要点,正可以用来凸显文意。

如果是在文章写完后才意识到需要救隐的话,就可以用更简洁的独句段插在两段之间的空白处。此时一定要注意两点:所插入的独句段一定要十分精练,二是书写一定要非常工整。

(4)用尾段救隐

尾段救隐是指在原来已经结束的尾段之后再写一个结束段,此时所写的真正尾段的文意一定要有卒章显志的特点,一定要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定要把全文的核心观点说明白、说直白,再不要绕弯子、玩高深了。其写法和道理与尾段救偏相同,不再赘述。

4.救脱:补写扣题扣材句,脱离文题救回来。

一般来说,高考作文命题类型大体有三种: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这三种题型都存在着写作时可能脱离命题要求的情形,尤其是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更容易出现。这也正是为什么高考材料作文在写作要求中总要有这样的一句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高考作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考生所写的作文必须能体现出是针对眼前的命题作文而写的,否则,就有脱离命题甚至是另来一套的宿构之嫌。不脱题相应地有如下几个含义:不脱离命题人所提供的标题,不脱离命题人所提供的话题,不脱离命题人所提供的材料,不脱离命题材料所蕴含的主题。

救脱的技法有如下几种。

(1)扣标题补写以救脱

凡命题作文,则命题人所提供的标题中一定会有相应的核心词,那么,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需要时时紧扣标题的核心词展开,否则,就有脱题之嫌。

无论是在写作过程中还是在写完全文后意识到没有有效扣标题,考生都可以有效地予以补救。办法与上述相似,可以用题记的方式来补救,可以用段尾句、独句段的方式来补救,还可以用续写尾段的方式来补救。

比如当年曾有一道高考真题是要求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标题作文,那么考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就必须紧扣“春光”和“妈妈”这两个核心词。因为“春光”和“妈妈”都带有象征性,所以,考生在写作过程中一不留神就会忘记了这两个核心词而按照自己作了转换后的文意自说自话去了。救脱的办法就是在适当的位置把包含着“春光”和“妈妈”这两个核心词的简短语句与语段的核心意思“糅合”在一起。

(2)扣话题补写以救脱

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形式之一。话题作文的典型特征是命题者只向考生提供一个写作的核心话题,考生据此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地去写作。正因为话题作文有如此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所以,它在既给了考生写作的宽松环境的同时,也容易使考生越扯越远,甚至忘了写作的出发点。

比如,以“爱心”为话题来作文,考生可能从“爱心”出发谈帮助他人,进而谈“尊敬师长”,进而谈“孝敬老人”,这样,写着写着,考生就可能把“爱心”这个话题偷换成了“尊敬”或是“孝敬”这样的话题。虽然其间可能有一定的逻辑关联,但这就是脱题的一种表现,严重的话,就可能成为跑题作文了。要补救的话,就需要牢牢咬住“爱心”这个核心词,把“爱心”二字嵌入行文中,把“爱心”二字放到题记、独句段、段首句、段尾句、尾段等显眼的地方去。

(3)扣材料补写以救脱

材料作文无论长短、单则或是多则,也无论其含意显豁还是含蓄,都始终必须是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考生的写作活动完全缘命题材料而存在。因此,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在写作中必须要扣合材料,而不能只是简单地从材料中概括出一个中心观点词,然后就把原材料一脚踹开,独自前行。

比如,当年高考有这样的一则材料作文:老鹰抓走了小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也去抓小羊,结果小羊没抓走,乌鸦自己反而被牧羊人抓住了。如果考生只从寓言故事中概括提取出一个抽象的观点比如“不要盲目攀比”后自说自话,不再理会原材料,就有抛弃原材料之嫌。此时,救脱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原材料中的标志词“老鹰”“乌鸦”等嵌入行文中,或是凸显在题记、独句段、段首句、段尾句、尾段中。

(4)扣中心补写以救脱

无论是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还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这些都可以统称为作文的中心或是主题。写作中当然需要始终围绕着主题来展开全文,如果发现行文脱离了主题,就需要及时救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中心观点或是分观点多次出现在显眼的位置上;如果是写作结束后发现行文脱离了主题,就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法凸显主题,或在题记中写,或插入独句段或是段尾句,或是续写尾段。

五、  写作训练

1.请以“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要求书写工整,力求漂亮;文章结构完整,扣合命题,中心突出。

2.请以“闪电”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要求书写工整,力求漂亮;文章结构完整,扣合话题,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著名画家梵高生前穷困潦倒,但他一直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

梵高生前仅卖出过一幅油画,售价400法郎。在他死去100年后,他的作品《鸢尾花》拍卖成交价是5350万美元,他的作品《加歇医生肖像》拍卖的成交价是8250万美元。

梵高曾说:“无论如何,一个人的目标应当是崇高、本质、杰出的,不是吗?”

结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要求字迹工整,文章结构完整,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与含意,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写作导引】

1.这是一则命题作文。此命题审题的关键是“跑在掌声之前”,它的意思是说一切成功者,他们在最终获得成功之前默默地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付出了大量的汗水。旁观者只看到了他的成功,只见证了他的荣誉,而他的远大志向、他的拼搏努力却早在掌声之前就存在了。“跑”和“掌声之前”,这是在行文中需要扣合的命题关键。

2.这是一则话题作文。“闪电”这个名词可以有多种引申,它可以是自然界的雷电,更可以是思想界、文化界、政治界的变革、创新,它是光明,它是威力,它是号召,它是短暂的,它又是永恒的。这是此则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时的关键。在确定立意后,在行文中,需要多次扣合“闪电”这个核心话题词展开,而不能置之不理。

3.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有这么几个:梵高生前的穷困与死后作品的价值连城;梵高生前在穷困中执著的坚守;梵高一生有明确的人生价值追求。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伟大的凡高。可以说“追求+坚守=成功”。“穷困”“坚守”“目标”这些是材料中的核心词,在行文中需要扣合它们来展开全文。

六、  诊断升格

(一)病文诊断

不做笼中鸟

董向欣(学生习作,训练题3)

笼中的鸟儿,每天饭来张口,时而扑腾下翅膀,日复一日已是足矣,却不及空中的雄鹰,享受捕捉猎物的痛快,随时展臂搏击长空,不断追求,死而无憾。【评:标题、首段与材料不全吻合,表意不明,有隐晦之弊。】

城市中的红灯绿酒,人生之路的光怪陆离,不知曾迷乱了多少的心智,束缚了多少人的人生。即便我们眼中那仗剑天涯的李白,也曾被官场这一大磁场所吸引。几年时间沉浮,功名利禄的追求几近耗尽了他本该更加精彩的一生,李白为了做笼中鸟,也算尽了心思。可最终却也看清了人世,选择自己追求的真正生活,才留下了历史上那青莲居士的背影 ,一袭青衫,一匹青驴,足矣。【评:举李白的事例,意在说明李白最终未像梵高那样做笼中鸟。但此段文意隐晦,未能扣合原材料,有脱离材料之嫌。】

昆德拉曾说:“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都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在永恒上。”百岁高龄的杨绛先生,不断追求,才有了一篇又一篇的大美之作;屠呦呦倾心一生追求青蒿素,才有了助人健康的药物;高敏一直寻求突破,才有了跳水冠军之后留学生、教练等更加精彩的人生。他们所有人都没有把自己局限到固定的轨道上,他们深知:只有放下曾经的自己,过去的荣耀,不断追求,才能有更好的人生。【评:此段引用名言、列举事例,但与原材料有偏离,梵高生前并非像杨绛等人那样功成名就后却仍努力不止,梵高一生却是在功未成、名未就的苦难中不懈奋斗的。】

有的人年轻时怀有一腔热血,梦想自己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心潮澎湃,志存高远。可最终,能在未来的道路上驰骋的人少之又少,以致最初的梦想“改头换面”甚至已是支离破碎。心中的梦想与追求悄然改变,又怎会有追求的热情?又何谈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呢?可如果每个人都如魏德友一样,坚守在自己的草原之上,挥挥羊鞭,追求草原的辽阔,即便地处偏僻,生活艰苦,也不忘初心,永葆本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也一定能获得取之无尽的力量。【评:本段如果能先扣合原材料,然后再作拓展,表达效果会更好。另外,本段所举的魏德友的事例与原材料含意不太吻合,需要有所阐发。】

玛丽·居里曾说:“对于已经完成了的事情,我从来不去重视,我只重视那些尚待完成的事情。”每个人都是如此,都要对人生充满追求,不虚过此生。【评:引用玛丽·居里的话显得有些突兀,需要与梵高的人生有所类比。】

即便饭来张口又如何,不做笼中鸟,要追求自由而洒脱。【评:尾段表意不准确,未能突出全文核心观点。】

【总评】

此习作有若干需要补救之处。一是立意不够准确、鲜明。全文并非以“不做笼中鸟”为重心,而是以要做“空中的雄鹰”为重心,同时在行文中也需要鲜明地提出全文的中心观点。二是行文中有脱离材料的问题。原材料是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行文中无论是引用还是举事例、生发议论,都要立足原材料,紧扣原材料。三是段意不鲜明。如第二、三自然段,需要有总括段意的语句,需要有与全文中心观点相扣合的语句。

(二) 升格佳作

不做笼中鸟,愿为空中鹰

董向欣(学生习作,训练题3)

笼中之鸟,日复一日,饭来张口,腾挪跳跃,自为得意,孰不知空中之鹰,翱翔九天,搏击长空,俯冲猎物,畅快淋漓。人生亦如是,人生天地间,短短几十秋,理应做有坚守、有追求的空中之鹰,岂能做享物欲、求平庸的笼中之鸟。

梵高先生就如这空中的鹰,哪怕穷困潦倒,挨饥受冻,他却能不断地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不枉此生。而在现实生活中,官场的纸醉金迷,都市的灯红酒绿,不知迷乱了多少人的心智,束缚了多少人的人生。即便我们眼中那仗剑天涯的李白,也曾被官场这一大磁场所吸引。几年时间沉浮,功名利禄的追求几乎耗尽了他本该更加精彩的生命。幸而李白最终看清了人世的真面目,他不愿再做笼中鸟,而去追求真正自由的鹰一般的生活,历史上这才留下了那青莲居士的背影 ,一袭长衫,一匹青驴,潇洒傲岸。

人生要有追求,就要永不满足,永不停息。梵高生前虽然只卖出一幅画,但他知道自己的价值,更知道自己的使命,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坚守着自己的坚守。正如昆德拉所说:“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都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在永恒上。”百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她不愿重复自己,她不愿停止追求,这才有了一篇又一篇的大美之作;科学家屠呦呦倾心一生追求青蒿素,这才有了助人健康的药物的问世;著名运动员高敏一直寻求突破,这才有了跳水冠军之后留学、做教练等精彩的人生。不被物欲所拘,不懈地追求,这才可能成为一只永远自由飞翔的雄鹰。

人生要有追求,需要不改初心。有的人年轻时怀有一腔热血,梦想着自己能干出一番大事业,也曾心潮澎湃,也曾志存高远,但许多人难以像梵高那样始终不改初心,因此,真正能在未来的天空上飞翔的人少之又少,以致最初的梦想“改头换面”甚至已是支离破碎。心中的梦想与追求已被放弃,又怎会有追求的热情?又何谈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呢?如果每个人都能像魏德友一样,坚守在自己的草原之上,挥动羊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追求草原的辽阔,虽然身处偏僻,生活艰苦,但也不忘初心,永葆本色,就同样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成为一只展翅蓝天的雄鹰。

玛丽·居里曾说:“对于已经完成了的事情,我从来不去重视,我只重视那些尚待完成的事情。”这就是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这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之路。梵高如此,玛丽·居里如此,每个人都应如此。让我们不做物欲的奴隶,不要成为一只平庸的笼中鸟;让我们都勇于做生命的主人,成为一只坚守理想、追求生命崇高价值的空中鹰。

(三) 常见误区

学生在写作中出现需要补救的严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写作时没有提纲,提笔就写,写到哪里算哪里,结果在成文之后才发现有需要补救的严重问题;二是写作之前虽有思考,但考虑不准确、不全面,在写作进行中或写作完成后,才意识到有严重不足;三是由于写作时间分配不当,造成不能写成完篇的硬伤。

学生在应对这类问题时常见的误区是:一种是补救的内容过多,添加一气,没有瞄准点题、扣材、概括段意等核心问题;二是补救内容添加的位置不佳,或不能引起阅读者的注意,或把整个卷面搞得乱糟糟。

(四) 训练小结

1.一笔一画,受框约束。

就书写而言,要提高书写水平,需要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并且一定要在运用中训练,在训练中运用,把用和练合二为一,才能一举两得,使书写训练更加实用,更有实效。

但是,书写训练又绝对是一个很难落实的事情。在紧张的高考备战过程中,即便是语文老师也难以坚持督促学生训练书写,更不论其他学科的老师了。更严峻的问题是,学生自己常常放弃了书写训练,觉得出力无收获,不划算。

但是,无论是高考的语文写作也好还是其他各个学科的卷面书写也好,都太需要把字写好了。那还有最后一招:一笔一画,受框约束。

所谓“一笔一画”,就是要求自己在考前做作业时和高考场上答题时,让书写回归“小学态”,回到小学三四年级时的状态,一笔一画,横平竖直。所谓“受框约束”,就是让字体大小、笔画长短严格受答卷方格的制约,既不要出格,也不要把格撑满,而是紧靠着左框边和底框边“填”进去。如果做到了这两点,写出来的字就显得大小均匀,结构方正,清晰易认,立刻就达到了“字迹工整”的要求。

考生必须明确,在考场上,字可以不漂亮,但必须清楚,这样,至少你的书写不会拉分了。在考生的人海中,做到这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了不起的胜利。

2.点题百遍,不厌其多。

在平时的训练和各类考试包括高考中,真正写不完全文的考生是极少数的,几乎所有的考生都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凑成800字的全文。所以,相对来说,“救残”不是主要问题。在考场实践中,“救偏”“救隐”“救脱”才是重中之重,这三类缺陷也确实是影响考生作文得分的最主要、最重要的原因。

上述讲了“救偏”“救隐”“救脱”的种种技法,概括起来就是一句真言:点题百遍不厌多!

此处的“题”可以指命题人提供的标题,紧扣标题中的核心词来展开行文,在行文中处处扣及标题的核心词,这就是“点题”。

此处的“题”可以指命题人提供的话题,紧扣话题中的核心词来展开行文,在行文中处处扣及话题的核心词,这就是“点题”。

此处的“题”可以指命题人提供的写作材料中的核心词和材料中所蕴含的主题,紧扣材料中的核心词和材料中所蕴含的主题核心词来展开行文,在行文中处处扣及材料中的核心词,处处扣及材料蕴含的主题的核心词,这就是“点题”。

谨记: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凡动手作文时,从标题开始直到尾段,要牢牢记住并在写作中坚决牢牢咬死标题中的核心词、话题中的核心词、材料中的核心词、材料所蕴含的主题的核心词,让它们一遍遍地点缀在字里行间尤其是凸显在各个显眼处,那就不需要在高考场上诚惶诚恐地去“补”去“救”了!

七、  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的相貌是天生的,后天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佛经和相学认为:相由心生,即指人的仪容外表进而人的命运总受心灵思想因素的影响

林肯总统说:“在四十岁以前,相貌是父母给的;到四十岁以后,人就要对自己的相貌负责。”

著名女作家三毛说:“读书多了,容貌自然改变。”

上面的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作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要求书写字迹工整,中心突出、明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几个同学有这样的对话。

甲:我认为报志愿时选大学最重要,当然首先要考虑是不是985、211大学。

乙:我认为选专业更重要,能读到合适的专业将来才容易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丙:我认为选城市更重要,在有影响力的大城市读书,未来各种选择机会都更多。

丁:我认为兴趣更重要,兴趣决定了一个人的事业能走多高,能走多远。

…………

填报志愿时,常常不能兼顾各种愿望,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时,你是怎样思考的呢?你更看重那个选择标准?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字迹工整,中心明确,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字迹工整,中心明确。

【写作导引】

1.这是一道由四则材料组成的材料作文。第一条与后三条的基本意思相对,后三条又各自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相貌”与后天的关系。事实上,认真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有许多成功者仅从相貌的角度来看,既算不上漂亮,也称不上有什么福相,但我们还是觉得他们既漂亮也有福相,此类例子极多。这种情况的根源还在于“相由心生”。如何生呢?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做事,多做事,做好事。后天向上、向善的努力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心态、精神,从而改变了一个的相貌、命运。

2.这是一则同话题多角度材料作文。材料中提供了四个填报志愿时优先考虑的标准,各有其道理。要注意“不能兼顾各种愿望”和“你更看重哪个选择标准”的写作要求,因此,在写作时必须亮明自己的某一种选择标准,然后自圆其说。

3.这是一则漫画材料作文。它的寓意是:作文教学和学校教育不要脱离真实的生活;德育不是说教而是实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