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宗时期,因为永贞革新的失败,刘禹锡从中央被下放到地方了,贬任朗州司马这一闲职。这一贬,就是十年之久。 在这不得意的十年里,刘禹锡不因遭贬而沉沦,闲暇之余,或登幽怀古,针砭时政,或深入民间,话桑麻,听民歌,“为新辞以教巫祝”,同时勤于笔耕,给世人留下了大量文化瑰宝,也尽显了他自强不息、战斗不止的“斗士”精神,如《登司马错城》、《采菱行》、《秋词》…… 十年过去,刘禹锡奉召还京。当时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刘禹锡去玄都旧地重游时,写下了著名诗篇《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城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此诗是在感慨自己贬谪十年才召回京城,朝廷里多了些不认识的官员,都是自己被贬之后才得以提拔起来的奸佞小人。 这下可不得了,刘禹锡的文采名满天下,他写的诗自然被传阅朝廷上下。这首诗里的讽刺意味很快就被朝廷大员们得知了,这是什么性质?目无朝廷、蔑视同僚嘛!这还了得!贬!于是,刘禹锡再次遭贬了,这一次,长达十四年,而且是一调再调,辗转东南西北,直至被停职。 十四年后,刘禹锡经宰相裴度的推荐,回京任主客郎中。他又跑到玄都观游玩,写下了更著名的《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依然没变,他还是十四年前的那个刘梦得,本色不改,依然故我。一生戏谑,狂傲不羁,十足的“斗士”形象。 刘禹锡这个人可能在今天看来有些死脑筋,不知进退,不知变通。但是,两次游玄都观都能写下如此名篇,不正是他这种大无畏的“斗士”精神所催生出来的吗?刘禹锡并非不重视前途,反而很看重,但是,他的人生观里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元素。那首著名的《秋词》里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当时被贬郎州司马,官位低闲,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时所作。但是,刘禹锡依然是快乐的,即使在寂寥的秋日,他依然能看到明媚的春天。 正是刘禹锡身上这股难以言喻、难以泯灭的正能量,使得他的诗中大都充满了冲天的豪气和不羁,这也正是“诗豪”这一称号的由来。正如他写给白居易的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把两个同病相怜的断肠人的处境描写出来了,也把他们的志向描写出来了。“千帆过”和“万木春”,这是莫大的正能量,让刘禹锡在遭贬的郁郁不得志中依然能够豪情四溢,诗兴大发,留下许多千古名篇。 古人有云“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只要我们都习惯身边的生活方式,都会觉得一切顺其自然。同样,当你习惯了正能量,那么居鲍市也能闻见兰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