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中医要得意忘形

 厚朴百合中医 2020-06-17

    中医理法方药自有章法,里面蕴含深刻的逻辑规律,有君臣佐使配伍之妙,也有精气神的深刻内涵。依葫芦画瓢,只能开出一堆中药,而不是充满智慧、精气神的真正处方。很多处方中看不中用,有其形,而无其神。唯有形神兼备,才能验之如神!唯有深入理解掌握中医理法方药原则,得其意,才能忘掉这个形。

    病人不可能按照我们书本上的处方来生病,偶尔碰上也属少数,病机变化生搬硬套往往难以取效,古人组方也是有创新精神的,但创新是根据中医思维,理论来创新的,而不是凭空臆造。唯有明白其中道理,深入掌握其逻辑规律,才能运用自如,左右逢源。同样一个桂枝汤,有人用来治疗风寒感冒,有人用来治疗气虚血虚,有人用来治疗荨麻疹,有人用来治疗痛经,头疼。没有深厚领会其中调和营卫,温阳养血等思想是不好发挥应用的。唯有理解深入,应用起来就遂心应手,一个梨子也依然可以治疗浅浅的皮癣。

中医学习一定要明理,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学习伤寒,金匮,黄帝内经,温病等经典著作的原因,学习这些主要是学其中的逻辑规律,中医思维方法。建立独特的中医诊疗思维体系。唯有明理才能理法方药有规矩可循,才能心中了了,笔下有神。当然,很多人把这些背的滚瓜烂熟,哪很好,哪是重要的一环,比如处方组成,用药剂量等等。但这只是掌握了形。古代先贤不止一次的说,要于无字处读伤寒。实际上就是一定要深刻领会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涵义,文字是有限的,言辞深奥,言语简练,但背后的逻辑思维意义却是深远的。

有人说:医者意也,这也就是很多人说的中医需要悟性。我想这悟性不是说谁天资禀赋如何,而是百合老师反复强调的: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断临床,不断体会、感悟、思考、认知,不断提升。最后达到形神兼备,知行合一的境界,就会验之若神。体会到中医智慧的伟大与神奇,欣喜与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