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研究: 未来有所成就的孩子, 都有这个相似处

 健康平安好运来 2019-04-13

Part.1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史上历时最长的人类研究,被称为“格兰特研究(The Grant Study)”,这项研究主要研究的是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生赢家”,或者说影响人获得成功和幸福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是什么?

这项研究在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童年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那些成年后取得了不错成就的孩子,童年时几乎都有做家务的共同经历。

前斯坦福新生学院院长朱莉曾在TED上发表演讲,她认为让孩子从小做家务能够培养孩子撸起袖子开干的心态,这种心态代表着:

“可能有些不想做的工作,总要有人去完成它,这个人也可能就是我;

代表着我会尽力去改善整件事情;

这些就是让人在工作中获得先机的东西。”

相反,从小被家里娇生惯养的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缺乏动力和意识,在未来的工作中不会去想我怎样才能帮上同事们的忙?没有能力去思考我怎样才能提前一步预见到老板的要求?

这种职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竟然在孩子小时候就已经拉开了差距。

Part.2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里面的苏母由于过分偏心和溺爱两个儿子,对女儿则冷淡苛刻而遭到了网友们的谴责。

苏家的三个孩子:

大哥苏明哲,成绩优异,一心只读圣贤书,后来半奖考上了斯坦福去美国留学,留在美国工作。他的简历很漂亮,但是处理生活和工作上的事情不分轻重、情商为负,最终弄丢了美国的工作。

二哥苏明城,衣服妹妹洗,家务不让做,连读大学、找工作也都是家里花钱托关系得来的,小时候受到苏母庇护和偏爱最多的那个,反而成了最平庸无能的啃老族。

三妹苏明玉,在家里最受冷落,中考时家里舍不得给她买复习资料,成绩很好目标清华却被苏母要求读免费的师范大学,不仅如此,即便在高考学习最紧张的时候,还要承担起家里大部分家务活,洗衣洗碗拖地。

在这种家庭中从一出生就开启了hard模式,却逆袭成三人中最有出息的那个。

难怪网友们说,你对孩子的每一分偏爱,都有代价,舍不得用孩子,最终反而害了孩子

明玉遭受的不公让人委屈和气愤,不过反过来,这也让她格外地独立和自强。

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在学龄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分担家务会挤占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到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做家务可以为孩子带来的能力和品质。

综艺节目《少年说》中,一位叫做付轩昂的男孩子吐槽妈妈让她做了太多家务影响自己的学习,而妈妈的一番话则让网友纷纷点赞。

她说:生活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家务劳动会锻炼你的动手能力,让你培养感恩之心,让你有爱心有耐心

有这样一位睿智的妈妈,相信这个孩子未来的发展一定不会差。

在《没有战争的家务》这本书中,正面管教创始人之一琳·洛特写道,家长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情,会让孩子错失:

完成哪怕是最简单的日常家务的能力;

成为团队一员的机会;

对他们寄予尊重地对待他人的期望;

带来改变以及为家庭做出贡献产生的自豪感;

承担责任和安排时间的练习;

强化“劳苦”的肌肉;

以及培养真正的自我价值和自信。

千万别让你的好心,成了阻碍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Part.3

孩子从一两岁开始,看到父母擦桌子、扫地就很想来模仿了,但是我们常常因为嫌孩子碍事或者怕麻烦而阻止他们,久而久之,当孩子长大后,再想让他们帮助做家务就变得困难多了。

那么,我们可以怎样来调动孩子参与家务的积极性呢?

1.尊重差异,放弃完美

每个人对于环境的整洁度要求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觉得房间必须一尘不染、物品整齐摆放,而有些人可能觉得乱中有序就足够了;有些人忍受不了卫生间地面洗手台湿哒哒,而有些人觉得没有异味和脏物就够了.......

如果我们总是以自己的高标准甚至是完美来要求孩子,只会打击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让孩子没有能力感,“反正我怎么做都做不好,那就你自己来吧”。

所以,在邀请孩子参与家务的过程中,尊重彼此的差异,会让孩子更愿意配合。

2.营造愉悦的氛围

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把家务当成一种负担,只会让孩子避之不及。

相反,我们也可以选择营造愉快的做家务氛围,比如,在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时,放些愉悦动感的音乐,增添一些生活乐趣。

尤其是在刚开始邀请孩子做家务时,重点应该放在一家人合作的过程上,而不是揪住孩子到底做没做干净的结果。

3.花时间训练

也许家务在我们看来很简单,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可能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做。与其事后嫌孩子做得不好,不如在一开始就教孩子技能和方法,并且给孩子时间来练习。

从小小的做家务过程中,孩子也是能学习到很多的:做事情的条理性、对时间的安排和管理以及一些生活中必备的小常识,这些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都是用得上的。

4.不要依赖物质奖励

有些家长可能会使用金钱激励的办法,比如扫一次地给多少零花钱,听起来好像还不错,既能调动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又能让孩子学会通过劳动来赚钱,培养孩子的财商。

但是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过度理由效应”,大致意思是:

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

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因此,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

做家务本来是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应有的责任,但是如果总是通过物质奖励来让孩子做家务,会让孩子形成“为钱而做家务”的心态,当你不再给他报酬,孩子便不会主动去承担这份责任。

过度的外部刺激会削弱孩子的内在动机,所以最好还是以鼓励和信任这种精神激励为主,不要太依赖于物质奖励。

Vivian在网上找到了适合各年龄段孩子做的家务列表,大家可以做个参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