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很多患者又会问我一些老话题: 夏季血压偏低该怎么办? 血压低于120/80mmHg是不是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吃什么药?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有关于低血压的那三件事。 第一件事:低血压的诊断标准 低血压是指成年人的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一般采用的是“成年人上肢动脉的收缩压(高压)<90mmHg和舒张压(低压)<60mmHg即为低血压”。 所以收缩压100-110mmHg,舒张压70-80mmHg是属于正常血压范围的。 第二件事:低血压的临床分类 低血压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体质性低血压 此类患者通常无器质性疾病、也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偶尔会出现乏力、头晕,但通常能很快恢复),但多次测量的血压结果均低于90/60mmHg。 常见于体质较弱的老人、体型瘦长的女性,尤其在夏季高温天气中更明显。 这一类低血压人群因为并没有出现身体各部位的缺血和缺氧症状,所以也不影响健康,不需要太过担心。 2 体位性低血压 也叫做直立性低血压。 此类患者在蹲下站起或平躺改为站立后出现头晕、眼前发黑、乏力、心慌等症状,甚至面色苍白、出冷汗,但平卧位后上述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称为体位性低血压。主要是由于体位突然改为直立位,静脉回心血流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而导致血压突然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低灌注的症状。 常见于女性和老年人,多发生在疲劳、饥饿、久坐久蹲、炎热环境时。 但并不是所有在体位改变后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的人都属于直立性低血压,如果这些情况经常出现,可以到医院通过做“平卧-直立倾斜试验”来确诊。 3 继发性低血压 此类患者主要是因为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血压降低,常见于脊髓结核、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脑部肿瘤、心脏疾病(如高度的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特发性或肥厚型心肌病)、慢性营养不良等;某些高血压病人在合并大面积、严重的心肌梗死后也会出现长期的血压偏低;某些抗抑郁药物会引起低血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方案不合理也可能引起低血压。 这一类继发性低血压患者可能会经常出现头晕、头部昏沉不清醒感、记忆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视物模糊、心慌、全身乏力等症状,需要患者足够的重视,不能听之任之。 4 Muirhead综合征 Muirhead综合征:见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一种新的综合征,表现为严重且持续性的低血压,此类患者神志清楚,但身体明显很虚弱。此病的发生与肾脏髓质的间质细胞分泌的一种中性脂质(肾髓质素,medullipin)有关。肾髓质素经肝脏转化后具有利尿、排钠、扩血管的作用。 第三件事:低血压的治疗措施 低血压的治疗取决于低血压的类型! 1 体质性低血压 此类低血压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主要是增强营养、加强体质锻炼、保证良好的睡眠等,血压可有所改善,也能提高身体对血压变化的调节能力; 可以适当放宽对摄入钠盐的限制,也就是可以适当吃咸一点; 有些医生会建议患者口服生脉饮口服液(中医认为有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等药物,以达到升高血压的目的。 2 体位性低血压 此类低血压重在预防,一般建议注意如下事项: 1、避免体位改变过快,比如蹲下或者平躺的时间长了,改为站立位或坐位时速度要慢一些(有1-2min的过渡时间),经过观察没有出现低血压或不适症状后再变成下一个体位;若出现低血压症状时立即采取平卧位休息; 2、老年人要注意洗澡时水温不要过热、时间也不宜太长(15-20min即可); 3、不要长时间憋尿,大便时不要太用力,如果上厕所时间过长,站起时可以借助扶手或墙壁慢慢站起来; 4、慎用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3 继发性低血压 此类低血压患者必须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首先要治疗好原发性疾病,方有可能让血压恢复正常。 所以不要盲目听信各种养生秘方、民间偏方,或者听说“某某某吃了什么药血压恢复正常了”,就自行服用该药物,一定要找医生做针对性的治疗。 |
|
来自: 周振山peta3s4f > 《待分类》