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肩与胯合之妙,没有专门练过肯定感受不到

 tjboyue 2019-04-13



一、太极肩与胯之妙:

肩与胯合是脚下生根的基础,是太极拳劲道产生的动力,要想做到太极拳外三合的肩与胯合,首先要做到肩胯的放松,这是做到肩胯相合最首要的基础。

肩与胯合是一种劲力的相合,类似堆物体一层层叠放的那种状态。肩胯相合是在上下自然合住的基础之上的交叉相合,这样会形成微小的缠拧的劲力,也称之为身上的缠法,在太极门内称之为背丝扣。

肩胯相合是两侧的肩胯同时都得合住,才能使劲力合一,向着一个方向发出去。肩胯相合就如同我们端坐在凳子上的感觉,骨盆是端正的,上身是放松的,劲力之自然下垂的,没有一丝一毫向上顶起的相抗之劲力。我们在站桩、单式训练或者练习拳架的时候,都是这种端坐的状态,两大腿承受重力,上身自然的松开,劲力自然的松沉到脚下,这是定式的肩胯相合的感觉。

动的时候,就是在此基础上的交叉相合的状态。这种交叉相合的动作不一定有多大,只是一种劲力的相合方式,微微合住即可,不可过。而且在交叉相合的过程中,支撑腿一侧的肩不能回抽,这是大多数爱好者容易犯毛病的地方。有人曾经以磨盘的旋转方式来比喻练拳,这是容易误导人的说法,这种说法给人的误导就是转动过大,一侧的肩胯合住了,另一侧的肩胯回抽合不住。

肩胯相合的动态方式,就是我们正常走路的状态,我们在自然走路的时候就是肩胯交叉相合的状态,这也是我们练拳过程中的肩胯相合的状态。但是现在的很多人练拳是如病人用双拐走路的状态,而不是交叉相合的状态。

所以说在移动重心的时候交叉相合的动作不要过大,就如走路时那种微微相合的状态,身体的转动也是那样微小的转动。这也是太极拳论中皆先天自然之能一说的由来。


二、开字诀---在自然中提升肩胯相合

想要做到肩胯相合,要通过专项的开胯、开肩的训练,做到两胯的放松,两肩的放松。肩胯松开了,劲力自然合住,也就做到肩胯相合了。

针对初学者和自学者而言,可以简单一点,总结成两句话吧。

1、“肩不自动随胯动”;

2、“肩领胯行胯催肩”。

猛一看还有点小矛盾。别着急,慢慢往下看。

初学太极拳的朋友,学会拳架之后,在形体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先找胯。

胯并不好找,你得通过不断的练习,把髋关节周围的肌肉组织调动起来,才能摸到胯的边缘。而平常这块肌肉是很少用的,不过一般人是调动不起来的。

“肩不自动随胯动”。这是一个找胯的方便法门,同时也是肩与胯合的基本要领。就得让你的腰部和髋关节带着肩膀动。

比如拿大家可以从起式上,仔细体会一下,用腰部和髋关节的力量,通过腰腹的旋转、下沉、上升,推着肩、引着肩,转着肩、拉着肩……腰腹不动,肩绝不先动,有没有感觉?

逐步逐步的,你就能通过这个要领,把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调动起来了,那样你就找到胯了。

“肩领胯行胯催肩”。这是节节贯穿的必然过程。胯是上肢的根节,肩是上肢的稍节,所以,稍节领根节,根节催稍节,就是节节贯穿。

必须注意的是,肩领,这个“领”是意识,意识中的领,而不是形体,肩膀是不能先动的。肩膀只是个发令兵,下达指令,胯来执行。如此一来,就跟第一句话合上了拍。以上两点通悟功夫---通达三节(中节功法)详细介绍!

肩与胯合,需要一个较长的训练磨合过程。

不过,掌握正确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建议初学者一定是要把开字诀练好!

前辈讲过,

肩开一分,

胯开一寸你就是半个武术把式:

胯的活动量加大也是非经过苦练苦修很不容易得来的,胯和腰的动作是密切相关联的,如腰动,势必带动胯动,尤为在前进、后腿转换运动中,以及左顾右盼过程中,化劲走化五不以腰和胯配合就此带动全身各部活动,而发劲动作必须松胯,松胯实则为沉胯,才能发劲整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