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感冒与桂枝加附子汤 已过立秋,八月中旬白天家中的最高气温依然有34摄氏度。这天,在家忙碌了一天后感觉头晕疲惫,夜间风大不慎受凉后感冒,一开始主要症状是恶寒无汗、头痛、眼睛胀痛,颈椎以及全身关节酸胀疼痛,服用大剂生姜汤,厚被取汗,汗出甚多而热不退,恶寒,头眼胀痛依然, 浑身关节疼痛。后又盖被坐在热水加风油精的水盆边熏,汗出如洗,而身热依然,服用柴胡桂枝汤,仍然不愈,入夜畏风,盖被后出汗甚多,去被则觉寒冷不适,百般无奈。每次汗出而热退不清,汗出虽多而喝水不多,神疲乏力感觉几近虚脱,折腾了整整一夜。 因三年前冬天有过一次经历,我意识到,这又是桂枝加附子汤证,早晨便让家人去抓了药---桂枝加附子汤,其中制附片用了10克。因白天气温较高,便没有熬药,穿着衬衫在太阳下晒了会儿,感觉很舒服,出了点汗,然额头很烫,体温仍38度以上。下午四点开始熬药,熬了一个 多小时,晚饭前感觉有些冷,也没有汗出,便服下了药,一口气喝了大半碗药(一半),又吃了稀饭后覆被。很奇怪,此时的出汗是微汗而非大汗,半个小时后起床洗澡怕风的感觉消失。此夜安稳,第二天早晨醒来头身疼痛全无,精神大振,食欲开,吃稀饭两大碗,渐渐痊愈。 发汗,从古至今一直是治疗感冒发烧恶寒无汗的有效方法。 感冒初期,用麻黄类方、蒸桑拿或使用解热镇痛剂往往一汗而愈,然而这种方法最适用于体质壮实的患者。 对于体质较虚弱的患者的恶寒无汗,发汗当格外谨慎。这次,我使用过柴胡桂枝汤,柴胡用了15克,便出汗如洗,而热仍然退不尽,随着汗液的不断丢失,竟又出现了汗漏不止、形容憔悴的桂枝加附子汤证。 有意思的是,在喝药前我并没有出汗,反而是怕风冷没有汗出,而服药盖被后出汗了,说明本方不仅能止汗同时还能发汗,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此汗出其实是机体自稳能力恢复的结果。与其他发汗药不同的是,本方有强壮作用,发汗是机体强健后机能的恢复。故黄师将桂枝汤视 为强壮剂和疲劳恢复剂,将桂枝加附子汤视为强壮回阳镇痛剂是非常精当的。 这也让我想起了99年春天我淋雨后感冒,主要症状是大汗不止,咽痛难忍,饮水进食都受限制,扁桃体虽然肿大却不红,甚至有些发白,脉搏弦紧有力,每分钟83次。 黄老师当时开的方子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桔梗、甘草,生麻黄用10克,制附片用10克,北细辛用6克,桔梗和生甘草各用6克,煎了一付药只吃了一次就全好了,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神奇吧? 上月中旬,本人也是曾出现大汗流漓的情况,稍一热,没吹风或开空调的情况,立刻汗出如注,当时还没多想,以为自己身胖,夏天汗多.直过了七八天后,爬楼梯至各家收水费(本月轮到)时,发觉汗越出越多,且双下腿肚有点要抽筋的感觉,人也很疲劳.这时才突然醒悟,是桂枝加附子汤证了. 当时,本人并不畏寒,因为开风扇或空调时汗出较少,口不是很渴但渴也想喝温水,平时阳虚之状自己还是比较了解的.赶紧去买来桂枝加附子汤(即桂枝汤倍芍药加附子),一剂煎完喝下,30分钟后感觉汗就不会再猛出了,第二天醒来也没像前几天那样稍一动就出大汗,可以说真是一剂知. 因为小腿肚还有些紧的感觉,所以又买了一剂,喝完后真是二剂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