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名老专家经验录(七)

 听雨布衣斋 2019-04-13

全国名老中医韦文贵治眼病经验

韦文贵,已故全国名老中医,曾任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是国内著名的中医眼科专家,擅长治疗各种眼科疑难疾病。

韦老认为,眼和五脏六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胃之经脉,起于目下,入齿,环唇,循咽喉、下隔、属胃。胃肠积热,可直接通过其经脉上犯目窍。泻其肠胃之热,则能直折其上炎之火势,使目赤胞肿、虬脉纵横、热泪如汤、翳膜遮晴、头痛如劈,甚或目珠灌脓等眼病急性症状,均能得以迅速控制。

眼科疾病,特别是外眼病,常常是由实火热毒所致。金代名医张子和说过:“目不因火则不病。”这种说法虽不免过于片面,却说明了眼病属实热邪毒为害者甚多。而“釜底抽薪”属于寒下法,是用寒性而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泄大便,从而泻出体内实热的治法。此法不但能清除肠内的宿食燥屎,还能荡涤实邪热毒从大便而出。所以说,“釜底抽薪”是治疗外眼病重要的方法之一。韦文贵治疗眼科常用病经验方有:

1.泻火解毒方:生锦纹12克,生枳壳6克,玄明粉9克。此方可用于热盛毒深之角膜溃疡、角膜炎、巩膜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泪囊炎、麦粒肿等。

2.眼珠灌脓方:玄明粉、瓜蒌仁各9克,银花10克,生绵纹(后下)、生石膏(先煎)各12克。夏枯草、天花粉、枳壳、黄芩、淡竹叶各6克,甘草3克。本方可用于角膜溃汤而前房积脓,兼见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有清热解毒、泻火破瘀、养阴生津之功。

3.破赤丝红筋方:生绵纹12克,玄明粉、生枳壳、当归尾各9克,赤芍、菊花、生甘草各6克,红花3克。本方中生锦纹、玄明粉、枳壳即泻火解毒方,功能泻火解毒;助活血祛瘀药归尾、红花、赤芍等,以助行滞消积之力;菊花能清肝明目退翳。全方可用于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因炎症所致的球结膜混合充血经久不退者。

病案举例:陈×,男,10岁。患儿因双眼红肿眵多,畏光流泪十天,而来就诊,韦老当时观其双眼白睛红赤,痛涩难睁,灼热羞明,眵多而粘稠。兼有大便燥结,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而腻,脉象弦数,诊为暴风客热,证属脾肺风热壅盛,治宜泻火通腑,兼以清热祛风之法,用泻火解毒方加清热祛风药:生锦纹12克,炒枳壳、连翘、玄明粉各6克,生地15克,炒栀子、草决明各9克,黄芩、荆芥各5克,生甘草3克。此方共服五剂,则大便通畅,小便变清,羞明涩痛减轻,眵泪减少,惟白眼稍有充血,证属风热未尽,又给荆芥、蝉蜕、苏叶、木瓜、黄芩、桔梗、连翘、草决明等疏风清热药数剂而愈。

全国名老中医张达旭治风湿热经验

张达旭,著名中医专家,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广西中医学会副会长,广西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199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名老中医”荣誉称号。张老认为,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心脏和关节受累为显著。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特别是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中医对风湿热的认识多数归于“痹证”。张老治疗此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将此病分三型论治。

1.风湿表证:患者不规则发热畏寒,无汗头痛身重,关节酸痛,咽喉红痛,微咳,舌苔白腻,脉浮数。

治则:祛风解表,佐以渗湿。处方:麻黄、杏仁、防风、白术、羌活、独活各10克,苡仁30克,桂枝6克,甘草5克。水煎分3次服。

2.风湿留注气分证:患者发热而无恶寒,头眩身骨重,自汗,口不渴,肢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濡数。治则:清热利湿,治血驱风。处方:苡仁、赤小豆、滑石各30克,防已12克,半夏、蚕沙、连翘、栀子、杏仁、桑枝各10克,川芎9克。水煎分3次服。

气卫两虚证:患者高热,夜半汗出而热退,次日复热,骨节疼痛,皮肤见环状红斑,舌红绛,苔黄粗,脉细数。治则:清营祛风,养阴益气。处方:柴胡、知母、当归、地骨皮、秦艽各10克,鳖甲、地龙各12克。水煎分3次服。

全国名老中医谢海洲治颅脑损伤后遗症经验

谢海洲,全国名老中医,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内科及血液病。谢老在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中发现,此病临证表现多种多样:痿软瘫痪,语言障碍,步履艰难,行走不能,头晕头疼,恶心欲吐,疲倦多汗,惊愕恐惧或忧郁喜静,注意力涣散,不寐失眠,多梦易惊,心跳气短,耳鸣健忘等。中医学无此病名,倘囿于现代医学诊断,立以何法,拟以何方,则会茫然不知所措。谢老根据中医学整体论治、治病求本、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的原理,认为该病系由头部受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脑为“清灵”,清灵之府受挫,必有络脉散乱之象,气血闭塞瘀阻。血溢脉外,蒙蔽清窍,髓海空虚,脑失所养,致引起诸证蜂起;甚者瘫痪,神识昏蒙,二便失禁,目不知人。后遗症者是在原发或继发颅脑损伤经急救治疗后遗留的病症,属慢性痼疾。谢老治疗此病常投以自拟健肾荣脑汤方,随其兼证应变出入,获效者多矣。

健肾荣脑汤方:桑椹15克,郁金、丹参、熟地各12克,当归、紫河车、太子参、茯苓、赤芍、白芍、远志、菖蒲、生蒲黄各9克。

方中,紫河车甘咸而温,为血肉有情之品,大补气血,填精益髓,故以为主。合归、地、芍三味补血养血之力尤甚。参、芪健脾益气,取阳生阴长之义,生津之功更著。龙眼肉、桑椹养血健脾;丹参、远志养血宁心;菖蒲、郁金行气解郁开脑窍;赤芍、蒲黄活血祛瘀通脉络。是以阴阳气血双补,气血生长则能化精,精足则脑髓充;活血通络则瘀去,瘀去则新血生;脑络通则神自明。偏于阴虚者,合用地黄饮子;偏于络脉瘀阻者,合用桃红四物汤。常用桑椹、黑芝麻、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地黄、山萸肉、首乌、胡桃肉等以填精补脑;苏木、刘寄奴、鬼箭羽、土鳖虫、牛膝、续断、骨碎补、泽兰、自然铜、鸡血藤、稀莶草等针对外伤之病因而随方加入。

谢老曾经治一男孩,13岁,被木棒击中头部。当即局部隆起10平方厘米球形血肿包块,意识丧生,深度昏迷,肌肉松弛,呼吸表浅,脉息微弱。经医院急救,开颅术后,脱离危险期出院。出院后头痛如劈,语言謇涩,睡眠不宁,易惊易醒,时恶心干呕,纳差食少,瘫软无力,不能步履,须人背负。查患儿面色苍白,表情呆滞,神痴不语,气息微弱,舌淡苔滑,尖微红,边有瘀斑,脉沉细稍滑略数。经谢老用此方加减调治数月,终获痊愈。

全国名老中医谢海洲治三叉神经痛经验

谢海洲,全国名老中医,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内科及血液病。谢老认为,三叉神经痛乃一顽固性疾患,以头面部阵发性剧痛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尚乏满意疗法。据其症状,属中医“头风”、“头痛”、“面痛”等病症范畴。究其治疗则多采用祛风散火、通络止痛之法,认为“高巅之上,惟风可到”而重用风药。因为三叉神经疼痛之常发部位:目眶、面颊、鼻旁、耳前、口齿等皆为胃脉所过,故此类头面疼痛,多系胃腑胃经之火上逆。所以谢老治疗三叉神经痛以清泻胃火为主。

谢海洲曾治一王姓男子,罹头面疼痛,西医诊为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痛苦异常。症见左侧头面、眼眶并及口周,痛如烧灼,头眩而晕,痰多粘稠,不易咳出。大便燥结如羊屎状,小便短赤。察其舌苔黄厚而腻,脉象弦滑。初诊辨其证属痰瘀阻滞,风邪外袭,先予疏风豁痰,通络止痛之剂。处方:川芎、白矾、地龙各6克,郁金12克,茯苓15克,白芷、厚朴、胆南星、橘红、菖蒲、法半夏、生姜各9克,竹沥水(冲)18克。服药五剂,疼痛稍缓,但余症如故,苔脉同前。细考脉证,虽有风痰,但苔黄厚腻,大便燥结不通,乃阳明腑实之证。胃气不降,逆火上冲,经气壅塞,故头面灼痛。痰饮内结,乃因于腑气不通,肺失肃降而致。腑实为本而痰浊属标,徒豁痰通络无异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遂于上方加减,入生大黄(后下)6克,芒硝(后下)12克。药后下燥屎甚多,秽臭难闻,从而疼痛大减,头脑转清,舌苔消退,脉已不滑。燥屎既下,则不宜再攻。上方去芒硝,生大黄改制大黄,取其清胃泻火之力以善其后。

本例确为胃火壅盛,腑气不通之证。但因其夹风夹痰壅盛于上,故初诊误以豁痰为主,未获显效。二诊加入硝黄,以上病取下,通腑泻热,一举而面痛皆除。故治疗本病,应注意泻火为主,治胃为先。

谢老认为,三叉神经痛因其具体部位及病因不同,又有三阳之异及虚实之别,久病又易夹瘀夹痰,均当明辨,不可一概而论。全国名老中医张达旭治“水气”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张达旭心原性水肿经验

张达旭,著名中医专家,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广西中医学会副会长、内科分会会长,199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名老中医”荣誉称号。张老认为,中医所说的“水气”又名“心水”,西医病名为心原性水肿,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表现之一,由于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或心室长期处于压力或容量的超负荷状态,尤以右侧心力衰竭或全心衰竭时,水肿更为显著。张老治疗此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将此病分四型论治:

1.心气不足,瘀化为水证:患者动则心悸,气促,自汗,晨起面浮,午后下肢水肿,胁肋胀痛,舌淡红,边有齿痕,且有紫斑,脉滑而细。

治则:补心气,疏瘀行水。处方:茯苓、党参各30克,黄芪20克,泽兰、当归各9克,红花、川芎各6克,肉桂、远志各3克,泽泻、杏仁各10克。水煎分3次服。

2.气阴两虚,气不化水证:患者动则气促,面浮下肢肿,小便短少,自汗,盗汗,口干,便秘,舌红少苔,或有剥裂,脉濡弱或结代。

治则:补气养阴,化气行水。处方:人参9克,猪苓、泽兰各10克,五味子3克,五加皮12克,泽泻、茯苓各30克,滑石20克。水煎分3次服。

3.心肾阴虚,水湿壅潴证:患者上为喘呼,下为大腹水肿,颈脉动,痰咳,小便短小,形寒肢冷,舌淡胖,边有齿痛,苔白腻,脉沉微。

治则:温煦心肾,通阳化水。处方:人参5克,菖蒲、熟附子各9克,肉桂3克,茯苓30克,五加皮12克,薤白、牛膝各10克,泽泻、车前子各20克。水煎分3次服。

4.脾肾阳微,水瘀交互证:患者遍体漫肿,喘不得卧,胁肋肿胀,纳呆泛恶,小便短小,颈脉动,痰咳,虚里穴动,舌淡胖,边有齿痕,或有紫斑,苔白滑,脉沉微而小。

治则:温照脾肾,疏瘀行水。处方:熟附子、人参、白术、白芍、桃仁、苏术、葶苈子、杏仁、防已各10克,沉香2克,陈皮6克,茯苓、泽泻各30克。水煎分3次服。

全国名老中医沈仲圭治风湿痹症经验

沈仲圭,全国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尤其擅长治疗内科、妇科疾病。沈老认为,痹是凝滞、阻闭不通之意。本病常由卧处潮湿,或感风寒,加之辛劳过度,正气虚弱而致风寒湿三气犯人肌表脉络而成。其症状为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麻木不仁。严重者痛势剧烈,关节肿大,反复发作,关节变形,影响行走活动。现将沈老多年治疗风湿痹症的临床经验———治痹六法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

祛风通络法适应证:风寒之气,侵袭人体,邪留不去以致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而见关节痛,痛无定处,日间较剧,入夜稍安,屈伸不利,苔薄白,脉浮濡。

处方:秦艽、木瓜、蚕砂、萆薢、鸡血藤、当归各9克,姜黄桂枝、乳香各6克,桑枝、苡各12克。水煎分3次服。

(二)祛风散寒法适应证:卫阳不固,腠理空疏,或冒雨感寒,露卧当风,寒邪侵袭经络,而见关节疼痛,痛有定处,疼痛剧烈,得热则缓,日安夜剧,屈伸困难,苔白,脉弦紧。

处方:当归、川芎、乳香、羌活、独活各9克,木香、桂心各4.5克,炙甘草3克,桑枝、海风藤各12克。另小活络丹一丸黄酒化服。

(三)燥湿温脾法适应证:久居湿处或雨露所袭或汗出沾衣受湿,湿性重浊,留滞肌肉,内传经脉关节,而见关节疼痛,痛有定处,肌肤麻木,肢体沉重,活动不便,时见肿胀,苔白腻、脉濡缓。

处方:萆薢、秦艽、当归、木瓜、威灵仙、牛膝、蚕沙各9克,红花、制附片各6克,桑枝、虎骨、苡仁、带皮茯苓各12克。水煎分3次服,加小活络丹一丸吞。

(四)清热祛湿法适应证:素体阳盛,积热于内,或内寒湿邪,侵袭人体,郁久化热,而见关节疼痛,痛不可按,红肿灼热,得凉则安,口渴,烦躁,发热。处方:地龙、防风、桂枝各6克,蚕沙、知母各9克,生石膏30克,忍冬藤12克,生甘草4.5克。水煎分3次服。

(五)补肝益肾法适应证:痹证日久,气血不足,肝肾两亏,而见关节疼痛,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倦怠乏力。

处方:当归、白芍、木瓜、川断、独活、桂枝、枸杞子、鹿筋、秦艽、生地、熟地各9克,党参、桑枝各12克,木香4.5克,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分3次服。

(六)滋阴降火法适应证:肝肾素虚,阴虚火旺,又感风寒湿邪,而见关节疼痛,疼势不甚、绵绵不断,口渴心烦,时时低热,午后为甚。

处方:十大功劳、桑枝、苡仁、黑大豆各30克,银花、木瓜、五加皮、蚕砂、川柏(炒)各15克,松仁9克。用烧酒浸半月,饭前饮用,勿太多,日饮3次。

全国名老中医赵金铎治失眠经验

赵金铎,全国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治疗内科疑难病症有丰富临床经验。赵老治疗失眠通常分七型论治:

1.肝胆虚热:失眠,兼有心悸、梦遗,舌边鲜红,脉弦细而数,用加味酸枣仁汤(炒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麦冬、生龙牡)养阴柔肝,清热安神。

2.气阴两虚,血不荣心:失眠、心悸,梦遗,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当益气养血,清心安神,用天王补心丹作汤服之。

3.水不济火,心肾不交:失眠,梦遗,心悸,五心烦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寸关浮虚而尺弱。治用加味三才封髓丹(党参、沙参、元参、天冬、麦冬、生地、熟地、砂仁、黄柏、生甘草)以交通心肾,补土伏火。

4.阴阳失调,营卫不和:不寐、失精、自汗、心悸、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者,遵《金匮》“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调阴阳,和营卫,宁神涩精。

5.忧思抑郁,损伤心脾:夜卧不安,心悸、梦遗、心神恍惚,多疑善惊,胸闷太息,舌胖脉弱。治当补脾宁心,用变通妙香散(党参、黄芪、山药、茯苓、枣仁、远志、桔梗、木香、莲须、莲子心、夜交藤)。

6.痰湿阻滞,清阳不升:失眠、惊悸、梦遗、胸满、纳差,舌苔白腻,脉象弦滑,治当升清降浊,化痰利湿,用加味温胆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菖蒲、藿香、佩兰、荷叶、丹参)。

7.湿热蕴结肝胆:失眠,烦悸、梦遗,阳痿,口苦咽干,口气臭秽,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而有力,治当清利肝胆湿热,采用变通龙胆泻肝汤(柴胡、胆草、黄芩、莲子心、莲须、夜交藤、当归、白芍、生地、车前子、竹茹、枳壳、甘草)。此外,赵老经长年临床摸索筛选,自拟治疗失眠便方三则,用之疗效甚好。

一方:酸枣仁15~30克,麦冬9克,五味子5克。主治:气阴不足,夜寐不安,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二方:酸枣仁15~30克,生地12克,五味子5克。主治:心肾不交,水火失济,五心烦热,夜难成寐,舌质红绛,脉弦细。

三方:酸枣仁15~30克,半夏9克,五味子5克。主治:心气不足,痰热内扰,失眠惊悸,口干粘腻,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三方药味虽简,如能辨证施用,每获良效。

全国名老中医周济民治痔疮经验

周济民,全国名老中医,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治疗痔等外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民间所说的“痔疮”,中医简称“痔”。中医治痔是强调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病因、病变、病位、不同体质、年龄进行内外兼治,灵活得当的处理。周老根据痔多因于湿热风燥,致使浊气郁血留结肛门,长期便血、脱出可使气血亏损,中气下陷的特点,将痔分为以下四型施治:

(一)实热型患者症见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小便赤短、大便秘结、便时痛疼出血,脉洪大或弦数,舌质红,苔黄燥。治宜清热止血,润燥通便,方用槐花散加味或地榆散加味,兼表证发热者,选用防风通圣散上宣肺气,下通积滞,表里双解,调气运血。

槐花散加味方:槐花12克,炒荆芥、麻仁、枳壳各9克,丹皮、侧柏叶、生甘草、地榆各10克,生地、仙鹤草各15克。地榆散加味方:地榆12克,黄芩、黄连、山栀、槐花、茯苓、当归、甘草各10克,赤小豆15克。

(二)湿热瘀滞型患者症见腹胀纳少、肛门坠重、便秘溲赤、甚或身热、肛门凸出红肿、旁生肿块、宿滞不散、痛疼难安。治宜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方用五神汤加味或活血散瘀汤。

五神汤加味方:银花20克,牛膝、车前子、茯苓、黄芩、归尾、赤芍、甘草各10克,地丁15克。

活血散瘀汤:归尾、丹皮、赤芍、桃仁、栝蒌仁、槟榔、大黄各10克,川芎、苏木各9克,枳壳6克。

(三)虚寒型患者症见身倦神疲、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食少腹胀,便时内痔脱出,出血色晦暗,脉沉迟或弱细,舌质淡白。治宜温中健脾、固脱止血。方用归脾汤、黄芪建中汤加减。

归脾汤:人参、当归、白术、茯神、枣仁、远志、诃子、龙眼肉、黄芪各10克,木香、甘草各6克,加灶心黄土一块,升麻3克。

黄芪建中汤加减方:黄芪15克,陈棕炭、桂枝、陈皮、白芍、旱莲草、侧柏炭、白术各10克,生姜3片,大枣7枚,升麻6克,甘草9克。

(四)气血亏损型患者便血日久,症见面色无华、气短心悸,少言懒语,四肢倦怠,食少乏味,肛门坠重,或血燥便秘,排便困难,痔脱难收,脉细弱,舌质淡。治宜气血双补。方用八珍汤或补中益气汤。若虚寒中兼湿热者,可用当归连翘汤,于补虚之中兼清湿热,和血疏风。

八珍汤:熟地15克,白芍、白术、茯苓、当归各10克,人参12克,川芎、甘草各9克。

补中益气汤:当归、生地、白芍、连翘各12克,地榆、人参、黄芩、焦山栀、荆芥、白术各10克,阿胶12克,白芷、甘草各6克,防风、乌梅各9克,大枣6枚。

全国名老中医张达旭治皮肤瘙痒经验

张达旭,全国名老中医,入选“共和国名医大典”。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各种疑难杂证。张老认为,皮肤瘙痒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的常见皮肤病,临床上可分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后者好发于肛门、阴部,常由局部多汗,霉菌感染、寄生虫等所致,相当于中医的“风瘙痒”、“肛门瘙痒病”,中医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一、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湿热生虫或虫生湿热,蕴织肌肤所致。老年患者则多由血虚肝旺或脾虚肾不足而成。

二、辨证施治:

(1)全身性瘙痒症

1.湿热型:患者以年青人多见,病属新起,如被褥太暧可引起发作,或使瘙痒加剧,舌苔黄腻,大便秘结,尿黄,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湿。处方:山栀子、苍术、黄柏各9克,蒲公英12克,苦参、茯苓、地肤子各10克,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

2.血虚肝旺型:患者以老年人为多见,病程较久,如情绪波动可引起发作,或使瘙痒加剧,舌红苔白,脉细数。

治则:养血平肝,祛风润燥。处方:秦艽、黑芝麻、白芍、当归各9克,生地12克,首乌、苦参、玉竹各10克,珍珠母、生牡蛎各30克,红枣8枚。水煎分3次服。

(2)局限性瘙痒症:

1.湿热下注型:患者阴部、肛门瘙痒、或局部灼热、红肿,伴有口苦,咽干,胸闷纳呆,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止痒。处方:龙胆草、首乌、黄柏、木通、泽泻、车前草、银花各10克,生地12克,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

2.肝虚肾不足型:患者病程较久,有心烦不眠,头晕眼花,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治则:健脾益气,调补肝肾。处方:当归、泽泻、仙灵脾、党参、知母、白芍各10克,远志3克,黄芪、熟枣仁各12克,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

全国名老中医姚五达治高血压经验

姚五达,全国名老中医,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专长中医内科、妇科疾病的治疗。姚老认为,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不外为嗜酒肥甘,伤及脾胃,化湿生痰,阻于经络,郁久化热;忧郁恼怒,肝气失和,郁而化火,肝火上炎;劳逸无度,久而伤及精血,肾水不足,肝枯木动,复夹相火所致。辨证大多为肝热阴虚,阴阳失调,兼有温热内蕴。治宜清肝滋阴,调和阴阳,清化湿热。姚老据多年临床经验拟了一方———决明钩藤汤治疗本病,收效良好。

决明钩藤汤组成:生决明子30克,钩藤、杭菊花、牛膝、石斛、龟板、远志、竹茹各10克,首乌藤15克,金银花藤12克,滑石9克,甘草6克。

功效:清肝滋阴,调和阴阳,清化湿热。主治:高血压病阴虚肝热型。方中生决明子入肝经,清肝潜阳,用于肾阴不足、肝阳上亢的眩晕十分有效,被称为“凉肝镇肝之要药”;杭菊花质轻气薄,可上达头部平肝熄风,与生决明一升一降,共主清肝养阴之功。钩藤能清肝热、平肝阳,对于肝风内动、肝火上炎的眩晕疗效较佳;牛膝功擅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与钩藤相配,可升可降,平肝熄风,调和气血。用石斛、龟板养阴滋肾、益精补血,以远志、首乌藤交通心肾,调和阴阳,安神定志,以竹茹清经络之热,清热化湿,除烦止渴,调畅气机;金银花藤能清经络中风湿热邪,疏通经络。滑石、甘草通

二便,给热邪出路。  

病案举例:黄某,女,41岁。患高血压病10多年,伴眩晕,视物不清,时有一过性全身麻木,手足冷。查:血压190/110毫米汞柱,舌质淡红,苔黄,脉弦细数。诊为:高血压,眩晕,辨证为阴虚肝热,经络不和。治宜清热平肝,疏通经络。

处方:生决明子24克,钩藤、牛膝、杭菊花、地龙各10克,金银花藤、蒲公英各18克,滑石9克,甘草6克。此后以上方为基础,共服药约110剂,症状基本消失,血压稳定在150/100毫米汞柱,随访2年,病情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