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郴州宜章旅游景点

 dengxuzhao 2019-04-13

莽山国家森林公园

莽山风光

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以蟒蛇出没、林海莽莽而得名,它地处湘粤交界的南岭山脉中段,位于湖南省宜章县的最南端,总面积2万公顷,是湖南省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园内森林覆盖率92.8%,是南北植物荟萃之地、野生动物天然乐园,拥有高等植物2700余种、脊椎动物300余种,其中国家保护的重点动植物50余种,莽山烙铁头蛇全世界唯莽山独有。

园内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独特,融“山奇、水秀、林幽、石怪”于一体,为南国自然风光一绝。猴王寨景区背靠原始森林,危崖峭壁、古木蔽天、谷狭径幽、山挟水转、飞瀑成群,一瀑一潭错落有致;将军寨景区处于原始森林深处,景区内峡谷幽深、飞瀑狂泻、松奇石怪、古木缭盖、花香鸟呜汇集成一幅奇伟画卷;天台山景区山势雄伟、崖险谷幽、奇峰怪石遍布,拥有悠久的佛教文化,不腐女尸之谜更令人神秘莫测;湘粤峰景区最高海拔1902.3米,是莽山最高峰,它雄踞湘粤两省三市交界之处,有“天南第一峰”之称,站在这里可“北望衡阳、南见韶关”,这里也是看日出、观云海之绝佳境地。

莽山绝景佳境,数不胜数,集山水之神韵,掇幽林之深秀,四季美景如画,令游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白沙河

白沙河

“白沙河”是章水流经白石渡镇,当地百姓的俗称。境内总长17公里,于广东坪石镇白沙桥汇流入武水河,注入珠江,为湘粤省际河。

晨曦初露,在白石渡村,丹霞石铺就的几个古码头,边上长满了草,显得历代久远,但清晰的踩踏痕迹,告诉人们这里曾有的繁华。

坐上渔船,眺眼远观白沙河四周:青山环抱、烟霞缭绕、一派恬淡静美,它像一飘腰带紧紧萦绕于宜章白石渡的腰际,不弃不离;又像一管汩汩而淌的营养液,日夜滋润着白石渡的风华,让宜章这方热土柔美而又诗情画意。

乘船顺流而下,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如画卷般依次展开……

两岸的丹霞秋山,似婀娜迎人;碧水清波,白云朵朵,青青山影倒映于河面,山光水色,全都融为了一体;几簇金黄纤细的芦苇丛随风摇摆,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波;几弯村落民居掩映于丹石绿树之中,岸边常看一叶小舟小桨停靠,仿若静谧的世外桃源……置身于船里,伸手可摸河岸的白桦树叶、竹叶,抬头不远的丹石青山正向你招呼,何等惬意啊!

舟荡燕塘桥下,触景生情,不禁让人感慨。90多年前,粤汉铁路穿越南岭大山脉,在6公里范围内建有五大拱桥,五跨白沙河,燕塘桥便是其中一座。如今经历了90多年风雨后,这条铁路已经废弃,但它见证了中国铁路从单轨到复线,再到高铁三个时代的变迁,在这里,工业文明和历史轨迹依然清晰。

除了河岸风光静景,不时还有野生动物闯入眼前画面。几只小野鸭子时而飞腾、时而潜水,岸边的树丛中,不时飞出几只白鹭横河而过,带来一阵阵惊喜。当然,附近村民放养的鸭子,也成群结队在河边游动,发出“嘎嘎”的叫声;河里还不时穿梭着大大小小的鱼儿……

晌午时分,舟行半日,心旷神怡,不觉疲倦,舟靠岸码头,此时,村落炊烟袅袅,农家饭菜飘香。白沙河,一种真质朴实的农家乡愁,一种静谧清流的自然纯美!


溶家洞

溶家洞

南岭山脉,崇山峻岭、巍峨磅礴,紧邻莽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溶家洞林场,如深闺之少女,鲜为人知,其原始森林至今保存完好,这里山高峰奇、溪水潺潺、林海浩瀚、风景独特。

从白沙圩乡圣公坛村,再经过半小时盘山公路颠簸,车停于几栋掩映于林中的平房前,这便是溶家洞林场场部,是林场护林员“大本营”,围院式的布局风格,很有60年代的“乡愁”味。

场部后山耸立着两颗巨型古树,煞是惹眼。场长谷火青介绍:“这叫木莲树,树龄500年以上,需要5人才勉强合抱过来。有一颗树已经空了,但长势葱茂,树洞内可挤站4至5人。”近看,古褐色的树皮爬着青苔,伟岸的身躯赫然挺立,像叉开手指伸出的巨掌,撑住蓝天。

沿山路蜿蜒而上,进入密林深处,千姿百态的古木奇树,令人目不暇接,古诗中“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便显露出来了。林中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苍翠欲滴的竹子……一阵风吹过,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

一股溪流、一路相伴而歌,或湍急、或低徊、或轻吟、或高唱,形态各异的石头、清澈见底的小潭,太阳一照,莹光闪闪。清泉石上流,留下一串叮叮当当的旋律。溪流为珠江源头,经杉木寮工区,流入白沙圩乡,名为玉水河。站在巨石上高声呐喊,山谷传出阵阵回音,让人沉醉,让人忘返。

树涛阵阵,鸟鸣啁啾。行走在山间小道上,路边的雏菊犹自开放,一派馥郁;美味的野果垂吊枝头,引人采摘;山间的野鸡疾奔穿过,乐活逍遥。而远处的巍巍五指山高耸入云,绵延出来的峰峦叠嶂,逾越了整个山脉,生动地阐释着“山以水为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的山水灵气。

沿着溪流一路前行,道路徐徐向上,愈上愈陡,愈陡愈美,我们一路记录、一路拍摄、一路赞叹。站于峰峦之巅,极目四野,只见一座天然奇石“将军石”拔地而起,如一位巨人率众士兵般守护森林……

“喜看山间多苍翠,遍地花香沁心扉”。夕阳西下,步行一日,不觉疲倦,万籁俱寂。在这浮躁喧嚣的时代,尚未开发的溶家洞,如稀世珍宝,充斥原始生态的静与净、青与清的独特美。

汤湖里

汤湖里

汤湖里村位于一六镇107国道边,毗邻广东,融入莽山旅游景区,居位大莽山的北麓,交通四通八达,因温泉而闻名四方。该村建于明朝洪武19年(公元1387年),其始祖富能公奉福建总督调令来莽山平乱剿寇有功,准择民籍,选址“山峰挺秀、湖川环绕、温泉流暖、田园肥茂”,概收天时、地利、人和、灵气泗溢的风水宝地。

汤湖里村传承着团结奋进的客家文化精髓,至今仍保留着舞狮庆节、泡浴守岁的传统民俗,传统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展示出客家人的传统文化风采。村内有着上百年客家文化积淀的古村落,至今留存着“龙如玉珠、虎啸明月、金鞍挂榜、九曲归源、秀峰叠翠、佳莲发祥、温泉流暖、桂林锁溪”8大景点。

汤湖里村是湖南钟姓的老家,钟氏一族来汤湖里居住,历史悠久,经世流年,历史上先贤众多,真乃“历有贤良光史册,今有名哲效先贤”。汤湖里村共有4处古井温泉,其中,钟氏祠堂前的古井温泉于明朝洪武19年由汤湖里村始祖带领儿孙用长条厚实的青石板修砌而成,该古井泉池宽3米、长5米、深1米,原有青砖围墙并青瓦盖顶,专供本村村民和过往行人在此沐浴汤泉。每年大年三十,全村村民都会在此泡浴守岁,以冲洗一身的晦气,迎接新年的来到,传承至今。现在,古井泉池被围建保护起来仅作为一处专供观赏的旅游景点。

曾有传说“汤湖里有18个顶子(官位),张家坳有18担笼子(秀才)”。古时候,凡是坐轿、骑马的官员、绅士走官路都要经过汤湖里,过百岁亭(建于清朝嘉庆27年)都要下轿、下马步行,因为这里温泉热气腾腾、蒸汽翻滚、云烟缠绕,是一个藏龙卧虎、灵气四溢的风水宝地,过往官员、绅士都想目睹眼福,都想亲身体验一下温泉之沐。

温泉是上天赐予这里最宝贵的财富,温泉可沐浴、可育种、也可治疗某些慢性病,而且还可养殖热带鱼,让一方百姓走上致富路,“客家古村、温暖泉乡”的美誉亦由此得来。

温泉渔鱼庄园就是这样一处以利用温泉进行水产繁育和养殖为主导产业,以温泉休闲和蔬果种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休闲庄园。庄园以“办公区、繁育区、养殖区、种植区、休闲区”五大区域布局,占地面积300亩,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建成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商品生鱼500吨,生鱼水花苗种1亿尾,生鱼寸苗2000万条以上,达到国家级水产繁殖基地水平。养殖区内有鸭嘴鱼、生鱼、锦鲤鱼、台湾泥鳅。温泉养鱼还有一个奥妙就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反季节繁育鱼苗,一年产出两批鱼苗和两批成鱼,在市场上鱼苗或成鱼空缺时便独领市场,从而帮助广大农户增产增收。

庄园的种植区将主要开发高端蔬果种植,品种包括蓝莓、黑莓、樱桃、猕猴桃、黄金果、红石榴、樱桃番茄等;休闲区将建设接待中心、产品展示、科普长廊、温泉垂钓、休闲花园等设施。该庄园将在今年完成繁殖设施的建设,2015-2016年完成果树种植和休闲设施建设。

碧水汤湖是汤湖里村的一个景观塘,该村将根据优质温泉、客家古村以及田野风光等条件,将温泉开发定位为打造成“最具亲切感的乡村田园温泉”,建设成为老少中青皆宜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基地。

骑田国有林场

骑田国有林场

骑田国有林场于1958年设立,面积9.29万亩,是生态公益性林场,位于县城西北面,距县城仅10公里。明代徐霞客曾漫游赋诗,萧克将军曾转战骑田岭。

骑田岭是南岭山脉“五岭之一”,其中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4座,最高二尖峰海拔1654米。这里巨石高耸,千奇百怪,山形连绵不断,山中白雾弥漫。

境内寺山坪水库,是县城及附近居民的水源地。玉溪河源于骑田岭,曲曲折折,奔向珠江,养育着千千万万的宜章人。

林场拥有林源、林海、林峰、寺山坪、新建、桐木山六大工区。树木葱郁,生机勃勃,保持了完好的生物多样性,保留着大片的原始次森林,森林覆盖率达96%,有檀香木、红豆杉、高山睡莲、穿山甲、獐等多种野生动植物。

这里是宜章的“后龙山”,也是宜章的后花园。丰富的森林资源犹如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维护着县城的水土安全和空气安全,在宜章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