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倪瓒

 liangdatushu 2019-04-13

倪瓒(1301--1374),

江苏无锡人,原名珽,

后改为瓒,字元镇,

又字玄瑛,号云林,

别号有很多,如云林子、

沧浪漫士、朱阳馆主等,

他自称懒瓒,

后人常称他为“倪迂”或“迂翁”,

而在诗、书、画中经常以“云林”署名,

因此“云林”成为人们最熟悉的号。

张雨题倪瓒像,台北故宫藏张雨题倪瓒像,台北故宫藏

董其昌曾评述:

“迂翁画在胜国时可称逸品,

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

由此倪瓒被公认为是,

元代“逸格”文人画的代表,

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元四大家”

清代徐璋绘《倪瓒像》清代徐璋绘《倪瓒像》

倪瓒山水画艺术风格初具雏形

是在至正五年(1345 年)左右,

在这一时期,倪瓒生活安逸,

他当时的生活状态决定了,

他的早期山水画创作呈现出清新宁静、

自然恬适的艺术创作精神风貌,

倪瓒 《六君子图轴》上海博物馆藏倪瓒 《六君子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秋林野兴图》、《水竹居图》等,

是倪瓒早期创作的作品,

前者是存世真迹中最早的一幅,

后者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一幅作品。

《秋林野兴图》中学董源树石技法,

画中有一间茅草亭,

亭内有一人面对着河流,

旁边侍立一童子,

倪瓒《秋林野兴图》局部倪瓒《秋林野兴图》局部

河对岸绘有淡墨画就的山坡,

与近处沉着的墨色画就的缓坡呼应对比。

近处缓坡上树木高低错落,远近有别。

这幅画描绘的悠闲生活,

大概就是作者本人生活的的写照,

也是为数不多的一幅绘有人物的作品。

倪瓒《秋林野兴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倪瓒《秋林野兴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而他后来作品中不画人物,

只画空亭,或连空亭也舍弃的表现,

有着与早期作品截然不同的变化。

这种变化也许与倪瓒心性的变化、

生活的变迁等等相关。

《水竹居图》画中设浅青绿

也是倪瓒作品中为数不多的设色山水之一

此图描绘清凉幽静的景致,

一片平静的水面环绕着土坡,

坡上五株杂树。

远处的峰峦下树木葱郁,

山坡前又有几间茅草屋,

屋后竹林摇曳。

倪瓒《水竹居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倪瓒《水竹居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画面的右上角有倪瓒的题诗,

书法工整娟秀。

倪瓒《水竹居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倪瓒《水竹居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从倪瓒这两幅早期的画作来看,

其绘画技法有董源笔意,

并研习荆浩、关仝的画法,

创造了折带皴法,画风初具格局。

倪瓒在早期的绘画艺术作品构图中,

近景和远景比较紧凑,

在构图上还处在摹习期。

倪瓒 《幽涧寒松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相比后期的萧散空灵

前期的作品所体现的是,

单纯自然的笔墨圆润、

注重实和满的阔远,

以及写实的平淡清润的艺术风格。

表面上看随心所欲,

实质上却师法自然,

这是他对自然情感,

在画面中真实流露的体现。

倪瓒 《秋亭嘉树图》立轴,纸本水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山水画创作的巅峰时期

是在生活状态发生巨大变化,

散尽家财隐遁太湖的一段时间。

在这一时期,

他的作品逐渐寄托了精神上的寂寥,

和不容于世俗的情怀。

作品与他的格调品味、自然率真的人格、

返璞归真的审美,

以及坎坷崎岖的境遇等诸多因素融合,

使他的个人风格日渐明朗、

更加成熟,萧疏简淡的风格,

体现得更加酣畅淋漓。

倪瓒 《琪树秋风图》上海博物馆藏

《江岸望山图》作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

为陈惟允赠行而作。

此画采用“一河两岸”三段式平远构图

远处壁立的大山最为显眼,

垂直峭拔的大山后又交叠了一处山峰,

高矮林立又形成了一层空间。

倪瓒《江岸望山图》局部倪瓒《江岸望山图》局部

在整个画面视觉的最近处有空草亭,

亭前土坡上仅绘三株萧索的枯树,

中间以及画面的最上部大面积的留白

产生了深远的画面效果。

倪瓒《江岸望山图》局部倪瓒《江岸望山图》局部

在画面的右上角,

也就是整个画面高远天际的右侧,

倪瓒题诗一首:

“江上春风积雨晴,隔江春树夕阳明。

疏松近水笙声迥,青嶂浮岚黛色横。

秦望山头悲往迹,云门寺里看题名。

蹇余亦欲寻奇胜,舟过钱塘半日程。”

诗中内容略带离愁,

与宁静的画面相互呼应。

倪瓒《江岸望山图》局部倪瓒《江岸望山图》局部

同时也是在 1363 年,

倪瓒的夫人蒋氏去世,

倪瓒的生活更加艰辛,

四处漂泊中留下了很多画迹,

画风更加率意天真,

画艺更加成熟。

倪瓒在山水画创作的巅峰时期所作的山水,

是由“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过渡。

其作品无论在意境表现的创造,

还是绘画技巧的运用上,

都达到了艺术创作的巅峰期

倪瓒《江岸望山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倪瓒《江岸望山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绘画风格对后世的影响,

在其去世后就已经开始了,

而到了明清为最盛。

明清时期,大量文人、画家,

学习、研磨倪瓒的作品,

但往往只能学其貌,而无法得其质;

只能学其形,而无法得其神。

清代恽格曾感叹:

“云林画天真简淡,

一木一石皆有千岩万壑之趣。

今人遂以一木一石求云林,几失之矣!”。

倪瓒的绘画艺术风格,

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不仅对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创作指明了方向,

对于今天现代山水画创作,

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